[ 好雷] “看见属于台湾的文创”-《行者》影评与导演陈芯宜专访

楼主: pobea (拍子)   2015-04-27 23:42:22
行者真的是看完会充满感动的纪录片,台湾一直有一群人在努力创造根源自台湾文化的艺术,也被世界看见了,这才是台湾的文创力量,希望在好莱坞大片潮中,让多一点有缘人看见这部好片,让行者能走得更远一点。(文长慎入)
图文版刊载于 独立评论@天下
连结: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4/article/2708
“看见属于台湾的文创”-《行者》影评与导演陈芯宜专访
《行者》是陈芯宜导演纪录台湾编舞奇才林丽珍老师的生命与创作故事,同时也纪录无垢舞蹈剧场的舞者们在山中、在海边以身体与意志不断修行的故事。陈芯宜2000年以《我叫阿铭啦》获台北电影节最佳影片与最佳新导演、2008年自编自导《流浪神狗人》,入选柏林影展青年论坛单元,更荣获第44届金马奖最佳编剧、最佳剪接、最佳美术三项提名。林丽珍老师曾被欧洲艺术电视台arte选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编舞家之一。现代舞的纪录片不好拍,但陈芯宜导演却用十年拍出这部浅显易懂的纪录片。不懂什么是现代舞?没关系,来看《行者》就懂了;不懂什么是舞者
的“不动如动”?没关系,来看《行者》就懂了;不知道无垢舞蹈剧场?看完《行者》就会无限期支持林丽珍老师与无垢了。
艺术就在你我身边,无所不在。
《行者》是一部关于台湾现代舞的纪录片,观众不只看见舞蹈,也“看见”编舞家林丽珍和无垢舞者们的生活,“看见”艺术的创造并非远在天边,而是从你我周遭的生活场景中发生。不但有舞者们在剧场中、在台湾山林间跳舞的绝美画面感动,更有编舞家和舞者们在生活中修行的始终如一。林丽珍老师的创作来自于生活,她的观察入微,小到一朵花的绽放,或是在山林中呼吸吐纳,感知大自然的奥妙,甚至连猫蹑脚的细微动作,都能一一入舞,艺术家全心投入创作之中,透过画面,观众更能感受到编舞家与舞者们投入情感所带来的真实力量。
陈芯宜导演:“每一颗镜头都是用时间换来的。”
《行者》是一首淬炼十年才完成的影像诗,陈芯宜导演跟着林丽珍老师上山下海、跟拍多场海外巡演、拍了超过一千个小时的影像素材,花了三年后制,才淬炼出两个半小时的舞蹈影像诗篇;摄影师廖敬尧跟拍十年,数位摄影技术从DV、HDV、Digital Betacam,有HDV又有HD、演进到4K等不同规格,见证十年来影像技术的进化,也增加后制剪接的困难。舞者在山中、在海边舞蹈的绝美画面,更采用Dance
Film的高规格拍摄。导演、摄影师用镜头写影像诗、林丽珍老师用舞蹈写诗,舞者用意志舞出一首首生命之诗。导演、摄影师“用心拍”、编舞家“用心教”、舞者“用心跳”、观众“用心看”就懂得《行者》镜头下诗意的绝美。
“什么是属于台湾的文创,静静的看,就懂得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华山首映会的映后座谈,一位观众举手向陈芯宜导演和林丽珍老师和无垢舞者答谢,认真地说:“谢谢你们,让我们看见了什么是台湾的文创。”语毕,所有人纷纷鼓掌,掌声久久不停,因为看完《行者》的这一刻,什么是属于台湾的文创,无须多言,观众了然于心。至于什么是真文创,什么是假文创真商品?什么是文创园区或是百货公司?也无须争辩,观众静静的看,就懂得了。
《醮》从庙会中提炼出艺术的本质
以片中林丽珍老师在《醮》的舞作为例,这是源于台湾庙会建醮的道教仪式,这本是台湾人熟悉的宗教仪式,林丽珍老师却能用现代舞蹈的艺术形式提炼出本土文化的精髓,更深层的以现代舞蹈探究人鬼之间、人神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观众看着《醮》,回想庙会的生命经验,从而在仪式中感受到宗教的天人之问,以及舞作的诗意之美,更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艺术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而是与庶民共生的,是长出来的,有血有肉,有肌理、有温度、有脉络的有机体。观众透过《行者》的影像,与编舞家和舞者在大银幕上一同呼吸,一同感受着被台湾社会土
壤所孕育出的艺术滋养著的感动。
累积十年深入浅出的真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行者》不走文青式呓语、而是掌握“信、雅、达”知易行难三字诀,影像保留老师舞作中诗性的结构与节奏感,却能让第一次看舞蹈纪录片的观众看得懂,还能完整传达出林丽珍老师的创作精神,让无垢的空缓美学深深感动观众,这真的很不容易,但导演却做到了。这是因为陈芯宜导演对林老师的理念与舞作的理解够深,再来是对影像技术了解够深、三则是拍到够多的影像素材,才能去芜存菁淬炼出其精髓。这真的是导演跟拍十年才能累积出来的真功夫。
众声喧哗中弥足珍贵的空缓美学
林丽珍老师成立无垢舞蹈剧场二十年来,只创作出《醮》、《花神祭》、《观》“天、地、人”三部曲;陈芯宜导演十年磨一剑才拍出《行者》,这是两位艺术家以时间累积的创作能量,在即时新闻当道的年代,评论只求速成与效率,却不见系统性的观点;人们即时脸书打卡炫耀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却暴露自己的狭隘与浅薄。和社会上浮躁人心的求快相比,林丽珍老师的求缓与陈芯宜的求慢,更显得弥足珍贵。更进一步说,相较于近几年泛滥却不断强调台湾本土特色的影视作品,陈芯宜导演不浮夸,在《行者》传达出创作者的坚定与纯粹,更加难能可贵。
对艺术、生命探求的本质,感动世界
林丽珍老师以台湾庶民文化为本,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无垢空缓美学,充满东方哲思的无垢舞蹈剧场足迹踏遍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西、中国北京等重要国际艺术节,感动无数观众,显示出“越本土,越国际”这颠扑不破的道理,进一步来说,这也是因为林丽珍老师从本土出发,却不断探求生命与艺术的本质,越往内在心灵的本质挖,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她对舞者们说:“剧场从来不是方便的,方便的路不可能是剧场。”这席话震耳发聩,艺术越探究本源,越能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感动世界各地观众。
弯下腰行遍全球剧场的修行者
无垢舞蹈剧场团长陈念舟,也是林丽珍老师的丈夫,他在片中述说自己热爱的杜鹃花育种剪枝理念,以培育出本土品种为傲,若只是一昧接枝国外品种,就算是新的品种在国外获得大奖,只是复制移植却没有长出自己的根,这又有何意义。这番话呼应林丽珍老师一贯的舞蹈哲学,若不能从自己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来创作,从传统中萌芽,茁壮,就算学会西方的理论基础与技艺,却缺乏在地脉络,只会淹没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行者》纪录下林丽珍老师与无垢舞者们,这群弯下腰来走遍全球剧场深受国外观众欢迎的艺术修行者,这对于老是崇尚国外月亮比较圆,总是觉得国外艺
术大师比较厉害的台湾人来说,更不啻是一记当头棒喝。
吴老拍专访《行者》陈芯宜(阿饱)导演,影片如实传达出林丽珍老师在艺术创作之路上的坚持,与舞者们用肉身锻炼意志,实践无垢的空缓哲学,这才是台湾现下需要的真文创精神。与其说这篇专访是导演的创作问答,倒不如说阿饱导演分享十年来被林丽珍老师影响的生命经历,这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珍贵历程。以下是专访纪要。
第一次和林老师喝茶喝到快醉
吴:导演如何取得林丽珍老师的信任?怎么会选在今年上映?
陈:第一次和老师谈,喝老师的茶喝到要我都快要醉了,老师说看过我的《我叫阿铭啦》很感动,鼓励我要继续拍长篇剧情片,我心里想今天不是要来谈跟拍老师的纪录片吗?老师怎么会鼓励我继续拍片?记得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看无垢的《花神祭》演出时很震撼,那是很踏进心灵深处的感动,五年后国艺会找我拍国家文艺奖得主,我第一个选择就是要拍林老师,但跟拍那一、两个月,自己觉得没有拍到老师的核心精神,我才跟老师提出请求要跟拍,我自己也没想过这个缘分一开就是十年,拍老师拍了十年,从三十岁拍到了四十岁,心情转变也很大,今年是无垢舞蹈剧场二十
周年,便选在今年上院线了。
拍纪录片像两人跳双人舞
吴:贴身拍摄十年,如何累积信任?
陈:拍纪录片就像跳双人舞,一进一退之间除了信任还有默契,一开始不晓得会拍十年这么久,但我也不急,就慢慢拍,老师也不急,就慢慢让我拍,老师真的很开放,让我参与她的生命之中。所以拍到素材真的很多,累积了一千个小时,容量有16T之多。
吴:这么多素材,剪接怎么取舍?
陈:我尽量以林老师的生活为主,不以作品为主,我不想把纪录片拍成像编年史,我比较想要贴近老师的生活中,去找寻她怎么找到创作灵感,她怎么进行创作的?这十年我反而受到老师很大的影响,我就是一直伴随在舞团拍,也没有什么目的,不是为了要生出什么片而去拍,而是我对人生、对艺术有些疑惑,跟着老师拍了《行者》,不断往下去挖掘,那个疑惑是什么,解答是什么,不断拍下去,十年下来才跟老师学到了对自己诚实,心反而安定了。
“痛快很痛快乐很快猫最重要” -夏宇
吴:为什么猫会成为片中重要的印记?猫咪有时在转场适时的出现,让观众笑了出来,观赏的情绪也为之转换。
陈:所以说猫很重要阿。老师的猫咪是自己跑来摄影机前面的,不是我刻意要拍她入镜,而是她就在镜头前面等着要入镜。猫咪在思考、猫咪在跳舞,猫咪对林老师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再来是猫的动作就很像做瑜珈,猫的行走有着舞蹈的韵律感,这些都成为老师创作的养分,也成为老师舞蹈动作中很细致的纹理。
拍到最后就是在拍电影
吴:镜头怎么捕捉老师的动人金句,与老师和舞者后台情感交流的珍贵画面?
陈:一来是观察得够久、二来是老师都会不断地讲她的想法、三来是多年下来够熟悉。就像拍电影一样,剧本里关于人物的描述细节越多,这个人物就越立体,不显得单薄。我对无垢的表演跟后台排练都够熟悉,很多时候我已经知道她们下一步会做什么,变成我的摄影机都在等待,等待她们的演出,舞者在舞台上的专注演出,我才能捕捉老师和舞者在后台的真情流露,到最后就跟在拍电影一样,我捕捉到许多不同的画面,最后才撷取出我最有感觉的画面。每一颗镜头都是用时间换来的。
关于舞蹈电影Dance Film
吴:为何采用台湾少见的舞蹈电影(Dance film)的拍摄手法?
陈:老师的创作源自于大自然,以台湾山水为舞台最恰当不过,我便想到要用舞蹈电影(Dance film)来呈现,这会和在剧场内的演出感受完全不同,于是我将林老师的舞作当成剧本,但因为预算的限制,剧组与老师和舞者们在十天内环遍全台,出双机一台是拍全景,一台去捕捉其他细微的东西,一气呵成拍摄而成,非常辛苦才完成这个难得的创作演出。
作者按:舞蹈电影(Dance film)在国外行之有年,原则是为摄影机而舞(dance for camera)。可先有舞作、再改编拍摄,这和为一场舞蹈表演留下影像纪录的差别,在于剧场的空间感和摄影机的景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美感、不同的逻辑。台湾观众较熟知的是德国名导文温德斯《碧娜鲍许Pina》。温德斯掌握舞蹈的剧场性,运用3D电影技术捕捉动态,把舞者带出剧场,将街道巷弄变成剧场,在城市角落中漫舞,为碧娜鲍许与“乌帕塔舞蹈剧场”留下珍贵的影像史纪录。
林丽珍老师在首映的映后座谈对观众说:“大自然有一股力量,祂会带着你走,看到舞者在青苔上跳舞,在那个瞬间,空间都凝固了,仿佛天地都动容了。”
《行者》的绝美影像,无疑地就是将老师的这番话具体呈现出来,陈芯宜导演将无垢舞者带到台湾的山巅海边,舞者投入真实的感情将舞蹈推到极致,用生命舞出了诗意,与天地融为一体,也为林丽珍老师的舞作留下了最绝美动人的画面。
无垢舞者的坚强意志力
吴:拍摄舞蹈电影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插曲?
陈:有一段在湖畔迷濛雾中的迷人舞蹈,原本要收工了,但是雾却来了,舞者便全心回到舞蹈的状态,剧组也赶紧抢拍镜头,这是一群人为了艺术在同一时间都有默契,才办得到的傻事;还有一段两位舞者在石头上跳双人舞,在画面上看起来绝美动人,但我和摄影师廖敬尧后制看画面才发现,两位舞者身上都爬满了户外山林间常见的细小黑蚊,但在镜头下他们却一动也不动,使得我更加佩服无垢舞者坚强的意志力。
西方舞者与无垢舞者的差异
吴:跟拍国际巡演的经验如何?
陈:在法国里昂的城市圆形剧场演出时没有幕,锣还在敲,舞者还在慢慢退,戏好像结束,却又没有结束,那种余音缭绕的感觉,是很奇特的经验;2008年北京奥运艺术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醮》,没有起幕,开始时现场吵杂,舞者静静盘腿静坐,观众也自然而然安静下来了。片中有一段西方舞者和林老师在法国舞蹈工作坊的片段,西方舞者学的芭蕾舞是向上跳,无垢的舞却是向下扎根,结构是现代舞,身体却像是打东方的太极,这一段画面不长,但观众一看就能够清楚了解到东西方舞者在身体感知上的差异。
无垢舞者的“动如不动,不动如动”
吴:《行者》纪录下无垢舞者肉身与精神融合的绝美,舞者看似像大理石雕像,看起来不动,其实却是慢动作,全身的肌肉都在动,怎么用影像来呈现舞者“动如不动,不动如动”的肉身展演?
陈:老师的创作来自大自然,无垢舞者的不动如动,就像是天上的云,看起来不动,其实云是一直在动的,这种动态的平衡是靠意志锻炼出来的。林老师重视舞者身体的中心轴,无垢身体训练主轴六字诀:“静,定,松,沉,缓,劲”,这是很东方的,和西方舞者以芭蕾舞训练为主,追求速度,高度与身体技巧不同,无垢舞者除了维持适合舞蹈的体态外,还要专注于养心的内在哲学,需要3年的基础,5年的磨练,10年的锻炼,才能舞出最美丽的舞作。
解答生命的疑惑
吴:《行者》纪录的是林丽珍老师的创作与生活,看起来是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追寻,其实也是对人对生命本质的探问,您说拍《行者》的这十年也是自己对生命疑惑的追寻,观众看完的共鸣与感动是很深沉的、很内在的,和您聊了这么多,最后,还有什么话想对观众说的呢?
陈:就像林丽珍老师说的“舞蹈很像诗,意思不重要,而是给你的触动比较重要。”看得懂她的舞很好,看不懂也很好,有几幕有触动就够了,就像老庄的顺势而为,这就是缘分,《行者》是给大家的一个礼物,献给每一个正在寻找自己的人。
再看看《行者》的绝美预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t3VwEy6Mg
作者: dontpoonptt (dontpoonptt)   2015-04-28 01:12:00
我比较笨,请问文创的定义是什么?进击的鼓手算不算看见美国的文创?
作者: hot5566 (五六国庆日)   2015-04-28 01:24:00
推行者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4-28 03:24:00
我觉得对文创的意义有怀疑的人,比较聪明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04-28 03:31:00
文化创意?文化创业?文化创伤?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5-04-28 04:52:00
文创就是一个抽象名词的集合啦!要怎么说都可以标题用艺术或许更加准确
作者: n61208 (Kershaw)   2015-04-28 14:36:00
文创就是连政府都不知道文创是什么意思还一直大推,连学生也不清楚是啥定义却一直在毕制主题上猛做
作者: l23456789O (优良碱民)   2015-04-28 14:51:00
文创就只是个潮一点的词汇 推认真的文艺工作者纪录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4-28 15:00:00
文创是一种撑起空虚台湾信心的高潮,更是大家抢预算抢眼光抢名声的话术,文创的实质是什么?还不如谈文化、谈产业、谈创意,每个都具体谈实际内容与意义,都比这个虚伪又恶意的文创好太多了。
作者: bernicellu (bernice)   2015-04-29 01:27:00
很有人生启发和深度的好片,也能理解东方哲思舞蹈艺术
作者: davidkid (today is another day)   2015-04-30 00:11:00
推行者!
作者: ANCEE (安西)   2015-04-30 06:51:00
有啥好嘘 看完电影你们就懂 这不只是艺术文创就是把身体体会过后的地文化 用新的方式诠释这部片已展现出最好的诠释
作者: ariel119 (爱不只是一种感觉)   2015-04-30 13:46:00
真的觉得要看这部好困难,前天要看被万安困在路间,现在要看结果诚品已改时间……(=_=)现在只剩两间,时间选择少,吐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