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梁陆二人的格局与障碍
剧透警告!
2012 年,《寒战》在台湾上映,当时在金马影展起跑,宣传语“香港十年来最好看
的电影”气势十足。记得当初看完《寒战》的印象,该片稳健的打造出张力十局的警匪片
格局,但就是结尾刻意留下尾巴的悬念让人着急。但不论如何,梁乐民、陆剑青,两位新
导演,第一次联合执导电影就创下佳绩,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隔了 3 年,我们没等到《寒战》结尾打来电话那位神秘人,却迎来了另外一场国际
竞争危机:《赤道》。
*****
比较《赤道》和《寒战》两部电影,梁乐民、陆剑青两位导演其实在同一个套路中摸
索电影风格,就是在警匪交锋的架构中,加入一些让剧情更具张力的背景情节。
《寒战》的强项在于扎实紧密的警匪追缉,中间穿插进香港警政系统的内部争斗,以
警务处行动组与管理组的互相竞争,与香港廉政公署的介入调察,让观众可以感受警政体
系中的矛盾与冲突。而在《赤道》中,故事的焦点则成为国际势力之间互相角力,在跨国
问题之中,也强化中国与香港之间的矛盾。
*****
梁、陆两位导演想要拍正统港产片的决心在之前就已经再三强调,在《赤道》中,各
方势力其实变得更多、也更复杂。《寒战》中的反派势力处于阴影中,难以辨清,主要焦
点落在郭富城率领的管理组、梁家辉率领的行动组,与李冶廷代表的 ICAC 上头,三股势
力互相竞争。但是在《赤道》中,不只有以张家辉为首的香港警方、池珍熙代表的韩国军
方、王学圻代表的中国政府、张学友则以香港知识份子形象登场,而反派也不再像《寒战
》一样处于暗处,张震演出的武器走私大盗“赤道”在电影中发展出自己的故事线,让整
部电影变得更加复杂。
可惜的是,虽然故事线复杂,“玩家数量”也比《寒战》增加不少,但《赤道》没有
玩出国际势力竞争的醍醐味,电影中最大的冲突点大概是王学圻与张学友飙戏,一方主张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份,另一方则强调香港问题应该由港人自行解决,可惜这个冲突点只有
单场爆发,没有往下延伸,电影中的文戏不少,但真正在延伸张力的部份却不多,整体而
言稍嫌破碎,抓不到核心。
*****
事实是,《赤道》有绝佳的材料,但是故事线太多、角色太多,反而在动作火拼之间
的中场休息时,没办法找到明确方向,众角色各自瞎忙,不论是正派或反派,彼此处理问
题的方式没有交集,各有各的苦衷,却没有人有机会说清楚,也让结尾整合各故事线的力
道减弱许多。
题材变大,支线变多,这次梁、陆两位导演似乎却没有足够的准备去应付这样的格局
扩展。也因此,看《赤道》,似乎是得回头看各演员的表现,众演员在故事中表现相当平
均,各据一角,没有人特别突出去抢另外几个的风采,就是张家辉的演出在电影中还是比
较亮眼一些,他把一个形象相当公式化的角色加入了一些特殊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而
张学友的演技如以往老练,无奈他在《赤道》中的这个角色特别不好诠释,回头想想,还
是少了一些细节。
*****
除了演员之外,《赤道》中最让我喜欢的部份,是动作场面的绝佳编排。《赤道》的
动作场面精彩震撼,见血的枪战戏与惊险的爆破、追逐场面,在这个大格局的故事中承继
了香港动作片最优良的传统。
众多演员在动作场面中都有出色表现,张震、崔始源、余文乐,在电影中光是一身酷
劲就能抓到观众目光,出色的动作设计,更让《赤道》多出许多可以回味的桥段。
*****
在《赤道》,可以看出梁、陆两位导演有想要拍出好莱坞式大格局电影的野心,整部
电影的故事与气势其实相当宏大,融合香港电影的一些传统元素后,更让人欣赏。但可惜
的是电影走向如上集的《寒战》一样,结尾留下大量悬念未解。
上次《寒战》的收尾方式,不知道该看待成一种留下悬念的叙事风格,或是为续集铺
路,但《赤道》的收尾方式,则摆明是用上下集的电影型态,在没有事先交待的前提下,
容易让观众有被欺骗的感觉。
*****
在一片混乱中,还是能看得出两位导演试图带领香港电影突破僵局的野心,但是明显
尚未成熟。不过结尾想补上一个小小的私心,在《江湖》之后,就对刘德华与张学友主演
电影的组合念念不忘,在《寒战》与《赤道》各自留下悬而未解的谜团之下,就不知道两
位导演的下一部电影有没有机会干脆整合两部作品的架构,让刘张两位影帝可以再于大银
幕交锋了。
《赤道》还没正式上映,评价、票房都仍没办法判断,但如果两位导演确实有机会继
续往下发展,或许更慎密的故事细节,和真正能在结尾完整处理一个故事的收尾方式,但
是必须思考与调整的部份。
个人喜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