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X+Y 爱的方程式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4-05 14:47:07
回想一下,我们可曾坐在大雨中的火车上,看着窗上的雨滴,若有所悟地观察其纹路与动态?我一直都会,甚至我走在路上无聊时一直都会望着街景乱看乱想(比近年流行的滑手机好玩多了),也许这就是我最欣赏这片的地方。
本片很独立、通路与宣传超少,甚至在台北取了这么多景后在台湾的宣传都很少... 我觉得这片很适合台湾观众,不只是为了你我熟悉的台北场景而已,更是为了本片的主角与主题,这不只是英国主角的故事,你我成长过程中恐怕都似曾相识。
天才的进路
本片表面上,就是英国天才数学少年,一路发迹克服万难自我挑战,突破重重难关跻身世界数学殿堂“奥林匹亚数学竞赛”的故事。全片开宗明义:“我很少说话,大家就以为我没话说,但我都用数学的语言”。
主角真是十足的天才,但天才在一般社会里就会受到误解与排挤,主角学校里那些高中的学姊们才是我们认知中的一般英国少女,所有参加数学训练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怪咖,尤其是穿上了制服还待在台湾的 7*7=49 或 8*6=48 班级教室里,更是与台湾学生似曾相识。
在台湾,我们也不用打入什么奥林匹亚数学竞赛,我们许多人都分享类似的经验,很小的时候马上就被老师家长发掘了某个才能,不论是数学、是自然、是演说、是写作、是美劳、是乐器、还是体育... 我们总是很快地被发掘了长才,然后被期待;在 2000s-2100s这“适性教育”当道的年代里当然不会用“期待”这个直白的用词,而会诉诸适性发展,用尽方法侧面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如果没有“发挥潜能”,套句本片英国领队老师的话就是 "waste of talent",是老师愿意对家长三顾茅庐甚至下跪也要求来的,也总是台湾励志纪录片津津乐道的主题。当然,在台湾这些“有才华”的小朋友,可能乐得因此脱离一般学生日复一日的升学枷锁,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天赋”与“才华”的养育过程,何尝不是另一个枷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aaRFwCloA
天赋的包袱
我们当了大人,当然可以很清楚地选择自己所爱所恶。那小孩呢?往往就像男主角 Nathan 这样子,小小年纪的生活探索中,自然而然地展现了他看世界的独特语言,这语言可能是形象、可能是符号、可能是《模仿游戏》的密码、更可能只是与爸爸玩东玩西心会一笑的默契;不过进了学校让老师猎才分类后,就理所当然地纳入学校的分科:数学。
男主角是数学天才吗?这个问题要在我们设定的框架下才能回答,如果我们的框架是学校学科中的文学数学外语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社会,那 Nathan 的长才当然就是“数学”。但就本片 Nathan 见到的视觉世界来说,并不一定,这世界就是专属他一人的独特世界,要说是美术、是文学、是英国怪咖 Luke 愤世嫉俗的社会理想、或是英国小妹 Rebecca念兹在兹的音乐都好,这些都只是不同的进路,不同进路所企图接近的美好可能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纯真的小男孩与父亲所分享的那触类旁通之视野,本无法定义,它未必专属于任一个学科,但每一个学科又都能给予一个进路让小孩更了解他自己。本片主角 Nathan 就被套上了这么一个数学的进路,是触类旁通的启发,但慢慢走下去才会发现这一样是束手缚脚的枷锁。
数学看世界
当然“数学”是一个切题的进路,小男孩 Nathan 从小印象深刻的各种小火车、红绿灯、鲜血、虾球与薯条等场景,本来茫然不知如何解读,“数学”的框架一来马上一清二楚,马上给了 Nathan 各种观察事物理解现象的座标,顿时触类旁通彷若无所不解。
我觉得本片最精采的就是摄影,就是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人间万物,尤其是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我们所喜爱的台北市。在本片,中国餐馆的菜肴有数字玄机、窗外的雨痕与光影有数学模式、教室走廊与宿舍有几何均衡与韵律、甚至红绿灯在雨点中散出的光影、台北乱七八糟的高架桥、夜市的菜色与活鱼活虾、公园里打太极拳练香功的老人们... 无处不是数学,世界的一切仿佛都可以用数学解释。
当然是“可以”试着用数学解释,但未必必要用数学。我认为本片的摄影拿捏得很好,一方面在一个个镜头中启发了观众“用数学看世界”的想像,另一方面也很收敛地没有明确地直指数学(像《美丽境界》那样)也没有硬用数学成就呼应人生(像《模仿游戏》那样)。我们观众看见每一个从主角 Nathan 视角出发的写景镜头,都会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有趣的玄机,都知道这可能隐然直指数学,但都未必要用数学的框架解释,不懂数学的观众一样能够轻松地发现其特殊美感。
不一定要数学
数学,当然就是主角 Nathan 在这社会建制的学科框架下最适合的出路,能够拥抱数学的确让他触类旁通,并在一点也不友善的英国校园生活中找到了他的自信与价值观。就像我们任何人的年少时光,只要我们发现了任何一项受到社会认可与家长鼓励的才能,不论是音乐美术体育文学,往往就这样不可自拔地拥抱下去,一方面靠着加强自己本能长处的“核心强化”过程逐步成长,另一方面却也将自己本来的无限可能限缩到一条精准的小路上。
如果这世界是自己一个人的,那要限缩在哪条路上真的都是随个人喜好。不过人总是要与他人交流、主角 Nathan 也一样要与母亲老师与同侪交流。与母亲这个数学被当的 not clever enough,就是情感交流的终极壁垒,几乎不可能用主角唯一懂得的数学语言与妈妈交心,但这个交心的欲望又沈潜心底,只是一直武装自己压抑下来。
有数学长才的人生,就一定要用数学度过吗?当然不一定,不过本片就有这么个想方设法软性压迫的权威,那就是数学奥林匹亚竞赛、以及领队的数学老师。努力抓住自己长处 100% 发挥的“核心强化”理念,在这里最是血淋淋地贯彻,老师开宗明义强调了:这才不是什么国际交流、不是什么快乐学习,it's all about win!输赢就是一切!
少年们,数学净土与社会化
当然,这趟数学之旅也不是那么神圣、未必极端光明或极端恐怖,它也可能是个逃离一阵子的避风港。每个来参加数学训练营的少年,人人在自己家乡学校都是怪咖,都有惊人天赋却与他人格格不入,来这里终于怪咖大集合了,终于有一群朋友可以用数学说话、用数学娱乐、用数学吃喝、用数学唱 rap。一群少年尽管戏份都不多,但大家都有很立体的剪影,这就是这个纪录片导演厉害之处了,明明是仔细写好的剧本,拍起来却非常自然,像是主角不经意的观察一般。
团队里有看起来最社会化、最懂得带着笑容礼貌说话的 Isaac(小图灵!),如果一群怪咖里也有排挤与霸凌,恐怕就从他开始,不过这也很无奈,正如他说的“我们还是要尝试 fit in ,才能存活”。
也有最不社会化、最愤世嫉俗口无遮拦的 Luke ,根本就是男主角 Nathan 的镜子,处处映照着 Nathan 的恐惧:你是怪咖,才能成就不平凡;但你是怪咖却又平凡,你还有什么价值?
Luke 的数学世界结构清楚井井有条一丝不苟,甚至从数学延伸到对身遭事物与社会现象的观察,面对这个非理性的混乱世界完全看不下去;团队里唯一的女生 Rebecca,她的数学世界又有不同的进路,展现在同为数学天才的巴哈音乐上,各种和弦美丑判准价值分明,近乎强迫症的执著和男主角的凤梨虾球情结并无二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R1vA8Gb_8
那边厢,最强的六面金牌中国队,则有截然不同的社会化小妹张梅,每天专门用热情笑容企图融化 Nathan 的心。英国少年在脑中留一片数学的理想天地开发潜能,中国少女则连这片理想天地都可能是社会化的挣扎妥协,在铁血教练舅舅的期待下努力做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JL9pths8A
大人们,心底的堡垒
这要说是西方人对当代中国虎爸虎妈的刻板印象也罢,那就回头看看英国队的教练 Richard吧,表面自由民主幽默风趣,其实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充满胜利的执著,口口声声的玩笑与解嘲,处处透著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渴望,有希望的年轻人喜孜孜地称作 the dragon ,没大放异彩的老学生则是 waste of tal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VTf2gqmaU
这位“浪费才能”的鲁蛇就是堕落老师 Humphreys,曾经拥有的光辉让他不容易面对人生困阨,无法克服别人期待“霍金都能做到”的身体病痛,只能继续关在心底角落不愿走出,也许从小 Nathan 身上看见了自己,才能慢慢挺起肩膀来做点改变?
数学天才们那精采的心底角落,被关在外面的人则是数学被当的麻瓜妈妈 Julie,身为一个带着温雅笑容照顾老人的护士,她长袖善舞融入社会毫无问题,但做不到爸爸触类旁通的灵活身段,就只能一直被 Nathan 拒于门外。
打破堡垒
我们到最后才会发现, Nathan 用数学天地筑成的堡垒,就是来理解童年那难以名状的美好时光、与爸爸灵活互动的精采回忆。这个堡垒在别人身上可能是别的才能,在 Nathan 身上则是数学这个“超能力”,端看遇到了什么机缘开发出来罢了。
堡垒,就是一个完美的渴望,就是要用理想世界来填补现实的缺憾。不过人活在现实,就硬是处处不完美,别说数学天才了,你我吃东西买东西过日子一样处处挑三减四, Nathan 连凤梨虾球便当都达不到完美质数;那又怎样,张梅若无其事地吃掉一颗就完美了,这个堡垒并没有那么难跨越。
麻瓜妈妈,靠自己努力学习,片末终于用浅显简单的数学语言(听英文用词好像很数学,但中文翻译又不太数学),向 Nathan 述说了爱与失去的感觉。 Nathan 这才终于知道妈妈可以变化,自己当然也可以变化,不用继续紧守那向来以为只能与爸爸分享的堡垒,就放心伸出手来吧!
本片最后仍有那最高殿堂“数学奥林匹亚竞赛”,不过男主角为爱落跑了,这当然是浪漫喜剧的老梗,更是本片 Nathan 与张梅两小无猜爱情线的完美句点。不过这种落跑桥段出现在这部严肃的天才成长电影,我认为也有其积极意义:
数学打开了一扇窗助你理解世界,最终你不用死守在数学里,更不用在意那些与数学相关的社会建制。要理解的是堡垒外的现实世界,第一扇数学之窗不能理解的,没关系,就去打开第二扇窗吧。
最后分享三个影片连结:
导演 Morgan Matthews初次拍剧情片,本片能这么驾轻就熟,多少是因为八年前他就拍过相同主题的英国数学少年纪录片 Beautiful Young Minds (2007) ,许许多多桥段与角色的人生处境,与本片俨然似曾相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DcYi_uG08
本片数学少年演员们逛台北夜市试胆,介绍本片的世纪大对决:不是数学,而是男人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1bthDKOE
导演与男主角访谈,提到台北拍片最棒的地方就是:没人理他们,超真实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x1NTg0T5Y
作者: yannjiunlin (Law in shit)   2015-04-05 15:11:00
不可能大肆宣传的原因~应该是台取景却跟中国女谈恋爱当初光看到这点文宣~就已经把这片封杀~何况嗜血乡民尽管你分享中极力避免对此描绘~却掩盖不了最初的文案不可讳言的就是台湾是中国一城市的说法~谁会支持???那也不用把刚刚的推文删除~当初会在意这片乃因台取景可看完分享后更验证误导他(国)人认知之嫌~相当可怕说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5-04-05 23:54:00
不觉得有误导之嫌,全片把台湾跟中国分得很清楚啊不过我个人是team Rebecca就是哈哈哈
作者: sswwer (愿原力与我们同在)   2015-04-06 21:27:00
不同意,这片只是凑巧用了台北场景,剧情跟台北的关系是硬凑的而且关于台北非常肤浅,夜市公园舞蹈臭豆腐,真是够了
作者: formyptt (糟糕人)   2015-04-07 06:04:00
还没看这部,不过Asa在夜市影片开头介绍台湾时,就说台湾是个不同于中国的国家,这点是蛮让人欣赏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