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期待这部片上映很久了,没想到二月中旬出国旅游一趟再过个新年假期,电影就匆匆上映匆匆下档了!只好看看 DVD。首先我觉得此片应该正名一下:Paddington要译作“帕丁顿”或“派丁顿”都好,后者更是童书在台湾的译名,但无论如何不可能译作“柏灵顿”,毕竟 Burlington 也是个英国家谕户晓的人名地名公司名或谍报代号呀。
本片充满英式的温暖笑点,带着童心的幽默情节,非常健康而乐观,一点也不像当今美国主流动画那样愤世嫉俗,绝对是爸妈带小朋友上电影院的好选择。
而对大人来说,本片想传达给大人的讯息就像这个故事给男主角老爸的启示:曾经仁慈温雅彬彬有礼、带着骑士精神与绅士风范的英国伦敦,今日居然已经变成人人自扫门前雪的现代商务城市,尤其在这多元文化越来越多元的 2010s,对外来者的恐惧与壁垒正在渐渐侵蚀伦敦人的爱心与善心,是时候怀抱童心将这颗纯真的仁心捡回来了。
主角 Browns 一家四口,有充满童心爱冒险的小弟、有开始社会化浑身带刺的姊姊、有天真傻气的童书画家妈妈、有从嬉皮变成过度保护的中产老爸。有人保守而世故、有人天真而单纯,本片毕竟是个童趣电影,这方面大人的成长议题不用讲太多,在一连串诙谐剧情中轻轻带过就好。
在今日英国政治光谱中,本片显然是拥抱 Multi-culturalism的,从海外来的小熊就是任何从外国来到伦敦的移民,过往几百年英国对欧陆移民敞开心胸成就了海权与工业大国、帝国解体后更对国协国家敞开心胸而让战后伦敦仍然生生不息。英国海纳百川包容性格一直都在,当然保守拒斥的排外声浪也从不歇息,Paddington & Browns 的故事在这个时候拍出,无疑是要再次提醒这个英国数百年来的美德(也是让英国欣欣向荣的软实力)。
本版前面四篇文章,已经把本片精采的部份说了很多,在此不多提,只提两个我发现的梗:
1. 古董店爷爷 Mr. Gruber:
这位爷爷由 Jim Broadbent饰演,操著欧陆的外国口音,还说“我的国家麻烦很多”,也说“我坐火车来到伦敦时也像你这么大”。我猜,他可能是 1938-1940二战前夕与初期时,英国的“欧陆犹太儿童疏散计画”Kindertransport 之移民儿童之一。
当年数以万计的犹太儿童与父母分开,经过荷兰搭船来到英国、搭上火车来到 Liverpool Street Station ,小朋友们提着皮箱下车成为新孤儿,每个人脖子上挂著个牌子写了名字等英国家庭收留。完全就是 Paddington小熊在 Paddington车站的写照。
http://i.imgur.com/9RSR1LZ.jpg
2. 红酒爷爷:
Paddington给 Browns 一家带上出租车一路游伦敦回家(超绕路!从 Paddington 车站到主角家的 Windsor Gardens一下就到了,根本不用进入那一大堆市中心观光景点)的路上,车窗外看见一位在户外咖啡座喝红酒的老爷爷,举杯向 Paddington 致意。
这位老爷爷就如同 Marvel 漫画的祖师爷 Stan Lee ,正是 Paddington Bear系列童书的作者 Michael Bond ,当年三十几岁于 1958 开始写作 Paddington 故事,如今已经 89 岁了,很高兴在他有生之年 Paddington 终于可以在大银幕亮相,给他开心地来客串一个小镜头!
http://i.imgur.com/oKK4gmR.png
关于 Michael Bond 创作 Paddington Bear的缘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在 1956 年圣诞夜他在 Paddington 车站看到玩具架上孤零零的小熊玩偶,好寂寞,就把它买了回家,然后写了这个故事。不过在本片上映时的访谈中,他提到了另一个更早的灵感:就是在 Kindertransport 期间,他于伦敦郊区的车站看见了一群无枝可依的犹太难民小朋友,每个人一只皮箱、脖子上一个吊牌,期待能在英国新天地找个家:
“They all had a label round their neck with their name and address on and a little case or package containing all their treasured possessions. So Paddington, in a sense, was a refugee, and I do think that there’s no sadder sight than refugees.”
(出自卫报于 2014/11/28 对 Michael Bond 的访谈:http://ppt.cc/En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