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陈可辛《亲爱的》巧妙绕过禁片审查

楼主: geotian (我不等昙花)   2015-03-23 19:27:27
文/素朴勋
2014年《亲爱的》首映,2015年台湾上映,其编剧同《海阔天空》,皆由张
冀操刀,并同样改编自真人真事。《亲爱的》讲述失儿夫妻的寻子记,导演
坦言,一切都是由一则新闻事件而给他的启发,但是与前一部电影一样,在
剧情的改编取舍上又惹来一顿骂。在台湾上映前夕,导演陈可辛对真实故事
人物道歉,原因是电影后半的改编剧情,已经影响到了真实人物高永侠的现
实生活。但是瑕不掩瑜,陈可辛叙事的力道与功力仍然居有感染力,甚至可
以说是“渲染”。 导演本人更是在映前昭告天下:“希望观众除了受剧情感
动落泪之外,也更去关心电影中点出的问题和细节层次。” 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除了导演自己知道过其于渲染的电影画布,可能会让观众将故事重点错
置之外,更具有浓厚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等等,这可是去年就抽到
台湾上映电影配额的“中国电影”呀!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东西? 陈可辛的纪
录片 香港人批评通常是直来直往,即使要用文化娱乐包装,电影手法也毫不
避讳,在彭浩翔作品《维多利亚壹号》中,就是用虐杀片来点出香港炒楼房
价高涨的生存议题,太过血腥更被称为Cult片。然而在北京却不能这样叙事
,才在不久之前,柴静的纪录片《苍穹之下》,直指霾害的源头正是国家环
保环节失能,先是掀起了漫天大潮,却又在一夕之间被官方下令销声匿迹于
网络穹顶之下,柴静想要直拳对决,换得仿佛没人走过。 要形容《亲爱的》
这部片的最便宜的办法,就是“洒狗血”这三个字,然而这三个字虽然符合
陈可辛自己对于电影谦逊的描述,但是细细品味其电影中以及电影外的肌理
,你可以发现,这部电影是陈可辛所制作最接近纪录片的作品,尤有甚者,
其批判力到隐然强烈,从报失机制、社会安全系统失能,到农村问题、人口
拐卖、伪劣假骗、司法宣传、方言打压等等,更不用说在这些严肃的课题上
,还有几位大牌演员如黄渤、赵薇的演技诠释撑场,用人性的挣扎与失落和
几乎入魔的细腻演出,完美在故事中串起各项分开述说将会殒落的“硬道理
”。巧劲绕过审查的剧情片,这部作品是陈可辛最接近纪录片的作品。
价值的呈现不是只有0与1
片商别有用心,安排了台湾新锐导演前往试片,陈可辛
也特别叮咛,叮咛各位关注启发这一切故事的原型。故事的原型以各种新闻
片段的剪辑方式,在电影最后呈现,可以看见其力道和强度打动人的可不只
是眼泪而已。 如果你还在气陈可辛在《海阔天空》的和谐,倒不如看作他是
用巧妙手法避开了敏感词,却又能恰如其分的诠释故事。同样的逻辑,在《
亲爱的》的电影故事用戏剧化的点缀,用催泪的失亲心理,来避开中国电影
的审查制度,而能挖掘残忍又温暖的社会关怀,片中“没有买卖、就没有拐
卖”的台词重复,看似直指社会失能的街头运动,导演妙手,可让镜头毫不
避讳。 无论柴静、陈可辛,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同一个中国。自以
为够了解中国的我们,却仅能靠这些精心制作的文本,才能了解台湾媒体不
说的那些事情,若是你走上街头又有点懒神,一时之间在百度上又看不见《
苍穹之下》,那来看部电影《亲爱的》,但是记得带上卫生纸,好吗?
See more at:
http://goo.gl/SXYC1a
作者: lanoka (L卡)   2015-03-23 20:15:00
敢问原PO,所谓绕过的“审查”,内容是指?
作者: devin0329 (- - )   2015-03-23 23:14:00
我一直想避开剧情......看看到底如何绕过审查
作者: nicktop2001 (白咖啡)   2015-03-24 00:06:00
整篇文都在宣传,就是没提到如何绕过审查,题文不符!
作者: EXIONG (E雄)   2015-03-24 14:35:00
好片 但别把大陆审查什么的带进来 看电影的没人有兴趣知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