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篇:神的使命《高第圣家堂》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26390108.A.48C.html
比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第圣家堂》,本周另一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比圣家堂老六岁、但知名度天差地远的荷兰博物馆建筑 Rijksmuseum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不过我很惊讶,在另一位导演与另一组团队的镜头下,这栋只在荷兰有知名度的建筑居然比圣家堂还漂亮还有趣!
人的奋斗《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风华再现》The New Rijksmuseum
故事:在荷兰女王命令下,2003 年闭馆准备整修 5 年重新开幕的新博物馆,没想到居然拖了一倍时间多花了一倍预算,简直像是无底洞似地(类似的旗舰工程无底洞,近年还有汉堡易北爱乐厅与柏林布蓝登堡机场)。看到这里,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两年多前的《00:30 凌晨密令》,一样是个全球瞩目的神圣任务,但电影一样着重的是十年磨一剑的青春血泪,一场看不见底的沈潜与挣扎!
把《00:30 凌晨密令》这种剧情片拿来和纪录片比较,听起来很荒唐,不过本片真的随时让我忘记它是纪录片,而像是看剧情片一样高潮迭起津津有味。想像一下,如果今天请来劳柏瑞福与布莱德比特(或是乔治克隆尼与麦特戴蒙),拍一部女王任命、披荆斩棘、不计辛苦困难重重,由老到少继承重任,最终以耐心勇气倾听包容化解一切,赶在女王光荣卸任时圆满落幕的皇家任务电影,多么热血呀?本片虽然是扎扎实实的纪录片,可是拍起来就有这种架势!所差者只是两任馆长帅度差劳勃与小布一点点而已,但演技完全自然真实,犹胜所有电影明星!
素材:十年的近身侧写
相较于《高第圣家堂》那传统教育纪录片的访谈式拍法,本片截然不同!很显然,本片是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馆方自己任用的纪录片团队所制作,从工程开始时就一路跟在博物馆各部门领导者身旁到处取材,取的都是第一手事件,包括馆内开会、馆外拜会、都市设计公听会、典藏与修复、策展计画讨论、展场设计讨论、工地会勘、上任卸任与签约开幕等仪式... 《高第圣家堂》所主打的办公室访谈,在本片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都不是正式地坐下来访谈历史与理念等大叙事,几乎都是很直接地在事件发生后问一句“您感觉如何”然后等著看受访者在激动中的直接反应。
也有一些在工作场合里面的随机访谈,也一样不谈大叙事,问题可能一样是简单的“您在做什么”,然后就看受访者一面继续工作一面随口说说,然后拣选其中最能表达工作精神的精华剪接出来,而且这精神都不说白,都只是轻描淡写,却能在谈话的枝微末节配上眼神姿态就很立体地表达这群“博物馆战士”们的坚定身影。我个人认为最精采的侧写有二,一是看到艺术品眼睛都会亮起来的腼腆馆藏经理 Taco 、二是日复一日誓死保护工地抵御外侮的“守夜人”大叔。不用像《高第圣家堂》那样大量访谈用文字,就单纯侧拍他们的工作身影,更鲜活地充满魅力!
也有更多不访谈,只从旁观察的工作讨论,譬如讨论展场要用什么颜色、旧建筑要留下什么细部、展示架要用什么形式要请哪个设计师、展场入口要用什么强有力的雕塑作品坐镇... 等等,每一场都相当精采,精采的不只在讨论内容,更在侧写时的镜头运用,显然每一场侧写几乎都有两台以上摄影机同时运作,而能将一场讨论透过不同视角的切换、与事先一定预想好到场实验看看的运镜与分镜构想,把简单讨论拍成像剧情片你来我往剑拔弩张的 confrontation!而且完全不吝把会议中彼此的愤怒、批评、甚至谩骂,统统如实呈现剪接出来。
这给我的感觉不像老实的传统纪录片,更像商业导向的“真人实境秀”reality show,张力十足甚至相当洒狗血,但背后的精准规划调度令人赞叹!当然啦,比起《高第圣家堂》这种短时间内组织起来的外部纪录片团队,本片这种连续跟拍十年的内部纪录片团队绝对能捕捉更多细节、更深入议题核心。
素材:建筑与命运
本片相较于《高第圣家堂》最出色的一点,我认为是对建筑与艺术的描写与运用。尽管国家博物馆建筑的知名度可能连圣家堂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建筑空间精采程度更是天差地远,但本片竟然能把阴雨绵绵的阿姆斯特丹、残破泥泞的国家博物馆工地、与传统严肃的国家博物馆建筑雕像,给拍得比《高第圣家堂》那阳光灿烂的巴塞隆纳、高超神圣的圣家堂建筑团队、与琳琅满目的高第建筑雕塑,远远迷人太多!
迷人的,当然不只是客观的建筑本身,而是建筑与本片故事、与博物馆团队整修任务的交相呼应。譬如每开完一次折腾人的会议、每面对一次民间得来的无情压力、每接受一次市议会决议的挫折,往往镜头就切换到雨中一片泥泞的建筑工地中庭、内装拆得光秃秃的空旷展厅、成百上千的画作尘封起来无人闻问... 这些都是曾经堂皇的博物馆建筑,在灰暗的镜头下仍然堂皇却黯然蒙尘,冷冰冰的建筑仿佛随时呼应着本片主角们一路沈沦深不见底的未知命运,比《高第圣家堂》那客观存在的美丽建筑更有感情。
建筑元素中最好用来讲故事的,就是雕像,不论博物馆团队遇到了什么挫折、产生了什么情绪,是郁闷、忧愁、还是莞尔都好,一定都找得到可以呼应甚至自嘲的雕像。本片运用的最多的一尊,是博物馆前广场上高高站立的胜利女神,在一次次累死人的公听会与变更设计后,带着冷冰冰的眼神俯瞰着地上庸庸碌碌的小蚂蚁们,看你们继续处处钻牛角尖鬼打墙一事无成。不只建筑雕像,博物馆的艺术品收藏还有更多生动的脸孔。
素材:艺术与命运
本片不需像《高第圣家堂》用大师访谈让人觉得高第好神圣、或是圣家堂营建任务好神圣,本片既然拍博物馆,就让艺术品说话吧。从一开头,就派出了三组艺术作品出来代言,让人心悦诚服地相信,国家博物馆绝对是 21 世纪荷兰的旗舰级计画:
第一组艺术品,是海军,包括海军将领家庭肖像画与海上军舰画,不用任何人访谈解说,只要侧拍一场策展团队选画的工作会议,就知道这议题有多神圣,叱吒一方的一张张海军将领肖像,威风凛凛地被抽出来面试展场空间,同一张脸孔却往往带着怀才不遇的不屑眼光被黯然退回,因为全新博物馆全新主展厅,一定要放万中选一最有气势的!因为这是荷兰海权殖民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今日相较于美英法德义诸大工业国的“小国”紧紧抓住的历史荣光!
第二组艺术品,是“守夜人”系列,林布兰那幅家喻户晓的还只是最年轻的守夜人小辈而已,这是荷兰独有的巴洛克时期世俗绘画主题,就是 1568-1648八十年战争荷兰苦苦支撑终于脱离西班牙独立、争得自由与共和的写照。更戏剧化的是,还特别搭配了前述的那位工地“守夜人”大叔交替呈现,仿佛与 2003-2013国家博物馆十年磨一剑的命运惺惺相惜!
第三组艺术品,出乎意料地不选荷兰本土艺术,而选了一对日本门神,是新开馆计画之初特别向海外购得的重量级雕刻作品,面孔威严愤怒身体坚毅有力,将堂皇地镇守国家博物馆迈向新世纪!可惜这一拖就是十年,被黯然打包在郊区 Lelystad 仓库,脸上仍带着有志难伸的悲愤,沈潜蛰伏等待开馆的曙光... 许许多多雕像都有这样类似的命运,仿佛就是本团队馆长员工们的代言人,尤其镜头还时常善用光线变化拍出雕像的眼神来暗示情绪,超洒狗血但令人拍案叫绝!
命运:人间的奋斗
那本片命运是什么呢?就是本来五年案子拖成十年、本来一笔预算追加成双倍预算(而且下令开工的女王都越来越老快要退位了,这个片子没说),当博物馆团队认真努力打造最气派堂皇新场馆、企图将阿姆斯特丹重新拱上世界舞台中心时,居然狗屁倒灶的困难纷至沓来... 大部分都是外部的官僚程序与民主程序,每每令馆长与干部们昏倒“这不过就是个整修工程,怎会惹出这么多麻烦?”
没办法,身为拿国家预算的国家文化机构、更身为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重要的纪念建筑地标与交通节点,一个小小博物馆团队的理想,当然都要经过制度与公众的检验。都市设计,一堆议题,看各种设计施工申请书一箱一箱接力搬去市议会,千丝万缕,就以最戏剧化的自行车道议题为代表,来看看博物馆团队如何克服万难、如何与外界互动。自行车议题还只是一场仗,这十年搞不好类似的奋战还有很多条平行发生。
博物馆,当然希望有个最堂皇的正中入口、最深刻感动的入馆经验,建筑竞图就在这点上各显神通,选到了西班牙建筑师的下降入口方案,类似罗浮宫那样从地下神祕的博物馆殿堂开始走向四方。不过刚好这建筑百年来都有个自行车道穿越,自行车可是 20-21世纪的荷兰骄傲,声音很大也很正当,尽管馆方认为本方案不影响自行车道,但要说服他们可是要走冗长的公共讨论。
这些俗世问题,圣家堂一定也都有,不过《高第圣家堂》摆明聚焦在“神的使命”而完全不提这部份“人的奋斗”,这就是两片最南辕北辙的叙事特色。当然,博物馆团队心中也一样有基于艺术与建筑专业的“使命”,但十年功夫大多都是人间的沟通折冲与合作,光与不同专业间的工作会议就有多种理念选择与冲突,与广大民众的讨论更往往未必专业合理而更多直觉与成见,总是绕来绕去走不出来... 但这就是民主,每次开会气得牙痒痒还是要认真面对。
不同观点的处理
我对《高第圣家堂》感到最有趣的就是那唯我独尊的视角,圣家堂营建团队仿佛一群神的使者在对抗外界邪魔一般,所有外界质疑与阻碍都令他们怒气冲冲。本片这群国家博物馆团队有没有这种偏见呢?一样有,而且透过侧拍(尤其是刚开完会还在气头上的侧拍)更是直白,不像圣家堂团队带着无人能及的专业高度以滔滔不绝的大叙事批判,反而大多是泄气与负气下的直言、甚至是口出恶言,简单耸动不加修饰,当事人事后回头看一定会脸红的... 不过统统都被拍下来还剪辑出来了,想赖都赖不掉 XD
两相对照,同样是壁垒分明剑拔弩张,一片是文明的分析批判与教育、一片是粗鲁的谩骂出气,一般来说我应该比较欣赏前者呀... 不过很神奇地,我反而更强烈认同后者。为什么呢?可能还是关乎全片其他部分,本片跟拍了整整十年博物馆团队的折冲协调,一次次挫折都超生气,但静下心来之后还是认真面对潦落下去,正是这些侧拍出的长期实际行动,放下了高度身段拥抱琐碎尘俗,弥补了言语的粗鲁与一时的自傲,才能令人打从心底认同。
当然,如果我认同了它,可能才是中了本纪录片这个 propaganda 的计谋,但毕竟它本来就是官方任用的纪录片团队,以 propaganda 来说它的效果做得很好,令我即使经过许多思考都一样认同感动;反之,一路带着专业高度与权威仿佛充满一面倒正当性的《高第圣家堂》,反而令人觉得满腹质疑难以服气。当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影感受,都是好的。
五味杂陈的结局
片末,经过十年深不见底的青春血泪,终于赶在女王退位前 13 天苦尽甘来,新国家博物馆 The New Rijksmuseum于 2013/04/17 隆重开幕。这个开幕,被本片拍起来居然完全没有 happy ending 的雀跃、没有振奋人心的配乐来衬托橘色烟火、没拍一众博物馆团队们喜极而泣的面孔、甚至整体开幕仪式都没给多少镜头。这和《高第圣家堂》处理中殿完工迎接教宗来访大盛事的态度截然不同!
剩下的,只有一段惆怅基底又带着一波波惊惧的古典配乐,像是在回顾十年奋战的暗潮汹涌、像是严阵以待迎接新的艰难挑战、更像是胜利女神站在空中冷眼旁观这昙花一现的喜悦... 片尾 credit ,这令人不安的配乐一路到底,画面上却是手牵手来看开馆的民众们,大家天真无邪兴奋雀跃,仿佛这一切都船过水无痕,正如西班牙建筑师在片尾完工时淡淡说的“完美的作品,就是让人以为没什么努力就完成了”,这一切血泪终将被遗忘。
如果把本片当剧情片来看,也许,它终究不是一个如《仙履奇缘》“温柔、坚定,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国家博物馆这个灰姑娘也苦尽甘来容光焕发让女王剪了彩,但点滴在心头的不是美好结局的甘,而是这一路走来的苦,更像是《00:30 凌晨密令》女探员掀开宾拉登裹尸布后,那茫然无语的两行清泪。
我自己看院线纪录片看得不多,大多都看各国国家电视台的教育与社会纪录片,这次有幸看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风华再现》实在令我大开眼界,本片高潮迭起的剧情、巧妙的运镜分镜与场景调度、充满张力的视觉意象、以及厚积薄发令人再三玩味的叙事视角,完全不输大制作商业剧情片!只不过,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
本片全台只有三厅,机会难得,请大家不要听见“纪录片”三字就却步了,以我看来恐怕比线上 90%的剧情片都精采,谨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