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eiwei (盲羊)
2015-03-14 21:41:041.《黑色追缉令》(Pulp Fiction)是昆汀·塔伦提诺的成名作,获1994年的坎城金棕榈
和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并且直到今天还是很多影迷的心头好,被认为是电影史上不能忽
视的重要作品之一。
2.朋友的朋友推荐给朋友,朋友又推荐给我。在电影拍出来的二十年之后,我终于与它相
遇。虽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作品,却一点也不显陈旧,看的过程还是了不少奇特的观影感
受-也许就是人称的“昆汀的风格”(我想其中包含他独特的世界观、敍事方式和电影语
言)。
3.看完之后我在维基百科浏览了它的资料,看到维基的撰写者称它“后现代”电影的代表
作品。我没有细究这种说法的根据和来源,但就个人感受以及对“后现代”极为皮毛的了
解,对这样的一种看法却颇为同意。最让我有感受的是“混搭与拼贴”式的手法(另一个
做得让我难忘的是王家卫同样在1994年拍出的《重庆森林》),这里指的不是它三个故事
,而是把不同电影元素(黑道仇杀、诈骗、抢劫、嗑药混著吃饭、跳舞、聊天、上厕所、
家居生活与出人意外的神迹)组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时候却刚刚好、一点也不突兀并让
人意外且印象深刻。
4.记得前几周参加三余书店的地壳下影社放cult影展的第一周,一位影友提到这部片,意
思似乎是“广义来说《银翼杀手》《2001太空漫游》也可以称作cult电影”。我在看这部
片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念头闪过。虽然后来查出,它在当年也可以说是很成功的电影,所
以大概算不上cult,但它诡异的步调、古怪的剧情理路与神奇的结局,都有一种cult感(
非主流和另类的感觉),连它迷人的地方(很长的背后镜头、不知意义何在的对白、不知
用意何在的角色等)都给人cult的感觉。我想即或它打入主流市场、算得上是成功电影,
但应该还是很合小众喜欢cult电影的人的口味吧。
5.前面把讨论重点都放在形式上,并不是说它的剧情不强(怎么可能不强,它可是奥斯卡
最佳原著剧本),而是觉得这是一部在形式带出内容的作品。它让我想到痖弦〈形式的魅
力〉一文写到:“关于形式的重要,以席勒(〈强盗〉的作者)的阐释最为精辟,在一篇
论悲剧的论文中,他指出悲剧为观众带来的痛苦和怜悯,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形式-形
式的魅力。人们花钱买票进入剧场,不是专门来看‘内容’的,剧院是娱乐场,毕竟不是
哲学教室,观众之所以激动流泪,乃是因为剧作家、导演和演员成功地运用悲剧形式所酝
酿的美感效应。席勒认为艺术家的最大奥秘,端在‘用形式消灭内容’这一点上;排斥内
容、隐藏内容、灵活支配内容的‘技俩’愈出神入化,内容本身也就愈发恢弘壮丽,愈能
得到彰显。这样的看法,与《文心雕龙》论及‘情采’时提出的‘质待文’、‘文附质”
’的辩证关系,虽然说法不同,但最终的结论还是一样的。”痖弦段话,最初让我想到的
是最近看的《亲爱妈咪》,强大形式带出强大的力量,整个人都像被吸到电影里,与主角
感同身受从头到尾。然而,这部片却让我对这段话有另一种理解。如果说《亲爱妈咪》是
把隐藏了内容,让我们整个投入在人物角色上的话,《黑色追缉令》就是让形式夺去我们
的目光,再透过三个故事出人意表的结局托出其内容(有点像变魔术?)。一开始可能觉
得很不适应(虽然片头预示了奇怪的氛围,但没有看到最后完全不会知道结果是什么),
到一个故事结束,才开始进入状况。第二个故事开始,我们脑子已经开始启动运转,开始
期待后面发展和惊喜。到第三个故事,整个人都在预备接受惊喜的状态。我个人实在不能
不说是一种“形式消灭内容”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