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年少时代──属于美国的那段时光

楼主: shosuke (冬天一样要有活力!)   2015-02-26 10:12:08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5/02/blog-post_26.html
(网志图文版 from 一个分析师的阅读时间)
[影评]年少时代──属于美国的那段时光
《年少时代》(Boyhood)是2014年最重要的电影作品之一。本片从2002年开始,历经12年
断断续续的拍摄过程,于2013年杀青。《年少时代》在金球奖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与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在奥斯卡则获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与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大
奖,可惜最后仅拿下最佳女配角。《年少时代》在奥斯卡奖中惨败给《鸟人》,自然也引
来了一些异议,例如丹柯依斯(Dan Kois)便认为,奥斯卡未给《年少时代》大奖是20年的
最大错误。
对于美国影艺学院的成员们而言,比较《年少时代》与《鸟人》是件奢侈的事情。如果说
《鸟人》是使用各种技巧以穿梭于真假之间的“一镜到底”幻术,《年少时代》就是真刀
实枪用时间所创造出的成长与衰老的魔法。
时间,是《年少时代》的关键字。我们该怎么讨论《年少时代》呢?假设我们先除去拍摄
12年这件事情,把演员的所有变化都当作是特殊化妆、电影特效以及个人丰富的演技,单
从基础技巧来切入这部电影好了,《年少时代》其实是部相当平淡的电影。本片剧本完全
不是好莱坞最爱用的三幕剧,完全不紧凑,剧情甚至是相当散漫、没有明确的主题。导演
的技术不差,但也说不上让人印象深刻。剪辑水准在水准以上,但也没有出色到留名影史
。看完《年少时代》后,我甚至觉得这像是一部长达12年肥皂剧的精华浓缩版──中间分
明洒满狗血,但整体观之仍是船过水无痕。
图、主角梅森(艾勒科川饰演)十二年来,每年各一张照片的集合,可以看出变化真的很大

我跟一位在电影界的好朋友讨论《年少时代》与《鸟人》,我的看法是,《鸟人》在各种
技巧的拿捏上、掌握观众情绪上都比平淡的《年少时代》来得好;即使同时无视《鸟人》
试图一镜到底以及《年少时代》拍了12年这两大特点(或者噱头)来说,回到电影之于一种
“说故事的艺术”之本质,《鸟人》还是比较好看。
我的好朋友的看法是:
“Boyhood 与 Birdman 是今年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两部可以拿来对照的电影。某种程度上
,撇开假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与拍了12年的手法的话,这两部电影还会那么“厉害”吗?坦
白说,我觉得birdman还是成立的,因为他剧本写得挺好的,虽然表达方式换了,但是要
探讨的东西与他的角色建立都摆在那里,也许拍出来不会像现在这样那么惊人,可是应该
也不差。所以说,Birdman没有长镜头也成立。
另一方面,Boyhood给我的震撼十分巨大,很多人都觉得这电影卖得是“拍了12年的噱头
”,但仔细想想,Boyhood这电影的剧本其实是“写不出来的”,这是导演与这些演员必
须每一年的一段时间聚在一起,大家来思考这一年发生什么事情,我改变了、他/她改变
了、美国改变了,这些改变加在一起,我们提炼出几场戏来表达这一段时间在这些角色的
生命中反映出了什么。所以说,如果这部电影不是这样拍,就是Linklater闷在家里写剧
本,任凭他才华再高也是写不出、拍不出Boyhood。当然啦,演员随着影片“成长”从外
表上来看也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看似又是一个噱头,但实际上演员的外表本来也就是表
演的一部分,即便今天不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历时12年的电影,就当他们都是靠化妆变成这
副模样好了,这些演员内在的成长也是会某种程度上反应在他们的表演之中的。(反倒是
Birdman,每个人的overacting让我觉得好累..... 今年的acting我最赞赏的几个演员除
了邪恶老师之外,就是Foxcatcher的三位男演员,可惜不被赏识)
如果说Birdman是crafts的胜利,那么Boyhood就是arts的胜利。我个人很欣赏Boyhood,
远多过于Birdman,因为比起心灵手巧的电影人,我更尊敬那些用生命拍电影并且找到新
的创作方式的创作人。再加上Birdman要探讨的东西对我来说有意思但非常小众,它跟生
命、道德或是伦理都没有什么关系,我只能远远地欣赏它,这些都是我自己主观的部分。
这两部片也许无需比较高低,这大概也是为何近年来我开始对于“得奖”这件事情感到很
无感,因为得奖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在其中,很少是单纯在评断电影的。”
她的回应更倾向从“电影人”的角度来看,但这也刺激了我之于一个观影者的思考。《阿
甘正传》(Forrest Gump, 1994)与《年少时代》具有一些相同的元素,两者都串接起某段
时期美国人以及美国历史的联系、都能看出主角的成长与改变、而且都有很强烈的时间感
。但我们会说《阿甘正传》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吗?我们可能会说,阿甘正传是一部关
于时代的电影,但我们并不会联想到时间这个词汇。回到“时间”这个主轴来看,仔细想
想,有哪部电影没有时间这元素呢?没错,时序带来的“因果关系”几乎一定得存在于剧
情电影中,没有时序,就没有剧情。
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想像,一部以时间为主题的电影会长成什么样子?
在多数电影里面,导演都只能从一些物质性的线索凸显“时间”,例如布景、服饰、妆发
等等;然而,时间永远是配角而不是主角。但是,为什么我们会特别觉得年少时代在拍时
间?这才是重点。我们在毎一段生命中的样子可能都差异非常大,每一段生命历程,以及
每一段历程中的生命主题,都会赋予我们不同的样貌。跨越这些繁复的生命事件之后,其
实观众会很难想像小梅森跟大梅森是同一个人。
让我们用最浅白的方式去理解这件事情。假设我们把年少时代的前10分钟跟后10分钟直接
作对比,观众会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是同一部电影,或者为什么主角是同一个人。这才
是时间真正的样子──超越一切的不可预测性。如果说一部好电影必须要有流畅的逻辑以
及叙事手法,那么一部卓越的电影还必须要有不可预测性;兼具逻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
听起来似乎相当矛盾且困难,但这不就是真实人生吗?
人生无法预先设定主题再加以发展,人生应该是,随着时间发展,才慢慢突显出各自的主
题。因此,“人生如戏”永远是一种事后诸葛的说法,我们都只能用各种戏剧去贴近、模
拟生命。当我们看着《年少时代》的梅森仿佛承受各种人生的曲折,看见美国人从2002年
到2014年共有的生命记忆,我们或许无法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对这部电影如此有感情,因为
这就是美国人的小小生命叙事史。这是属于美国的那段时光。
延伸阅读
The Academy’s Failure to Recognize Boyhood Is Their Worst Mistake in 20 Years
作者: lpbrother (趴趴153豆瓣LP哥)   2015-02-26 10:26:00
可是日本节目常常这样欸,每隔几年去拍某家庭我之前看日本台就是这样,这在纪录片或是心理学研究好像是很普通的事情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2-26 11:22:00
摄影师或人类学家也常常这样,不过拍摄通常以一两年为周期的电影产业这样搞,就很新鲜。
作者: sunnyorrainy (晃)   2015-02-26 11:22:00
推这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2-26 11:24:00
不过我对“延伸阅读”那篇的标题有完全相反的解读 XD
作者: poposong (song)   2015-02-26 12:26:00
作者: tomorrow123   2015-02-26 13:16:00
说得很好!
作者: guangpiano (【光】)   2015-02-26 15:50:00
专业又浅白的讲解!大推
作者: wayland (電波鴕鳥)   2015-02-26 18:56:00
年少就是特别在有剧情啊
作者: kevinfort (kevinfort)   2015-02-26 20:49:00
年少时代和鸟人谁没得最佳影片都会让我觉得非常可惜,但像这样只拿女配角还是很惨。
作者: eva00780 (九西哩)   2015-02-26 21:56: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