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鸟人 -崩溃边缘摇摇欲坠的人生舞台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5-01-21 18:18:35
文章网页版:
幕迷影评: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50025
XXY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http://grafishbanet.pixnet.net/blog/post/262577200
如同贯穿整部电影的即兴爵士鼓配乐,并搭配整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宛如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的人生舞台,戏前戏后都精彩又令人抓狂。故事描述一位红极一时的超级英雄,
鸟人演员雷根,在退去明星光环后将所有生活重心投入到百老汇舞台剧中,期望开创事业
的第二春。电影利用一镜到底的手法,将演员在台上台下的界线模糊化,将现实与戏剧之
间变的混乱不清,堪称一大突破及卖点特色;而随着电影时间的推进,镜头穿梭在狭窄的
空间中、舞台剧戏院的后台、前台、观众席、百老汇大街、纽约灯红酒绿的街头,并透过
跟拍式镜头的运镜,宛如观众穿梭在实际的电影所创作出的时空之中,令人真实感受到生
活被压迫地喘不过气,压力、紧绷、疯狂,种种让人感受到崩溃边缘、摇摇欲坠的紧张感
,电影确实成功营造了这样特殊的氛围。
“鸟人”当中呈现的是濒临崩溃的舞台,神经紧绷到极限的荒唐戏码,大量脸部特写将每
位演员的五官神情捕捉的一览无遗。不论是面目狰狞的飙骂,或是落魄潦倒的失落表情,
每位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与主角雷根产生连结,有如棉线穿过针头、棉线崩坏后开始变
得纠结不清,而最后是一团混乱的局面。个人认为,“鸟人”中最精彩但又最让人感到不
适的,莫过于每位角色的营造以及各个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每位演员从即将上映的舞台
剧出发,分别在台上台下有着不同的身分,而身为旁观者的我们,被长镜头的连续空间混
淆,不论在银幕前后的人们终将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尤其以其中不时加入主角雷根的脑内
小剧场,低沉的鸟人说话方式配合著自我想像的超能力特效,让“鸟人”进一步将现实与
虚幻的界线打破,让电影整体呈现超现实又奇幻的风格。
然而,大量使用一镜到底的运镜手法,整部电影完全不破格的结果,造就的是非常连续性
的空间。当中切换场景的方式,事实上在电影的时间上是已经加快、忽略了,虽然想法独
特且创新,但这让一般观众忽然无法适应,在观赏电影的当下,思考无法跟上节奏而产生
落差。这样的落差反而让观赏电影的同时无法连续,脑袋在连续又不连续的矛盾之下,让
压迫感加剧。我认为“鸟人”所想传达的便是这样“强迫推送”的感觉,主角雷根的生活
一团糟,可望获得粉丝的关爱,所以尝试以舞台剧“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种种咬文嚼字的文藻,希望自己在艺术中找到曾经失去的光环。而艺术舞台剧太过前卫
、好莱坞商业片又太普及通俗,两者间的平衡值得观众思考。这不仅让我想起知名的喜剧
小短篇:黑人二人组,在”Dicknanigans”中创作了一部让人摸不著头绪的行为艺术小剧
场,看似曲高和寡的内容,台下的观众们却窃窃私语地讨论,不懂装懂,与他人陪笑,让
人格外讽刺。我想在“鸟人”中的主角雷根,试图在通俗的超级英雄演出后,透过艺术剧
场找到心中表演欲望强烈的真实自我,却在现实生活中频频碰壁,遭遇到许多鸟事,透过
镜头让观众的心情随之感受。
当然,“鸟人”所想表达的也是对演艺圈、媒体界以及娱乐相关产业的嗜血生态圈提出讽
刺控诉:电影中巧妙地置入了剧评家,短短的500字专栏便能赐生赐死一部呕心沥血的戏
剧,纵使这部舞台剧的制作团队再努力、演员们再用心,权威的高度不容挑战,实在令人
不寒而栗;电影中也探讨了网络媒体的崛起、社群网站的泛滥。个人认为,透过米高基顿
、艾德华诺顿以及艾玛史东分别饰演的主角雷根、演员麦克以及雷根的女儿珊,老与少的
两世代冲突阐述娱乐型态的变迁。个人相当喜爱艾德华诺顿这个角色配置:在电影当中,
演员麦克代表着年轻演员极具天赋但作风我行我素,是舞台剧组中的不定时炸弹,时常脱
序的行为却是团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艾德华诺顿在“鸟人”中不计形象的扮丑,演活了
这种年轻世代的臭屁角色,同时在与艾玛史东的故事线中串起了与主角雷根的关系;雷根
代表着旧世代的超级英雄,曾经披着滑稽的鸟人戏服,对照到对白中提到近年来火红的
MARVEL复仇者联盟,以及几位因超级英雄而崛起的演员,雷根再不会使用网络、新型态的
媒体运作模式情况下渐渐被淘汰,民众们只记得他是鸟人,而不在乎他是一位准备演出舞
台剧的演员,因此观众的认知,其实就是鸟人准备演出舞台剧罢了。如同现在许多现实世
界的演员,如小劳勃道尼在演出钢铁人后大红大紫可说是咸鱼翻身,但在后续如“大法官
”、“福尔摩斯”等电影作品中,许多观众仍然对于他身为东尼史塔克的残影印象挥之不
去。回到“鸟人”电影本身,除了前述演艺工作者尝试对“艺术”与“商业”两者取得平
衡,其实也讲述了身为“演员”的本质:如何再尝试扮演每种不同角色时,全心投入各种
戏路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抽离自己,成就不同角色的个性,对每个扮演的角色负责,才是
好演员。
整体而言,“鸟人”的故事剧情简单,但角色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电影因为使用全片一镜
到底的手法,使得角色的营造与交代上需要观众在每句对白中找到线索而串联。“鸟人”
成功营造了舞台剧工作团队的临场感,创造了身历其境的电影时空,但在故事的流畅性、
剧中角色个性方面显得混乱。观众的脑袋强迫在短时间内硬塞入了大量不间段的影像画面
,毫无片刻喘息,剧烈的强迫感使得在观赏“鸟人”的当下无法好好享受这观影时光,实
为可惜。个人认为,“鸟人”是部令人惊艳的创新实验性电影作品,但可改善的空间仍然
很大,混乱又庞大的故事舞台中,有迹可循的秩序仍然需要努力经营。就个人而言,观赏
“鸟人”犹如欣赏毕卡索的立体派画作,画作中任何立体的事物宛如被撕碎后重新拼凑成
平面的影像。如何在失序的浑沌中找出立足的视角,“鸟人”似乎将这个议题重新抛回观
众,希望观众自己努力在这满满的两小时内找到,使得观影的过程中相当辛苦。个人在观
赏的当下,感觉如同站在摇摇欲坠的崩溃边缘找到立足点,却每每找到看似稳固的地面,
实际上却又开始崩坏。从电影开始到结束,脑袋始终一片混乱,而在观赏后慢慢将情绪整
理、开始把这混乱的电影拼图重新排序后,方能了解思考到电影背后的寓意,但在观影的
当下其实是无法思考的。
故事剧情:
剧情简单,但角色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宛如蜘蛛网般以主角雷根为中心扩散。一般观众在
这两小时内,透过一镜到底不间断的影像里,除非思绪清晰,思维快速的人可以马上意会
故事当中的秩序,不然是需要在观后慢慢整理。而故事中尝试讲述演艺圈、媒体界、艺术
工作者的相关产业生态,讽刺当今娱乐产业工作者与观众间的关系,其实剧本的深度相当
足够,且张力十足。在故事的呈现上,可感受到导演阿利安卓的用心,各个故事线的错综
复杂与极具巧思的布置,在剧中许多演技派演员的演出之下,整体而言,每位演员的演出
都十分精彩。综合上述,个人对于“鸟人”的呈现手法给予鼓励,在创新的思维上给予肯
定,也在演员的表现上给予支持,但在表现法、故事编排上,期待在导演阿利安卓未来的
作品中看到更进一步的改进。(8.0 / 10)
影像美学:
全片一镜到底的运镜,绝对是一场创新又大胆的豪赌。电影的画面呈现、色调非常鲜艳,
在场景的配置上,镜头在狭小的戏院中穿梭,影像成功营造了紧张又压迫感十足的气氛。
而大量的脸部特写、人物跟拍取景等影像,也重申了“鸟人”是一部以人为主题的电影,
演员们透过这样的影像布置,让电影相当精彩。(8.5 / 10)
电影配乐:
“鸟人”配乐以非常即兴的爵士风格打击乐贯穿,透过安东尼奥桑切斯,这位知名的墨西
哥爵士鼓手,随兴又热情奔放的曲风,让“鸟人”的故事流畅度随之大增,剧情的节奏上
也相当快速。同时,也配合著电影角色间的对话,增添了一丝幽默感。没有过多华丽的旋
律,也没有气势磅礡的交响配乐,只有简单又感觉随兴的爵士鼓乐,反而造就了“鸟人”
除了一镜到底外相当令人惊艳的特色。(8.8 / 10)
视觉特效:
个人相当喜爱一镜到底这种拍摄手法,原因在于看得出导演在剧本上的巧思,以及制作团
队上合作无间的默契。而全片一镜到底的“鸟人”,确实是吸引我观赏的一大主因,然而
这样大量的连续性影像,不断强迫的塞入脑袋之中,让人无法喘息。这样强烈的压迫感,
反而让人感到坐立难安且不适感。而电影中加入了许多主角想像的超能力桥段,在特效上
虽然不如其他商业大片有着大场面又惊心动魄的特效场景,但这样的小巧思,让电影在虚
实之间转换呈现超现实感。个人认为,“鸟人”的故事整体,宛如主角雷根尝试演艺生涯
突破的成长旅程,带点奇幻的元素,却又充满著现实世界。不仿从主角心境变化的观点切
入,应是“鸟人”最好的观影立足点。(7.0 / 10)
观众取向:(不计分)
喜爱剧中演员的观众(包括米高基顿、艾玛史东、艾德华诺顿、娜欧蜜华兹、查克葛里芬
纳奇等)
个人总评:8.0 / 10
内容版权所有,转载前请先告知作者
【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 FB粉丝页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