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 雷] 鸟人在马伦巴

楼主: kay112566 (shush)   2015-01-18 23:17:49
防雷页
这个心得我当作业来打,打完总共1600多字
先谢谢有耐心的人
开始
鸟人在马伦巴
本片一开头使用了相当长的长镜头(一镜到底),但我没有要大肆称赞此镜头手法,
真正让我入迷的是,在一座封闭空间里(百老汇戏院),
导演让摄影机跟随着不同演员行进跟拍,楼梯间、不断出现的长廊,就像迷宫一样,
不禁想起“去年在马伦巴”中,雷奈导演让观众的眼光在华丽的巴洛克式长柱、长廊中
迂回前进,建筑了一座记忆宫殿,只不过这次,
我们是在好莱坞的明星制度中探讨英雄的崛起、没落、自毁。
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对白、场面调度在小小的戏院当中,编剧要够厉害不让剧情落于俗套
(过气明星的临死挣扎)、导演对于场地的熟知、演员走位的精准要求也是一大功力;
而又因为是一镜到底,所有演出者的情绪张力、说话的口吻也非常重要,
不让任何一个画面浪费。
那么导演透过鸟人想述说的到底是什么,
从米高基顿与爱德华诺顿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对比来看,
鸟人曾经是当红一时的电影英雄,他活在现实的生活里,
却同时摒弃高度发展社会所带来的科技网络社群(脸书、推特)
他在美国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需要透过媒体宣传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爱德华诺顿所饰演的当红男星,他懂得如何利用任何一种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
消费自己,他在虚拟的世界里,他是国王,但在现实生活里
大家都还是只记得保卫家园消灭坏蛋的前英雄鸟人
(在酒吧里一个女人热切地向米高基顿合照、甚至还亲了他)
这也与剧中改编瑞蒙卡佛的舞台
剧最后一段米高基顿的自白相互对照:‘我根本不存在、我甚至不在这里’
而“存在”到底是凭借他人的眼光来确认本身存在的价值
还是自我建筑出的意识,鸟人深受此问题困扰,但他选择的或许是后者
(他在化妆间的镜子上贴了一段话:事物的本质不会因其评论而改变)
他载浮载沈,在汰换率极高、被世人认为电影输出大国的“好莱坞”里
明星制度可以毁了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他因众人希望他成为的英雄而开始
却被真实人生给搞垮(婚姻失败、女儿嗑药进勒戒所还跟爱德华诺顿相干)
另一个有趣的是,爱德华诺顿在舞台剧演出中讲求真实,他要喝真
的酒、他可以真的勃起,但在真实人生中,他有勃起困难、也善于说谎而不愿面对感情
舞台剧的虚、人生中的真,当两个真、虚被交替之后,我们还有可能分辨真假吗?
而又,或许在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爱情、逐梦,我们都必须要付出一些真的什么
(金钱、婚姻、权势),来换取虚无缥缈的东西(爱)。谈情论爱时,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耳鬓私语、甜言蜜语,到最后的怨怼相向,可以留到最后的到底是什么?
可能只有可以抵押贷款的房子、一张离婚的信纸、一个渴望关怀的孩子。
导演一直都可以主导观众的想法,透过画面的呈现某些观点
例如在片中的两位女演员(鸟人的女友、娜欧密华滋)
一个跟过气明星在一起的女人,却从未得到过他的赞美
在这段感情中,她的自我价值低落,最后的假怀孕骗局是最可悲的手段
而当她遇见了娜欧密,仿佛是照镜子一般,她看见了一个努力赢得关注、追逐梦想的女人
却遭受男演员欺压,同样没有自我尊严的她们,在此片段中,导演利用镜子的虚像
(部分只拍摄虚像、不拍女演员)表示这一切有可能是假的,他们可能没有亲吻对方
但情感是流通的,她们共享这份相知相惜,又或许这只是移情作用(女友
得不到关爱、娜欧密没有感情依靠)所造成;但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
谈情论爱,爱情跟感情,在电影里,前者是一方一厢情愿的投射、后者是两者交流的情绪
(不论爱情与否),而这都是无法真切被记录下来的。
鸟人可能不被归类在英雄电影,里头直接引用了罗兰巴特、瑞蒙卡佛的写作,
但直接引用不代表真正赋予了艺术价值,如果引用太多,反而只像在吊书袋、卖弄文青
太刻意营造一种“我们跟别的通俗英雄电影不一样”,反而适得其反。
但这部电影使用的分量刚刚好,一点点的哲学、一点点的喜剧、一点点的特效
(好像不止一点点?)、一点点的文学,最后鸟人到底有没有死、能不能重返昔日荣耀
答案可能在另一个鸟人身上、又或者是艾玛史东担起父亲的形象,成为另一个米高基顿。
片中对于评论家的批判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写心得也是一种评断,我不想自打脸哈哈哈哈
配乐我不了解,但觉得爵士鼓的利用很巧妙,片尾他跳下去时的音乐也很棒。
版上对这部电影有好有坏,但对我来说,是好片。
作者: smik (xx)   2015-01-19 00:39:00
配乐是反应演员当时内心的情绪起伏
作者: Leaflock (民雄凤梨田切让)   2015-01-20 09:17:00
+1 也是直觉想到去年在马伦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