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版: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48866
到底要多爱音乐,才能拍出这部《曼哈顿恋习曲》?
忘了《K歌情人》吧!那只是一首歌,作个曲填个词,配上
好莱坞惯用的爱情公式,包装的既精美、商业又单纯。《曼
哈顿恋习曲》则是做一整张专辑,是音乐人对音乐、对爱情
、对事业、对生活的一封厚厚的情书,同时在纽约这个梦想
的应许之地,以梦碎后的心境孤注一掷,造出一个自己的蓝
海的故事。
John Carney在视觉上的表现并不特别,回忆桥段的处理也
有点工整的无聊。可是以歌曲破题、点题、延题、收题,片
中大量原创与非原创歌曲串出的整个故事,格局已经超越旧
作《曾经,爱是唯一 (Once)》那单纯两人之间的爱情,而
是集结许多段爱情故事相互交织,与音乐一起畅快碰撞出的
精彩众生相。钮承泽在《爱》这部作品也企图达到这个崇高
目标,结果眼高手低做出一堆没深度的速食拼盘。那是真正
懂爱的人,经过热恋、相惜、心碎、拖磨、凌迟、悔恨、委
曲求全、势不两立、不知所措、心猿意马过后,见山又是山
的人,才能达到的高度。
事实证明,音乐人或许真的是比较懂爱的,毕竟音乐是除了
文字言语之外,用来倾诉情感最直接的媒介。
我喜欢男女主角之间一直维持着的,不愠不火的暧昧情愫,
或许是天涯沦落人,却也只是一段旅途中的伙伴。我喜欢男
主角介绍自己的时候,用维基百科来交代自己的生平。都数
位时代了,有什么比维基百科更能介绍一个从前很厉害但中
年失意的唱片制作人?我喜欢〈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分成两次的重复处理。开场时,只是交代这个女生似
乎遇到情伤,被朋友拱上台,唱的时候也没引起很多人注意
,众人仍窸窸窣窣的闲聊自己的事情。没想到到了男主角的
观点,我们看到他看到的东西,小提琴、钢琴、爵士鼓、编
曲和声一来,整首歌就不一样了,一位有志难伸制作人满满
的才气,也在此昭然若揭。也就是在这个桥段,我真正喜欢
上了这部作品。还有独立唱片业遇到数位时代音乐卖不出去
的窘境,到处找包装去行销音乐,甚至出现“随曲访谈”这
种疾病乱求医的行为,屏弃挖掘、培养璞玉的初衷。也就在
这时候,创作者对数位音乐抱持的乐观态度,使得制作音乐
打破了一定要录音室、隔音墙、混音器、众多音轨等等的限
制,变成“整个城市,都是我的录音室”这种风险极高却极
度有机,相当令人振奋的创作模式。
拍电影不也是这样?有人说数位时代带来的是劣币驱逐良币
,因为创作的门槛降低,当每个人都能发表文章、图画、歌
曲、影片,却也造成越来越少人愿意花时间花心力去打磨上
光,作出一个够好有质感的作品。但换个角度看,如此的媒
体近用或许也解放了传统的创作限制,让没有资源的创作者
享受更多挥洒的空间。看着用丝袜套成、非常土炮的麦克风
防喷罩(原来那个网子叫防喷罩,查了才知道),我欣喜若
狂。没钱就是发挥创意的最好时机,太有启发性了!
而当年在《战栗时空》试镜,极力说服导演想要摆脱花瓶形
象的绮拉奈特莉,如今也是极具感染力的女演员了。虽然比
起亚当李维惊人的真假音转换,她的歌声显得较为扁平无奇
,然而透过她的演技,以及蕴含着沧桑炎凉的纤细少女声线
,还是把萤幕外的我感动到翻过去。
看完第一次,整整24小时都在重复听歌,中毒到路上骑车也
在哼。能够在2015年的第一部片看到这部电影,真的好幸福
。
没过几天又看了第二次,应该还会有第三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