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好雷]星际效应-理想与情感引导人类演化

楼主: k9k2k7k0 (银月之弧)   2014-12-30 17:50:56
安安
这次又是替朋友PO文
不知道上次的哈比人文章大家喜不喜欢呢
还没看哈比人文章的赶快去看!
#1KdP7iBA
好读版文章网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9612652.A.2CA.html
然后是这次的原文连结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403121149
总之以下正文开始
《星际效应》是部很硬派的宇宙科幻电影,它的科学理论主要奠基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
学家Kip Thorne 基普.索恩,他为了电影出了一本书叫作《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的物理程度。除了少数美化或改编,整部电影的表
达背后几乎都有相应的科学背景与理论支撑,一堆看完电影突然变成物理专家,质疑剧情
的观众,大概连基本物理都是外行。
《星际效应》在物理的轴线之外,还有另一条不够完美,分量却同样重要的人际情感主轴
,这让《星际效应》牵涉的议题更加复杂;《星际效应》看似剧情简单,内涵却很有层次
,配上扎实的科幻设定,使《星际效应》重看时还是精彩,而不会像《黑暗骑士》有许多
为聪明而聪明的安排,导致重看时容易注意到逻辑漏洞。
The Dark Knight黑暗骑士......1......剧情一
诺兰前作《全面启动》讲得是人类不断往内在意识深掘的故事,《星际效应》则是人类不
断探索外在逼近极限。两部都是顶尖作品,《全面启动》强调结构与设定,角色较多很热
闹,人际情感却比较浅薄,扣掉一票工具人,其实只有柯布夫妻与费雪父子两条简单的线
;《星际效应》角色少,然而情感探讨远比《全面启动》复杂,人际网中好几条线的对比
性都很强烈。
科幻故事要定好规则与框架,不可以随意乱来。《星际效应》的规则是“历史不可改变”
,它有虫洞可以进行空间旅行,但不允许时间旅行改变历史,这有点像自我实现预言的希
腊悲剧,例如《伊底帕斯王》中,老国王听到王子会弑父娶母的预言,就把王子扔到野外
去死,反而造成预言实现。差别在《星际效应》是喜剧收尾。
《星际效应》避开时间旅行问题的方法,是再往上拉高一个次元,变成超越四次元时间的
“五次元”。我们人类是长宽高三次元的生物,平面是二次元比我们低,所以用平面上的
生物视角看,我们可以凭空出现在平面上任何一个点;同样的道理,五次元生物也可以凭
空出现在,任何三维空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四维)上。
电影设定唯一能穿越维度的力量,是重力,因此库柏能够在四次元中,透过重力去传递讯
息给三次元的某一个时间点;五次元生物无法直接和习惯三次元的人类沟通,只能用这种
暗示、明示的手段。这里的“沟通”不要想太多,没有另一科幻经典《索拉利星》那么形
而上(没看过电影,我指的是小说),就是单纯的想要沟通而已。
五次元空间
《星际效应》一半是索恩的科学演绎,另一半是诺兰的情感表达,两者缺一不可。《星际
效应》的人际网相当复杂,而且类型包罗万象,居中的关键是曼博士。首先,库柏的父女
之情是全片最重要的,库柏一直以为他是被选中的“那个人”,结果人类真正的救世祖其
实是他女儿墨菲,爸爸则是那位“messiah maker”,科幻小说《海柏利昂》也有类似的
情节(拉米雅和她小孩),圣经的话,就是施洗者约翰与耶稣的角色。
既然提到科幻小说的众王之王《海柏利昂》,看过这本小说的,想必不会排斥《星际效应
》提出的“爱(情感)是超越时空的未知神秘力量”。《海柏利昂》对于人类情感(爱是
当中一种)和智慧意识的演化做出一番相当有创意的探讨,而《海柏利昂》是1989年出版
,可见科幻界在很早以前(实际上更早得多)就有相关的创意,《星际效应》安排布兰德
的爱情与库柏的亲情,并非标新立异,或是不够科学,人类意识的演化在科幻界早就讨论
很久了。
库柏父女之外,布兰德是另一对重要的父女,布兰德爸爸搞A计划欺骗世人一辈子,女儿
却不知道她的B计划才是本来规划下的唯一出路,不过在知道爱念诗的说谎老头真相后,
打击最大的应该是墨菲,因为一个亲如爸爸的骗她一辈子,另一个真正最爱的爸爸,却可
能永远不会回来。A、B计划的真相,虫洞两边至少各有一个人知道,这边的也就是全片最
关键,最多功能的人物曼博士。
曼博士是计划的发起人,一出场(剧情故意安排的巧合,勉强算个洞)的目的就是解释A
计划只是幌子,B计划才是主体。曼博士是聪明绝顶,自视甚高的理论科学家,科学家有
什么问题?在米勒博士登陆的水星球上犯下大错的布兰德也是科学家,很快掌握状况的库
柏则是工程师,理论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差别在,科学家懂理论,但是现实判断力与生存能
力相当差劲。
曼博士出发前,早知B计划才是真相,他的意图从来都是选一颗能住人的星球执行B计划,
然而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精挑细选的星球会失败!这让这位算无遗策的科学天才崩溃,开启
自私的保命模式,发送假资料,死撑了30几年,却差点害死全人类。
曼博士没有家累,他是天才科学家,不懂求生也欠缺爱和情感,不像库柏父女及布兰德有
所寄托,人际情感逼得他们只能成功,才能守护关心的人,因此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敢失败
,曼博士没有情感归依对象的结果,就是碰到状况只求个人脱困,自私的把求生欲望包装
成“为了全人类”,讲好听是要守护全人类,其实是只爱护自己的生命。
interstellar timeline大图
http://www.winandmac.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apj5qbk0iyjatrnjfy0.jpg
《星际效应》的剧情环环相扣,要掌握剧情,要先抓紧“时间”,相对论造成的时间差距
,是电影营造剧情张力的重要手段,毕竟《星际效应》最赚人热泪的就是别人不断老去,
主角却能继续年轻。《星际效应》有2段大幅的压缩时间:下去米勒博士的水星球花了23
年,最后用黑洞的重力弹弓制造加速过了68几年(进入四次元再出来对库柏而言是一小段
时间)。
23年与68年的安排都有重要的戏剧目的。地球上的汤姆需要23年结婚生子成为顽固的农夫
,小墨菲需要23年长成熟女墨菲,老布兰德需要23年调教墨菲成为物理学家;虫洞另一边
等30几年的曼博士等到无可挽回的精神崩溃,艾德蒙斯找到正确的目标,却过了曼的时间
再加68年等到去世(不确定艾德蒙斯何时去世)。
曼博士是整部电影的多用途对照工具人,跟库柏与布兰德比较之外,还能跟留在船上的罗
米利对照。曼与罗米利都是科学家,2人都历经漫长的等待,态度却截然不同,假如罗米
利换成曼,曼绝对等不到23年那么久,虽然真的换成曼的话,他一定是下去的那个,而且
不会淹死。(别说水星球浪费了23年,这让罗米利多活23年!)
《星际效应》最后用了一个蒙太奇骗人,以时间线来看,墨菲发现鬼的真相,进而得到数
据解开重力方程式,再造出太空站,其实是库柏进入黑洞的68年之前(68年是在黑洞边缘
跳那一下造成的时差),诺兰却把这两段剪成交错进行,制造悬疑感。要是没有那68年,
人类不可能已经造好太空站,等待离开四次元后回到虫洞另一端的库柏,并演出老墨菲与
年轻爸爸见面的感人一幕。
《星际效应》有意做出好几组“现实守成与理想开拓”的对照。开始在地球时,多数人都
被养成农夫,上太空的科学被视为有害而打压,美其名是“看守的一代”,实际上是走向
灭亡的一代,只是大家都蒙在鼓里;而与保守大众相对的,是库柏与仅存的NASA科学家;
后来库柏的两位小孩,汤姆和墨菲长大后也刚好位于两个极端,只是汤姆又比一般人更顽
固,而墨菲的进取心远胜其他人。
科学家全都是理想主义者吗?有趣的是,科学家明显也有理想与现实之别。老布兰德和曼
在解不开重力方程式,又想到受精卵移民计划之后,他们的规划完全按照那“一个”计划
在走,执行到底,也不再考虑其他可能性,甚至没有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盘算(那个死心眼
与黑箱度台湾人应该不陌生)。
布兰德和曼考虑的与讲的都很有道理,毕竟他们的规划利大于弊,但是自我限缩到只有一
个可能,私心过重,又不公开透明之下,最后要不是靠主角威能(或说历史的必然性,这
里也就是莫非定律),全人类真的会被那个没有备案的僵硬计划害死。
两位理想组中的保守组布兰德和曼,都念过英国诗人Dylan Thomas 狄伦.汤马斯的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驯地步入那美好黑夜》。这首诗当中的
“dying of the light”,被《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拿去当书名,写下他的第一本长
篇科幻小说《光之逝》(本诗另外出现在数部电影)。《星际效应》主要用到前2段:
Dying of the Light光之逝......消逝灭绝的孤独美学
http://pushkin.pixnet.net/blog/post/107050729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温驯地步入那美好黑夜,
老人在白昼将尽应燃烧与咆哮;
奋起,奋起抵抗光之逝去。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forked no light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虽然智者在其末路已知黑暗将至,
因为言语不再激荡雷电他们仍
不要温驯地步入那美好黑夜。
全诗
布兰德念了3次,第一次是太空船出发,第二次是在地球上对话,第三次是遗言;曼则是
在打倒库柏后莫名奇妙的念了这首诗。这首诗4次使用时机使得它在电影中的言外之意相
当暧昧,布兰德第一次念很有人类面对灭亡困局,积极进取的意象;第二次(只念第一句
)在事后想来是话中有话;第三次完全是对一个自以为利大于弊的黑箱老头的反讽。
聪明曼念诗则是彻底恶搞这诗本来的正面意义,变成打着拯救全人类之名,实则只想自私
自救的的负面展示;同样积极求生,自私的单身汉差点害人类灭亡,有情感羁绊的人却拯
救了全人类,这就是爱的力量与伟大啊(大误)。这大概正是诺兰在《星际效应》人际情
感那部分的答案,带领人类走向演化下一步的高升力量(Rise! 黎明升起!),终究是人
际之间的情感牵连(目的)与理想性的开创力(手段),而非自利与保守。
以科幻电影来讲《星际效应》很有创意,至少电影界近来没有人用过这么完整、精雕细琢
的手法,却如此质朴地讲科幻故事;它的科学相关设定与表达也尽量符合现实,至少那些
虫洞的存在(有强调虫洞自然不可能存在,所以一定是人为)、黑洞与行星的旋转理论上
是可行的。然而,把《星际效应》摆进整个科幻领域的发展史来看,它的创意就黯然失色

绝大多数科幻的元素是小说先于电影,《星际效应》当中出现的科幻元素,多半都是科幻
小说创作20年以上,早已讨论到烂掉的老梗(这是本片为何可以看似如此质朴的原因之一
),例如五次元、人类的提升与演化、爱和情感的力量,对熟悉科幻小说的读者而言相当
亲切。不过文字与影像毕竟有着本质的不一样,能用影像,特别是电影这种最高级的影像
呈现方式,把这些传统科幻概念演绎出来,诺兰仍然不负诺兰。
作者: sheldon1992 (~小文~)   2014-12-30 17:58:00
头推!!分析的很棒
作者: datto (Regina)   2014-12-30 18:04:00
n刷
作者: wefun (TOEIC认证905分)   2014-12-30 18:08:00
great
作者: yushenglu (我爱庄小米)   2014-12-30 20:26:00
诺兰粉加油
作者: chichilala (BigGame)   2014-12-30 23:08:00
超棒的分析!
作者: yantingtw (彦)   2014-12-31 01:10:00
你读好多书欧!
作者: Joey452 (Joey)   2014-12-31 02:16:00
看了第二次才发现原来有很多细节,秒针其实早就在跳了
作者: globekiller (世界越快 心则慢)   2014-12-31 08:38:00
作者: lovefordidi (恶‧即斩)   2013-01-01 09:25:00
推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