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亲爱的:差之毫厘的整场好戏

楼主: silentpower (我这个人,一向以真诚待人)   2014-12-24 23:10:03
陈可辛导演的作品以雅俗共赏著称,他擅长把握通俗和不俗之间的平衡,尤其在题材的
选择上眼光绝佳,比起其他在北上之途或迷失(ex,张之亮、陈嘉上)或还摸在摸索(
ex,尔冬升)的香港导演,他更用心发掘贴近当地脉络的题材。我一点也不认同陈可辛谄
媚中国市场之说,试问哪一个导演不该讨好观众?不该从社会关怀出发?“中国合伙人
” 动人地描绘一代青年的American dream 和奋斗,“亲爱的”更深入探讨儿童拐卖议题
,光是这份雄心就值得佳评。
但为什么“亲爱的”几乎在金马全军覆没?电影无疑是好看的,但实在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关键的一点点啊。
首先,“亲爱的”剧本很明智地没有落入善恶两极分化的窠穴,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将叙事
结构一分为二。如果编剧只是直观地将拐卖孩童者刻画为恶人,故事必缺乏转化的戏剧
效果;且人心之恶不过是个体现象,解释不了广泛发生的社会议题。所以故事同时着重被
拐和拐卖孩童的“父母”:前段平铺直述离婚父母(黄渤、郝蕾)面对孩子失踪的无所适
从、求助警察办案的无力、和诈骗的无助,只能加入以张译为首的寻子组织互相打气。后
段孩子找回后,发现打拐者的妻子赵薇只是个单纯无知的农村妇女,不但不是坏人,更对
被拐卖的孩子视如己出,她极力争取抚养权,甚至感动了原本势利的小律师佟大为。这是
陈可辛导演在通俗题材中试图解答真实生活中“没有恶人”的不俗。
另一方面,充满泪点的亲情题材,要做到不俗就要克制煽情,这有赖导演和演员的功力。
陈可辛延续中国合伙人的神选角,“亲爱的”摆出了黄金阵容,黄渤的演出维持水准(说
真的,有了“西游:降魔篇”的惊世孙悟空,是要怎么超越);郝蕾从开始的失去孩子的
惊慌、内疚,找回孩子瞬间的震撼,到发现孩子忘记自己的痛苦,情绪的爆发层次分明。
相较于前两者的刻意压抑,比较外放的是张译和赵薇的角色,张译饰演寻子组织的要员,
从积极寻找、酒后吐真言、到放弃希望,演出了绝大多数失子家长的无奈。赵薇这回最惊
人的不只是素颜,而是安徽口音上阵,呈现出脱胎换骨的戏骨风采。佟大为算是本片沉重
基调下唯一活泼一点的角色,要在几场戏间从势利小人物到决心帮助赵薇,佟大为的外型
和演出都很适当。
“亲爱的”无疑是好看的、细腻的、动人的佳作,难得有部大众取向的电影有心挑战社会
问题,值得鼓励,又是世界无敌的亲情主题,要挑错显得多不近人情,可是就主题而言
,电影的逻辑真的是经不起推敲。
第一个问题在于避重就轻。既然有心要讨论打拐,却没有深入呈现问题核心到底是什么?
是的,本片触及了许多中国当代的社会问题,如警方规定失踪24小时内不能报案虽然有理,但
过了24小时人都不知道跑哪了怎么找?寻子要靠自己广告,还只能吸引出想谋财害命的无
赖;没有组织,一般蓝领父母又怎能负担寻子的人力物力?育幼院院长歧视的嘴脸令人心
寒,赵薇饰演的农村妇女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居然要以献身换取证词。电影带出了这些
边边角角,却不好好细究始作俑者—打拐者本身,那么多小孩被拐,难道都是无生育能力
者一时的见猎心喜吗?其他被拐的小孩是怎么被卖的?买的是谁?为什么要买?片中直接
让拐走主角小孩的罪犯过世就一了百了,只解决了黄渤郝蕾的问题,那其他家长上哪无语
问苍天?赵薇的角色看似无辜,却不合理,她对自己丈夫在外所作所为怎么能如此一无所
知,带回来的小孩也不问清来处毫无怀疑的就养?仅只是因为她是农村人就能解释的吗?
最严重的问题在于结尾。好的结尾带电影上天堂,坏的结尾让人忘了前头的好。有些电影
敢从头平淡到尾,结尾一笔力道直接变神作(ex, 断背山、the six
sense)。陈可辛导演在结尾的处理上时好时坏,“甜蜜蜜”以邓丽君的歌声贯穿首尾,
让张曼玉与黎明俗气的重逢显得清新甜美;“中国合伙人”最为人诟病的也是结尾用钱宣
扬民族主义(还顺道无视一下智慧财产权)很跳tone。我是连“武侠”的天“雷”结尾都
觉得合理的观众,但“亲爱的”结尾的真的令人难以接受。陈可辛在访谈中表示他觉得开
放式的结尾很有力量,开放式不是不能行,但先决条件是剧情把各种要素都清楚呈献给
观众了,但电影里剧情明明还在胶着状态
作者: peruman (美丽人生)   2014-12-26 15:53:00
推这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