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ronmanstock (钢铁人史塔克)》之铭言:
: ※ 引述《mojia (momo)》之铭言:
: 民族意识一直以来是用来支持国片低俗化的一个灵丹,再低俗的国片,
: 内容只要冠上"这就是本土"的骄傲,再多不成熟的电影语言,就仿佛
: 摇身一变可以成为好电影了。
: 僵硬的素人演技与口白,自然都被忽略不见了。
民族意识一定是低俗化的代名词,这说的太偏颇了,电影是大众文化,成功的价值本就取
决于票房,所以波坦金战舰只会出现于学术领域,而不在一般大众的记忆中。
“本土化就不是好电影”,“本土化就是好电影”,逻辑上是相同的,你该不仅只想表达
为反对而反对吧?
僵硬的素人可以表现平民的朴质元素,不讳言,一个好的演员也可以融入角色让情意到位
,但绝不会比得上, 一个只要演译真实原色的自己而来的入神,
口白僵硬,并不是大问题,其实这也间接表现了乡下人拙于城市人的圆滑的特色。
我觉得你在观影时真的看错重点了,
每种元素本身没有绝对性的对错,而是看在时代的需求中,放在什么位置,它可以传达出
什么。
如果有人能从素人的演绎中得到提升,你不认同,却要说别人肤浅的满足于朴拙的技法,
你这样的优越感是局限的,
你可能只能满足于大制作大卡司的好莱坞片,永远也看不懂的内心框架以外的东西,
一部作品的产生,观影者的感受,当然不可能相同,
你不屑民众的低俗品味,但还是应该尊重别人可以跟你有不同的感受,并试着了解是什么
造就了这个时代、这个现象。
或许就会多那么一点了解,我所谓的共体与共鸣。
: 好电影与有共鸣的电影并不一定是可以画上等号,一部电影只能靠零星的剧情
: 引起共鸣,其它都是插科打诨的话,在在都与一部运镜成熟,剧本精致,
: 没有冷场,言之有物的好电影有天壤地别的差距。
所以说,民众进电影院可不是期待去上一堂严谨精致的电影分析课,但或许,这就是你
对好电影的定义?
引起共鸣只是一个现象陈述,但海角七号的确站在一个内部反思,社会思维的转折点,在
这部片之后,国片的开展性是连你也不能否认的,甚至还因此生气了。
: 只有自卑的人 才需要浪费时间在寻找一些美好来填满自卑感的作祟,
: 只有缺乏自信的人 才需要跟着每天嚷着说,要让世界看见台湾,
: 其实世界早已看到台湾,需要觉醒的根本不是自信心,
: 应该该觉醒的是,这样小格局的题材的路还能有多远呢?
人立身处世,本来就需要时而自信时而自卑,适时调整你对世界的视角。
看的愈宽走的愈远心愈谦卑,任何题材自有它可看之处,
兼容并蓄才是成熟观影者的表现吧!! (当然,我也不能强加自己的期待在别人身上啦~)
: 事实上,海角七号的时代意义是,由于他的卖座,反而造成了日后一箩框的类似国片,
: 可惜,这些剧本都讨好的在强调低层小人物的辛酸,粗糙的笑料与素人念台词比比皆是,
: 当然,认真拍的电影像 KANO,赛德克也是有的,但相比,实在太少了。
: 所以不要再把国片意识化了,
: 也不要再把崇洋媚外挂在嘴上了,那早是义和团年代的老掉牙东西了,
: 观众的心胸同时会造就了未来电影制作的目光远近,
: 如果不努力让影片的内容多元化,
: 当韩国连电视剧早已远赴欧洲取景时,他们各种类型的电影早已比比皆是,
: 我们电影观众真的还要用宽容的心来满足在卖鸡排与八家将的故事里吗
: 这样恐怕只会让国片永远沦落在三宝(小人物+耍宝+爱情)走江湖把式里了。
罗马可不是一天造成的,当你要条条大路通罗马,萌芽阶段当然要有足够的实验阶段,市
场自有其淘汰机制,那些不懂运用小题材说出好故事的电影,票房能好几年?
鸡排、八家将又怎么了,这些生活性的题材又冒犯到你,电影题材的食物一定得西餐牛排
红酒,成功非得要美国英雄钢铁人的定义?
想当然的,肚皮舞音乐与庙会音乐的神似性,是从未去思考的。
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
在肚皮舞发展模式研究中,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式,
替本土的传统技艺找到国际舞台。
在创作与产业的关系中,一种产业的创作者一开始会从周边生活出发,当累积庞大数量的
创作者,然后优秀的电影人才会脱颖而出,这并不是太难的道理。
而你一味的反国片的本土意识,但又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是为了台湾的电影产业?
电影是烧钱的综合艺术,需要的不外乎就 巨额资金、文化、技术
你有想过找出可行的商业机制来支撑电影产业?什么文化才是创意、独树一格,让台湾电
影可以在韩流日剧美片中立足国际?从硬件的技术人员到演员、编剧、导演、制作的制度
养成,你明白台湾电影人有多艰辛,在这里肆意批评,说些空言高调。
内容多元化,制度是关键,而电影产业该如何才能发展起来,也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两语
就能说的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