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图文版,满满的汤唯!
http://nicholasjcf.pixnet.net/blog/post/41772892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
金时代。”
在看《黄金时代》之前已听闻许多人认为太过沈闷,是部失败作品,所以不抱任何期待的
捧著咖啡进入影厅观赏。结果,我只能说,这是我从没看过的许鞍华,也是我看过她的几
部作品以来最喜欢的一部!太好看了!简直是艺术品。
我能理解大伙讨厌这部的原因,无非是过于沈闷、内容贫乏,看起来像是萧红一生的流水
帐等等。的确,前一小时的铺陈有点缓慢,让人抓不清楚这部片的重点为何。但萧军一出
现,与萧红陷入热恋以后,整部戏渐入佳境,重点也慢慢浮现,讲的是萧红一生中那些影
响他甚深的男人与她的牵绊,包括汪恩甲、萧军、端木、骆宾基,甚至是文坛前辈鲁迅。
我特别欣赏整部片的叙事结构,基本上是照时序而发展的故事,但在期间很巧妙地穿插与
萧红相识的作家好友们的口述,大剌剌的对着镜头说着他们对萧红的看法与当时她的状态
。这种手法前所未见,以往传记电影碰到纪实性的资讯都利用口白或是字幕带过(例如一
代宗师),从没人敢如此刻意地打断观众涉入的情况,用第三人称角度拉开早已进入原先
故事的情绪里。
这种相当实验与前卫的作法的确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若无法适应便很容易在三个小时的片
场里失神、打盹。另一个致命的特点是,这种手法让整个故事充斥了疏离感,若无法一气
呵成的随着剧情置身于主角观点中,很难同情、怜悯甚至理解剧中人物。但这种疏离感我
认为是许鞍华刻意设计的手段,就是不让观众完全单单沈溺于萧红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以
一个更恢宏的高度、更复杂的多方视角来参与萧红一生。这点实在创新,手法独到而冒险
,令人不得不钦佩。
事实上,剧情推演到后半段,我们还是能清楚地了解到萧军与萧红两人的感情遇到问题,
萧红去了日本,原以为能让双方冷静,但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都能了解,这只是逃避问题
。尔后,萧红随着感情的破裂,战事的吃紧,开始过著颠沛流离的后半生。这时,观众也
会随着萧红的遭遇而心生怜悯,随之感动,先前的疏离感渐渐消去,但经过先前的多方视
角训练,已培养了用更高视野看待萧红一生的角度,整部电影的格局就展现出来了。不过
份沈溺、不刻意矫情,直接利用形式的转变将《黄金时代》升华到过去电影没有达到的境
界,太不容易。
然而,叙事结构不只是添加突如其来的其他角色对白。我想,编剧李樯为了不让三个小时
的萧红生平看来像是个平凡无奇的流水仗,试图在过程中混乱了时序,这技巧对岸称为“
闪回”。例如片尾从丁玲(郝蕾饰)的口中得知萧红过世,骨灰已洒在香港海中,下一幕画
面跳到萧红随着萧军来到香港,进而遇见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骆宾基的故事。
这种先预告萧红死讯的方式,观众能先有个底,沉着地看待萧红生命中如何面对死亡的这
段日子。虽然说,这种方式有可能混淆一般观众的时序概念,但我认为只要是从头到尾认
真观赏不致于会产生问题。反倒是透过这种技巧,使三小时的电影不会太过于理所当然与
沈闷,个人很喜欢这种处理方式。
关于萧红的故事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但许鞍华在访谈中提到,她的《黄金时代》
是拍给大家看的,所以并不会刻意吊书袋或者是偏重萧红的某一面。也就是说,尽量还原
历史,剧中对白也都来自于各角色对萧红的真实回忆,故剧情通俗易懂,绝对是了解萧红
生平的入门作品。
另一个杰出的技术环节就属摄影。片长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幕都像一幅画,但这
种美,并非《白日焰火》般的绚丽和不真实,反而是利用定镜摄影专注于景框内的任何细
节,构图之讲究,足见摄影师王昱的用心。《黄金时代》有好几个时候让我想起王家卫电
影中的摄影风格,美的像艺术品一般,很想好好保存。这届金马竟然没有入围最佳摄影,
有点说不过去。
基本上,黄金时代就是萧红,那萧红等同于汤唯吗?对于观众来说,若熟识汤唯的程度更
胜萧红时,那要怎么说服观众眼前的角色不是汤唯而是萧红呢?关于这点,我认为是本片
最大的问题所在。电影前半段,那个古灵精怪,单纯又直接的她,很难摆脱过去汤唯的印
象。还好到了后段,经过大时代的淬炼,萧红内心想飞的欲望,先让萧军像个鸟笼般囚禁
,而后飞翔到一半时,又被战火波及,折翼陨落。
这个角色的内心复杂性从此显现,也与前半段形成反差,这点汤唯便有抓住身为文人作家
的气质和那分被禁锢的落魄。举例来说,萧红怀有身孕时投靠梅志(袁泉饰),毅然地把刚
出生的孩子处理掉,脸上的怨恨和漠然都让人理解这个孩子对她来说仅仅代表了萧军的影
子,这一幕汤唯成功地传达这个讯息给观众,可说是可圈可点。也让人信服眼前的汤唯不
是在演戏,而是萧红本人了。
但汤唯的演技并没有在《黄金时代》中完全释放,毕竟电影是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顺序拍
摄,又没有足以让观众印在脑海中的情绪爆发代表戏,这些都让汤唯的演出打了折扣,这
话并非否认了汤唯的演技,而是受限于剧情里,汤唯能发挥的空间不大,可惜了她的萤幕
魅力。
换个角度来想,汤唯的诠释,尽管在后段颠沛流离中还是保有独特的气息,这个气息反倒
合理化了这几个男人对于萧红的痴恋。莫名抛弃她的汪恩甲不说,从萧军已降,包括端木
蕻良和骆宾基,都是被萧红的文采给吸引,但电影里强调写作的场景不多,提及她著作内
容的时刻也很少,尤其在后期重病又流离失所时,很难说服观众这种悲惨的状态还会有男
人愿意舍身照顾她、陪伴她身旁。
幸好,汤唯美丽的外表和剧中后期呈现的娇弱气质有助于说服观众这点,我想,不要说是
剧中角色,就连底下的观众也都会对汤唯饰演的萧红感到同情,甚至是产生爱慕。可以说
,汤唯出色的外表反而达到另一种效果,而这效果是成功的。
《黄金时代》的大胆不由分说,完全颠覆过去传记电影的叙事结构,穿插不同视角的小技
巧也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唯独这样的方式不一定能让大众接受,电影放映以来也受到很多
批评,但我认为,唯有这样处理,才能对得起萧红短暂却又十足落寞的一生,“千秋万岁
名,寂寞身后事”便是萧红一生的最佳注解。或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回过头来看,我们不
一定会记得《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但一定会想起许鞍华曾经拍过如此独一无二
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