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静静凝视《萨尔加多的凝视》

楼主: jazzstanley (jazz)   2014-11-17 14:18:02
金马影展至今看了不下二十部片,非得推荐必看不可的只有一部,文温德斯拍的纪录片
《萨尔加多的凝视》(The Salt of the Earth)。观影已五天,仍时不时会想到片中的
一些画面,几乎想不起有哪部电影曾带给我这般力道与余韵。惭愧的是,看片之前我对
片中主角,纪实摄影大师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所知甚少,排场次表时,被片
名吸引,发现是文温德斯导演,二话不说排进片单。
观影初始就被文温德斯对摄影师的定义给深深吸引,“以光影绘画写作的人”温德斯在
旁白中缓缓坚定的语气,画面上萨尔加多那平和安详的脸庞,透过相机观景窗,看着周
遭的世界,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原籍巴西的萨尔加多,在巴黎完成经济学硕士后,发觉自己喜爱按快门胜于按计算机,
便决定用双脚跨出天涯,探访推动世界经济体系运作下,背后的光明与暗角,他亲身走
过世界上最荒芜的彼端,北极圈、亚马逊河、非洲大陆、撒哈拉沙漠、婆罗洲等,报导
过沙漠的大旱荒;见证过卢旺达大屠杀,与被追杀至丛林的几万难民贴身求生,尸体遍
布身旁,看着人性在堕落至疯狂之境,在片中他受访的谈话头(talking head)画面,与
自己的摄影作品溶接(dissolve)在一起,他回忆时的语气与平静脸庞,如从地狱历劫归
来的智者,看尽世事,仿佛再没有任何风浪能惊动他的灵魂。
他的视野宏观,摄影计画都用上最大的命题,如其劳工图(Workers),试图用数年光阴纪
录全球劳工的迁徙面貌,他曾在巴西的金矿区,捕捉到五万人齐身挖著沙石,期许自己
肩上的一袋土石,藏着黄金的份量,后工业革命,已少见如此原始又大规模的劳动场域,
镜头外他悠悠说著那些掏金者都非奴隶,身份可能是学生教师劳工等,此时此刻,他们
却也都是,财富的奴隶。
不过在资本主义社会,有谁不是呢?
劳工图(Workers)系列,还包括了在九零年代初,波斯湾战后,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消防
员,前往科威特扑救被伊拉克政权弃守科威特后,点燃的几百座油田。熊熊烈火在四周
地表遍野燃烧的画面,唯有人间炼狱堪可形容,消防员身上裹着厚厚的原油,背后的火
海与烟硝,在萨尔加多诗意的构图下,形成超写实的视觉震撼。
有别于萨尔加多在纪录片不时阐述的人道精神,我在他作品看见的,更多是对于艺术性
的追求,光影与构图的完美平衡,如布列松提倡的,那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决定性瞬间”
。萨尔加多离被摄者很近,但他不见得站在他们的立场为其发声,他有着不廉价的同情,
但那些同情与观察,最终都服膺于他的摄影理念之下,他看见是因为想看见,纪实摄影
这四个字,他显然把摄影摆在纪实前面。许多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实则在消费苦难者,
借此成就自己的艺术与美感;甚或有人批评他歌颂镜头下的受难者,将其英雄浪漫化,
而不点出贫穷饥荒底下,真实结构性的问题:西方势力体制对第三世界的剥削。
也许是身为纪实摄影家,名满天下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文化名流,与本身作品讲述苦难与
人道精神相抵触的矛盾性,总会激发出无可避免的质疑,但这一切仍无法抹灭萨尔加多
亲身踏遍世界,所留下其见证的价值,只是那些见证恰好以摄影的形式被看见而已。如
同这部纪录片用类似的观点来看待萨尔加多的摄影历程,未带着批判眼光,就是静静的
凝视,这个摄影家,这个人。
片中的两个亮点,也是文温德斯试图把这部纪录片推上更高层次的企图之所在,便是邀
请萨尔加多的儿子一同纪录他的父亲,为影片增添一层“在儿子成长中缺席的,那伟大
的摄影家父亲在儿子眼中的模样”,他们三人踏上北极圈之旅,欲捕捉海象的迁徙样貌,
在一头北极熊的干扰下,他们必须如钓鱼般耐心静候摄影的时机,也得用打游击战的姿
态,在地上俯伏滚动,以免惊动镜头下的“猎物”,这些供给观众窥见父子两人的互动,
以及儿子镜头中父亲工作的模样,多了冲锋陷阵之外,摄影英雄台面下的家庭脉络,篇
幅虽少,既远又近。
其二为讲述萨尔加多的故乡巴西乡野,他从小生长之处本为父亲经营的农庄,后逐渐凋
零成草木死寂的荒谷,萨尔加多与妻子不情愿的继承这片荒土,妻子神来一笔的疯狂念
头:大规模重新造林(reforestation)。夫妻俩所幸种上数百万株树苗,花了几年时间
把荒谷恢复成雨林。这等奇蹟让他在之前摄影历程中对人性失去的信仰后,再度找到乐
观的理由,也就是自然的力量。这也引领他展开下一个摄影宏图大计:创世纪(Genesis),
他花了八年时光,三十多趟极地旅程,探访世界边陲,把对人类社会的关注,转向更大
的题目,地球。已耳顺之年的摄影家,穿梭在亚马逊丛林,在冰雪极北,在荒岛之南,
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接触,跟着他们用弓箭打猎,用原始方式过活;在世界的角落用
大广角纪录无人之境的静谧广阔;在大地之下观看河川与山砾的肌理;在海洋之上与鲸
鱼共航。
观看途中,观众席啜泣之声不曾停息,片尾全场响起自发性的掌声,跑字幕时,九成的
观众静静看着流动的工作人员名单,不愿离去,名单跑完,又响起一阵掌声,看过这么
多影展,未见过无幕后QA,观众还自发性鼓掌两次的,可以感觉到现场气氛凝结,观众
是真心被打动的。
现在回想,仍无法用只字词组明说,动人之处究竟是纪录片本身,或萨尔加多的其人其
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他眼中看到两种不同的世界,一种本来就已经存在,但我
以为我知道,文明之外的地方,有人称作大自然;另一种是后来才存在,我也以为我知
道,那个叫做文明的现代社会。透过萨尔加多的摄影,他的亲身造访,他的眼睛,我看
到了很多我自以为知道却其实一点都不知道的东西。除此之外,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眼
神,淡淡幽幽,明眸中散发著光亮,用最通透的心,谈著最黑暗的事。
那种发自内心、深自灵魂的力量,足以匹配“凝视”(gaze)这个过于幽邃的字眼。
作者: aria1226 (原來這就是悲傷)   2014-11-17 23:16:00
这部看的当下也被震憾到无以复加,尤其是对人类绝望的部份,我看完之后只不断想起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如同这部片中萨尔加多的旁白:“所有的人类都应该好好看着这些影像。”令人感到颤栗与沉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