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219567550
诚如电影简介所说,剧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讲述“如果安娜参加了同学会”的话
,同学会上“可能”会上演何种情况?另一部分则是当电影拍成,“这些现实中的同学看
见这部作品做何感想?”非常有意思,真的。
但我觉得可惜的地方在于,前半段,也就是“虚构的参与同学会”这里剧情张力十足,让
人仿佛真的看见安娜参与了同学会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她的自我解嘲、告白、周遭
同学的反应以及后续发展都是如此真实,就像“如果安娜真的参加了同学会就会是这般情
景。”,之所以可惜是因为这是假的,是安娜自己本人用“假设”立场“假设自己参加了
同学会”,后半段的邀请过往同学来看自己的电影(其实就是电影前半段的同学会演出)
给感想,但我想她也不是真的要有感想,只是想要跟他们说说自己在求学时期所遭受的待
遇与压抑,进而想看同学对于“霸凌”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是愧疚?是无感?还是根本
忘记了。后半段的精彩度不及前半段,续航力不足真的可惜,如果可以我还宁愿看见前半
段的同学会真实上演,而在这场脱序的同学会后面安娜和其他人会有怎样的互动。
好的,我们来假设,假设安娜所拍摄的同学会电影真的实现,她本人如同他所拍摄的剧本
一样,演出了这样的剧码,在同学会上真情告白了那过往九年的求学阶段发生的点滴,或
者指控。又如何?
她当着所有老同学的面说自己当年的遭遇,努力的想要融入大家,却被大家忽视、当怪胎
、甚至出言羞辱,一个小小年纪的女生就这样被当成边缘人九年,她要如何撑过?诚如她
所说,要怪家长教出这样的小孩?还是要怪老师不理不睬?也可以怪自己不设法改进,但
这一切都不是谁的错,小时候的霸凌不是霸凌,只是“小朋友间的嬉闹”,谁会去责备年
纪小的小朋友?无心之过,就像长大后的这些同学,对于安娜的说法也只能把一切归咎于
“当时还是小朋友”,正因为是小朋友所以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很快忘记,好吧,就算承
认了自己当年的罪状,又如何?又或者否认到底,安娜逼他们承认了,那又怎样?安娜能
得到什么?救赎?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的理由?不能,安娜什么都无法得到,像安娜自己
所说,每个人对于回忆的定义不同,有人只记得快乐的回忆,而她只记得这些被压抑的日
子,他们本质上所记得就有所不同,过了二十年,安娜也就带着这些痛苦回忆二十年,她
无法摆脱这一切,她心里深处记着的这些对于他人而言也只是模糊的记忆,要他们怎么去
“真的”对安娜感到抱歉甚至愧疚?
所以我不懂就算安娜真的去告诉每个人他们曾经对她做了什么,又有何用?
在回归到电影本身,安娜自己也知道(也或者她觉得疑惑),她本身是如此的不受欢迎,
如果她所拍摄的同学会是真的,就代表没人欢迎她参加(事实上她真的没收到邀请函,所
以她在知道有这场同学会而她却不被邀请,她才拍摄这个假的同学会,幻想自己如果参加
了,也许大家也是怕这个场景真的发生才不想邀她也不一定),当每个人都在同学会上聊
得很开心时,没人主动找她攀谈,而后半段她所发想,想邀请这些同学来看她的这部同学
会作品时,也没有多少人答应,就算答应也是很快反悔找借口失约,可见她人缘真的不好
。
而有些看过她作品的人,有人看出电影中的讽刺,有人对于角色的形容不是很理解跟满意
,有人看完电影为自己抗议不曾做过如此指控,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就像每个人在乎的地
方不一样,也许对他们来说,这些事情不过是安娜过度放大,或者太过强调的地方,而安
娜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如此不受欢迎,甚至没被邀请参加同学会?而每个人都只是不
断推拖问题给另一个人,但至少观众知道,安娜真的怪,而且没同学缘,只是她不了解。
而她后面所亲自拜访的一个同学亨利,对于亨利来说安娜就像陌生人,一个他完全不熟的
人,就算安娜不断质问他不也是参加同学会,而同学会也是有很多“他不熟的人”,那为
什么可以用这种理由拒绝她?亨利也说,他参加同学会对于不熟的人也只是打招呼,就跑
去有兴趣的人聊天,对他,安娜就是他所不感兴趣的人,试问,他要如何记得他曾经做过
哪些事,对于他一个不感兴趣的老同学?
至于安娜,对我来说她真的是彻头彻尾的疯子,不断去执著那些没人记得的过往,可以说
她放不开所以就这样压抑著二十年长大,但也明白这些过往伤她多重她才会记忆深刻,但
不管如何,她都无从去让周遭的同学都能理解这些事情,如果电影成真,也难怪没人愿意
邀她参加同学会,我如果在场,有这样的同学参加我一定疯掉而且无法玩得尽兴。因为参
加同学会不过就是想见见多年不见的同学,不管熟与不熟,只是想要摆脱出社会之后的问
题,去回味一下那些纯真美好的年少过往,而不是来看一个不熟又怪的人破坏气氛。
像我前面所说,张力无法延续到电影收尾很可惜,不然看前面的同学会爆走是满有趣的。
另一点,导演安娜奥黛尔(Anna Odell)能够自编自导自演真的满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