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是真实感想,以下虽皆提负面评价,但本片确有许多高明可看之处,
但此种评论google就有,定比我写得更好,所以以下不提。
再次重申,以下是负面评价,不喜请左转。
。。。。。。。。。。。。。。。。。。。。
老师极力推片,还要交分析报告,
在(应该被抵制但不知道为何还是潮到出水的)诚品看完之后,
我感到我应该站在艺术的角度觉得它很好看。
然后我对自己这种直觉感到吊诡。
沉淀许久之后,在分析它极多的暗喻与象征之后,
在讨论玲子那真实的处境之后,我想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试图关注像玲子这样
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被自己与旁人的观念束缚而痛苦无比、
生活无甚娱乐、老公去大陆而自己如同守活寡、欲望被压抑到极限的女人,
如此真实存在在台湾社会的女人,
要用这群女人绝对不会有兴趣去看的手法拍摄?
这样的片子,就算上了电视的电影台播映,
妈妈们有一半以上也会马上转台不是吗?
影评们、影展的观看群、奖项的评审全部都是高知识份子,
教导我们的教授老师们也是高知识份子,
而我们只是群二十几岁的学生,
解析的再精辟也不过是夸夸而谈、夏虫语冰而已,
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族群根本没有被关注啊!
大家用受过教育才能使用的优美词藻去解析这部电影不是最讽刺的事吗?
现实中像玲子这样的女人根本不在这部片设定的观众群里啊!
电影刻意去语言化,竟然还有影评说这部片超级写实,深深刻画。
你家旁边的阿桑表达受到压迫的方式才不是沉默,是与日俱增的碎念。
也许有人觉得艺术电影本来观众群就小,那就别提社会关怀。
用玲子这样真实的女人、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困境拍成的电影,
观者却全是受过教育的学者、影评、年轻学子,
(或有同年龄的女人观赏,却也绝非社会底层)
然后所有人热烈讨论其中象征使用之妙、表演之精彩、甚或玲子之痛苦,
实在讽刺至极。
真实的玲子们来看这部片,至少有一半会睡着,或有一半会说她看不懂,
你真的关心社会上的玲子们吗?真的想提醒她们可以撞开那道门吗?
那为什么撞不开站在艺术制高点由高处看低处的这种荒谬之门呢?
最后偷偷抱怨诚品Q&A场提问时间超短,小小不满足,
还花时间大合照,不如多给问一个问题,
前台还发基督教传教资料,有够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