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先读完小说、再看电影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但中岛哲也这
部新作,混乱的程度却超乎想像,虽然就艺术价值来说,仍不失
为一部优秀作品…
如同他过去的作品那般,《渴望》依然靠着强大的音乐为后盾,
并以深具冲击性演出的演员们来堆积成视觉与想像力的双重震撼
,但这样的感觉在这一回来得更直接,电影在画面上、在故事上
一下子给了观众满满的想法,你会一下子、在一瞬间知道发生什
么事,甚至可能清楚背后某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表面看起来,《渴望》与中岛哲也的前一部作品《告白》似乎是
同类型、同质的创作,但表达方式其实有颇大差异。《告白》中
的恶意比较隐性、感受较需要酝酿,也因此穿刺到心灵末梢的程
度特别惊人,在极具美感的画面之下,死、伤或血反而带来一种
新的形象,也许你不会不忍卒睹,但内心深度更会有一种走在钢
索上毛骨悚然的感觉。
而《渴望》的恶意却是极端显性的,无论死亡还是血液都给人强
烈的崩坏印象,画面的呈现有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导演在这方面
算是忠于原著中直接且强烈的叙事原则,只是影像带给人的冲击
性更大更快,而画面所传达的却很难说是否能称之为美感。
~~~~~~以下为提及原著与电影情节的分隔线~~~~~~
不过,我对电影情节安排的合理性与逻辑却抱持着相当大的疑问
,这大概是因为某些关键点与原著有所出入的关系,虽说小说影
像化有时必须做某些情节上的修正,但这一次修掉的,却似乎造
成反效果…
在电影中,加奈子之所以会变成一位貌似天使、其实是个极度邪
恶的少女,关键就在于某一次父亲藤岛因酗酒之后的暴力相向,
差点就将她掐死,但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因为家暴(即使十分激
烈)而造成如此严重的性格扭曲,甚至变成一位泯灭人性的大魔
王吗?这部分显得说服力不足。
而且在剧情中,藤岛之所以会掐住女儿的脖子,其实是因为她的
挑衅、因为她洞悉他的弱点,说出“关键字”,让他理智崩溃,
差点犯下淘天大错。就从这个设定来看,加奈子即使未经过父亲
暴力相向,就已经是个心机极深的狠角色,这可能吗?尤其是从
某些回忆画面中可以看出来,藤岛一家过去曾是幸福的,一个国
中女生不太可能只因父亲酗酒与父母关系不好而产生如此钜大的
变化吧…
原著小说的安排应该可以说明一切。电影中父亲对女儿的暴力,
在书里是性侵,虽然并没有交待过程,但藤岛后来强暴已离婚的
前妻时,文字的描叙却十分清晰、残酷,而前妻其后曾强调他当
年曾经像强暴自己那般地对付女儿,可以想像画面有多么惊人…
因为这个关键点,导致藤岛夫妻关系生变,家庭关系走向毁灭之
路,可以想见的是,这对一位中学女生会有多大冲击,内心深处
的某些部分被挖走,书中多次强调的部分说得很好,“空洞”,
她的空洞之大,难以想像,性格的扭曲与价值观变化,可以想见
。
加奈子的复仇计划,动机在于仇敌夺走她真正爱的人,这个人又
是她经历遭父亲性侵后的存在价值,也是自己还活着的证明,一
旦爱人消失,原本的“空洞”扩大到足以吞噬一切,能够理解她
为什么会变得那么厉害。
可是在电影中的加奈子却说:“因为爱他,所以要杀掉他。”这
段台词,让人性的天平垮台,让加奈子这个本来可以解释是个“
人类”的角色,变得不知要归类为什么“东西”。
理智线与逻辑性崩坏的还有小田切让所诠释的连续杀人凶手。在
原著里,他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警察,儿子还患有先天性病症需要
不断进医院、花费惊人的医疗费用,遭犯罪集团利用,并深陷成
为杀手,是不难了解的。
在得知妻子被性侵、儿子生命遭威胁之后,杀手与藤岛约见、对
决,尔后发现妻子已经知道自己是连续杀人案的凶手,终究用枪
轰爆了自己的脑袋,对妻儿的爱更显而易见。
电影画面中,妻子发现丈夫是个恐怖的杀手,一瞬间露出轻蔑的
眼神,而丈夫却一枪就轰爆她,甚至差点毙了一直喊著“爸爸”
的儿子,电影中的杀手,又是个不知道算是什么的“东西”。
原著小说有着浓重的黑与纯粹之恶,却留有相当大的空间给予“
人性”弹性运用,想像空间也大。比如说解释了加奈子为什么会
变成坏人、恶女,又提到了加奈子是能够爱上别人的,书里藤岛
靠毒品的力量想找到女儿、解决事件,却深陷其中,后来还是因
外力而甩开毒瘾,当然还有杀手的那段情节,以及黑道头子那种
有原则的行事作风。
可以这么说,小说是以集恶之大成的模式,来传达某些概念、让
人深思,虽然造成极大争议,却可以从中找到救赎,或者要解释
成是一种警世喻意也未尝不可。
电影拍得很好,音乐出色,画面构图强烈,役所广司和小松菜奈
这两位老、少主角很棒,中谷美纪、二阶堂富美、小田切让、桥
本爱和妻夫木聪这几位配角也很有发挥,但传达出来的意念却不
像小说那般留有空间,恶到彻底反而不合理、说服力低,单向的
表达方式,无法解释人心、动机与结果,变得特别混乱。
真得可惜了。
http://garynehsieh.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