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好读详细剧情版:http://www.holyshare.com.tw/article/detail/25575
==以下有雷,请慎入==以下有雷,请慎入==
《田径男孩》中,表现了青春洋溢的青少年时期中的性向迷惘。
Sieger对于Marc那股油然而生的莫名好感,困惑着他。
但直到Marc用行动表示了对Sieger的好感,Sieger却又退缩了。
一次的亲暱带来的是再一次的抗拒和拒绝,
亲吻与疏离,像鬼魅般轮回上演着,
除了对Marc一再地伤害之外,
Sieger也从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其实疼痛。
害怕自己不符合社会期待、父母期待、自我期待的Sieger,
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应自己的心,踏上机车去找Marc。
故事中虽没有特别凸显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
但即便是已有许多国家通过同性婚姻的北欧,
Sieger所呈现出来的迟疑和抗拒,
无疑是社会整体对于同性恋负向观感的一种表现。
就像哈利波特里面“那个不可以说出名字的人”一般,
看似好像国家同意、体制同意、人民同意,
但确实仍有许多许多的角落,存在着对于同性恋的不友善,
或者,令同性恋者感到不友善或不安全感的微妙氛围,
也许是一个斜睨,也许是一个讪笑,或者,只是一个转身。
看完《田径男孩》后,我也疑惑著“到底怎么样社会才算真正的尊重同性恋者”。
当然,拿我们现行的社会来比拟北欧,或稍嫌太早,
但在北欧这个看似尊重与同意同性恋结合的地方,
或许小小的一丁点歧视味道,就更容易被感受者放大。
扯远了,《田径男孩》以简单的手法来呈现关于初探性向的同志青少年,
拥有着最纯真的爱恋,在历经了一次次的过程后,确认了自己所爱,
结局是美丽的,或许未来可能有着太多的未知,但至少今天他们骑着车向前迈进了。
饰演Marc的Ko Zandvliet,在许多场戏中都诠释得相当不错,
例如:失落复杂的情绪、热切真挚的眼神、开朗阳光的笑容…等。
而主要的角色Sieger,本身虽然存在着许多的冲突,
但老实说对于他在矛盾与抗拒的诠释上,总会希望可以更有张力与震撼感些。
整体而言,《田径男孩》算是青春洋溢的小品。
虽然出现了类似湖畔春光的河流,
虽然出现了类似爱‧堕落的海上漂浮木板,
但却不像那两部影片那般直接与煽情。
导演米莎坎普(Mischa Kamp)用最单纯的方式来说这个故事,
诉说著仿佛是最轻盈的小爱恋,
但却又是相对,最可能令人窒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