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京城第一凶宅” 因电影成热门旅游景点

楼主: joanzkow (星浪)   2014-07-24 14:38:12
游世界/“京城第一凶宅” 因电影成热门旅游景点
大陆新闻中心/综合报导
一部以京城老宅为背景的惊悚电影《京城81号》近日上映,真实存在的朝内大街81号院吸
引了大批‘探险迷’参观。该院中两栋本是民国时期美国天主教会用作培训学校的老楼,
因年久失修的破败感和网上流传的恐怖传言,逐渐被探险迷们冠以‘京城第一凶宅’之名

根据新京报报导,朝内81号院管理方21日表示,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近期激增,木质结构的
百年老楼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游客能理性看待这座古宅。
游客排队分批‘放行’
21日下午,朝内81号院铁门关闭,朝里望去,两栋三层小楼楼顶爬山虎密布,灰瓦片加上
古旧的窗户,让两栋楼在整条街显得与众不同。门口,聚集著10多名等待进入参观的年轻
人。此前,已有好几批游客依次入园。
在网络上,这座院落因‘曾有军官太太在东楼内上吊’的传言而出名,常年吸引探险迷进
去一探究竟。虽然该院的产权单位北京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多次辟谣称,这里只是民国时期
美国天主教会用于培训传教士中文的学校,但仍没影响探险迷的热情,近期上映的电影更
是增加了该院落的热度。
‘电影上映前后,慕名来的人激增了几倍,周末陆续来了上千人。’21日,在门口值守的
教会工作人员任先生称,甚至有游客拖着行李,离京上火车前还来看上一眼,由于来人太
多,他们只好要求游客排队,分批进入。
台阶断裂破损存隐患
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朝内81号院的管理人员‘压力山大’。‘毕竟是栋100多年的老楼
,年久失修,安全隐患挺多。’已在此值守一天的管理员任先生说。
在81号院的西楼东门,进门走廊上已有两个1公尺宽的空洞,四周被木板钉成的围栏挡住
。东楼内,二楼参观者的脚步常让一楼的楼顶落灰,不时还有小石子飞下。一些木质台阶
已有断裂和破损。两栋楼内虽然有‘危险,请勿靠近’的提示牌,但牌子都被拆下。
北京天主教基建办公室主任孟奇介绍,他们曾在大门上、楼内贴了禁止入内提示,有几次
干脆锁了门,但仍有好奇的探险者翻墙进入,损坏了不少提示牌,反而更不安全,‘上周
末因为参观者太多,最终报警了才把人驱散。’孟奇表示,基于现在的参观压力,他们除
了加派人手看护外,已向文保等相关部门申请修缮,‘我们会尽快走流程。’孟奇也呼吁
,市民能理性地看待这座古宅。
探访
在网上,关于北京‘凶宅’的议论众多,21日,记者到几处流传较广的‘凶宅’一探究竟
。各处的工作人员均表示,那些离奇的传说,均已被多次辟谣。
红字随处见 地下室人气旺
21日,刚进大院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摄。东西两座西洋老楼的墙面上,墨绿色的
爬山虎密布,相比东楼,同样破败的灰色调的西楼略显阴森。年久失修的老楼内布满灰尘
,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吱响,墙壁到处都有探险者们留下的红色字迹,楼顶上的短截钢筋根
根指向地面,楼内不时有女游客故意制造尖叫。
整个老楼最吸引游客的是地下室,‘因为电影里有关于地下室的恐怖情节。’但参观完地
下室的游客很失望,‘黑乎乎一片,啥也没有。’管理员任先生称,出于安全考虑,他们
晚上将彻底关门,禁止游人进入。
正在修缮 保安笑对闹鬼传闻
小石虎胡同33号院曾因纪晓岚描述此院落‘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
中者’被传为凶宅。21日,院落四周被围上挡板,院内八九间破旧古屋坐落其中。附近值
守的城管人员称,施工现场不便开放,内有专人24小时值班。不一会儿,有两名女士向工
人询问闹鬼传闻,被否定后悻悻离去。值班的保安面对‘凶宅’传闻时笑称,‘怎么可能
闹鬼,我们晚上都住那儿,住一个多月了。’据记载,此处曾为多位名人的住所,为了保
护此文保单位,6月12日曾在此经营的400多家商铺已全部腾退,文物开始修缮。
‘照壁怪影’年久失修已倒塌
恭王府被传为‘凶宅’,主要与解放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搬入此,一些‘学生见鬼’的流
言有关。此后,还传出有保安看见王府内的‘照壁怪影’。21日,恭王府内游客络绎不绝
,工作人员说,目前还没见过有前去探索离奇故事的游客。对于网上流传的离奇故事,恭
王府的工作人员都表示质疑,‘听说过一些故事,但谁都没见过,不可信。’
巡逻人员王先生说,他夜间巡逻从未见过怪事。工作人员介绍,之前流传过‘照壁怪影’
故事的梧桐院照壁,因年久失修和腐蚀已倒塌,离奇故事早已被专家辟谣,并用科学原理
解释过。
说法
人们对朝内81号院的探索,从一些角度反映了普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文物古建多样性的
兴趣,但这样的兴趣应该建立在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事实的研究之上。朝内81号院事实上是
小说和电影的由头,故事实际上与这座真实存在的院落及其历史并无关系,院子曾是天主
教会传教士的宿舍,我并不觉得有何恐怖。
我小时候曾对西什库教堂有过恐怖心理,那个时代,教堂常常被影视剧描述成迫害孩子的
地方。长大后,随着对西什库教堂拥有育婴室、图书馆、医院等历史背景的了解,恐怖感
也随之消失。其实就是一种流传加心理暗示,但在得知事实后,应该适当停止猎奇。
历史娱乐化已经成了一种倾向,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包装可以理解,但人们更应该对历史
、对见证历史的文物古建给予事实上的尊重。——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
http://www.nownews.com/n/2014/07/24/1332855
作者: eric999 (eric999)   2014-07-24 18:32:00
个人有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这个地方的异名的确流传很久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