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rances Ha(纽约哈哈哈)演到主角参与一场纽约白领阶级举办的家庭聚会,席间发表
不少突兀的妙论时,虽然我白天没喝酒,脑子却也跟着Frances发晕、发热了起来。
Frances就像伍迪艾伦电影里的主角,嘴巴总是停不下来,拼了命的想在人际关系中占据
一个对话的空间,但反而更显得格格不入。
其实我很懂那种感觉。跟同侪聚会,听到每个人都混得比你好、赚得比你多、成就比你高
,空气里流动的多是你听不懂的房市、股市或爸妈经之类的话题时,无形的压力便会从天
花板压将下来。后来,你会渐渐听不到自己已经变得乾乾的声音,更多时候,你根本插不
进话语里。
然后,从27岁一晃眼就到了36岁,你会发现,那份失落感就像用三秒胶狠狠黏在你的身上
,一不小心就会跟你共度此生。
跟着Frances到法国,我知道这部电影非来巴黎不可;就像上膛的手枪,在电影最后非得
击发。只是,这趟巴黎行,唯有寂寞相随。心随境转,境也随心转,本该浪漫的巴黎街景
,仅剩晦暗和苍白两种色调。
回到美国,Frances在最不想撞见熟人的地方,与她最好的朋友Sophie重逢。这整部片在
这两位好友的铺陈上,唤起我对保罗奥斯特写给柯慈这段话的记忆:“最牢固和最持久的
友谊是以仰慕为基础。这种磐石感觉可让两个人长期连结在一起。你仰慕某个人所做的事
,仰慕他的为人,仰慕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你的仰慕会把他在你眼中放大,把他珍化,提
高到一个你认为高于你的地位。又如果对方也仰慕你(把你放大,把你珍化,把你提高到
一个他认为高于他的地位),那你俩就是处于一个绝对平等的位置。”
但嫉妒和仰慕,往往就像双生子,同时定居在人心当中,我们只能依靠友谊维系,放大仰
慕的影响力,试图将嫉妒掩盖起来,用尽全力取得平衡。
这个世代里失败的我们,透过电影里的黑白画面、诙谐情境、嘲讽语言,发泄了许多心酸
愤懑。失败如我们,仍希望被看见。Frances经历一番挣扎,逐渐看清粗手粗脚的自己,
并不适合舞者这条路,却拥有编舞的才华。于是,最后她终究被看见了。电影落幕,我竟
泪流满面。
法国新浪潮,坦白说我只看过四百击和断了气;伍迪艾伦的电影,我也只看了最近几年的
几部作品。但总算勉强还能在Frances Ha里,嗅出几丝新浪潮及伍迪艾伦风格的熟悉味道
。
最大的惊喜是美国摇滚界的传奇夫妻Dean和Britta,也在这部电影客串了两角。饰演
Sophie的Mickey Sumner ,是摇滚诗人史汀的掌上明珠,而女主角Greta Gerwig前阵子参
与演出Arcade Fire的Afterlife这首歌的MV,导演是云端情人的Spike Jonze。她在MV里
也是粗手粗脚地跳了将近六分钟的舞蹈,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