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1951年:女主角奖的归属
总有一些奥斯卡金奖电影是在你看完的当下,第一个直觉反应就是这应
该有囊括到某个奖项,像在看完《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和
《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 1950)后,总觉得这部电影一定涵盖了
当年的最佳女主角奖,且如果不是的话,那应该是另一部获得。而实际上,
两部电影都未能拿到最佳女主角奖,《绛帐海棠春》
(Born Yesterday, 1950)才是当年的赢家,这样的结果多少都让人感到些
许的意外吧。这也就是我想将这段故事给写下来的动机,除了去发现背后的
故事外,也要好好赞赏这些女演员的惊人演出。
奥斯卡的1951年,最大赢家为获得14项提名并斩获6项的《彗星美人》,
14项提名这也是奥斯卡的一个新纪录,但更令人称奇的是,《彗星美人》也
是第一部在女主角奖项有两个入围者的作品,只是最后两人都无法斩获该奖
项。而同年女主角奖入围者,除了《彗星美人》的贝蒂戴维斯
(Bette Davis) 和安巴克斯特(Anne Baxter)外,还有《日落大道》
的葛洛莉亚史汪森(Gloria Swanson)、《铁窗红泪》的艾琳诺帕克
(Eleanor Parker)和《绛帐海棠春》的茱蒂哈勒戴(Judy Holliday)。
其实五位演员当年的演出都是十分精采的,绝对是风云龙虎会的一年,不过
得奖本就是种无法预期的竞争,交出最棒的演出是最好的一件事,而获奖或
许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茱蒂哈勒戴开出《绛帐海棠春》
虽然有些事后诸葛,但就剧情层面上来说,《绛帐海棠春》在当年能获
得奥斯卡奖(或说美国影艺学会)的青睐是可想而知的;因就四部电影的风
格来看,《绛帐海棠春》是最符合奥斯卡一贯以来的人性关怀要点,并且也
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强调女性也有受知权,并能借此获得重生。在观看
《绛帐海棠春》时,总觉得是在看女性版本的《史密斯先生游美京》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而扮演片中女主角比莉道恩(Billie Dawn)的茱蒂哈勒戴,她绝对是
我看过演出喜剧风格最为特殊的女演员之一。对比其他的好莱坞女演员,
茱蒂哈勒戴的外型并不突出,也不够美,有点傻气,她的咬字腔调也十分奇
怪,但这却都成为她演出《绛帐海棠春》的有力要件。从前半段扮演个暴发
户的女友角色,无知的模样与经常性的怪声怪调,到了后半段开始受教后的
转换,开始有规矩、礼貌和谨慎的样子,在遣词用字上也显得有逻辑,甚至
连服装的穿着都不再有着暴发户的气息。
今日两段式的变化很喜欢用华丽转身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而似乎也是奥
斯卡表演奖项上的大热门。对比揭露好莱坞黑幕的《日落大道》、女人间勾
心斗角的《彗星美人》和监狱使人堕落的《铁窗红泪》,在题材上《绛帐海
棠春》就占据了先机,而茱蒂哈勒戴特有的傻大姐气质也演出了活生生的比
莉道恩一角。在奥斯卡的前哨战金球奖上,茱蒂哈勒戴前后共入围了三个演
技奖项,包含电影戏剧类最佳女主角、电影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和电影最佳女
配角奖,她一人以《绛帐海棠春》入围两种电影类型的女主角奖项,也是该
年唯一一个,并最后获得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在戏剧类女主角将虽输给葛
洛莉亚史汪森,但已经在进军奥斯卡奖上占有不败之地,而最终的结果也很
明显,茱蒂哈勒戴夺下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葛洛莉亚史汪森在得知结
果后,还气得说:“她就不能换一年来吗?”
茱蒂哈勒戴虽成功地演绎了《绛帐海棠春》的角色,但来自舞台剧改编
的《绛帐海棠春》,一直都不是以她为主角来做考量,但她却能成功地演出
舞台剧和电影版本的女主角,这或许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吧。在原始的舞台
剧版本中,剧作家优先考量的女主角人选为珍亚瑟(Jean Arthur),珍亚
瑟本来也答应后来还是选择退出,这角色才转到茱蒂哈勒戴手上。而在哥伦
比亚公司决定翻拍成电影时,优先考量的女主角本是自家力捧的丽塔海沃斯
(Rita Hayworth),但当时嫁作王妃的丽塔海斯沃无心在电影上,制片方
只好再考量其他人选。最后是在该片导演乔治柯克(George Cukor)以先前
作品《金屋藏娇》(Adam’s Rib, 1949)中茱蒂哈勒戴的演出成功地打动
了制片方,才得以获得演出机会。而茱蒂哈勒戴也把握住了机会,完成了令
人惊羡的演出,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茱蒂哈勒戴并未出现在该年
的奥斯卡奖上领取女主角奖。
安巴克斯特就是《彗星美人》
好演员争取好的角色跟好演员争取好的演出获得肯定本来就不是什么意
外的事,特别像安巴克斯特这样需要些肯定的演员来说,更是值得争取的,
就得要好好努力一番。安巴克斯特是个运气非常不好的演员,她早年历经重
重筛选与试镜,本来几乎就是《蝴蝶梦》(Rebecca, 1940)的女主角人选,
却在最后一刻因制片人的决定而失去了角色。之后的几年多半都演出配角的
角色,少有机会演出独当一面的主角。
这样的人生经历似乎和《彗星美人》中的伊娃有些同质性,都是默默无
名的小配角,等待着一次获得主角演出的机会,而若无任何的机会,那她就
要自己创造一个出来。而在当年的电影公司提名策略上,本来就只打算让贝
蒂戴维斯独自一人提名女主角奖,但因为安巴克斯特的演出实在太好、太引
人注目,她总算替自己赢得一次提名女主角奖的机会,而这也是她这辈子当
中的唯一一次。但比较值得欣慰的是,安巴克斯特早以凭借著《剃刀边缘》
(The Razor's Edge, 1946)拿过一次的最佳女配角奖。
而由安巴克斯特演出的伊娃一角,本身角色的发挥空间非常地大,除了
得要在一开始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野心,并故作天真无邪的眼神来和周遭
的人应对,而就在自身的野心逐渐显现出来时,她也得说服每个人这就是成
功的代价。只是当看完整部电影时,却又对伊芙这个角色感到无限的同情,
她为了成功付出了一切,她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非常地不一样,不过是好或
坏,这就无人能知晓了,而她身后的阴影也会不断地纠缠着她。
作为这部电影的片名的女主角,安巴克斯特扮演的伊娃本该就获得更多
的关注,特别是就整部电影看下来,她的戏份并不会比贝蒂戴维斯少,同时
亮点也非常地多,和贝蒂戴维斯的几场对戏也从没处于下风。当然她在戏中
最棒的演出还是在演讲这个段子上,表现出了对于成功的渴望所换来的喜悦
,而这喜悦又藏着许多的不安,就在她环视著每一个和她成功有所相关的人
之时,她脸上的表情有着多层次的变化,因为这些身边的人要嘛是无视或鄙
视;要嘛是想从她身上获得好处,她脸上的喜悦最终还是被疲劳与无助所取
代。
在1951年的奥斯卡奖上,安巴克斯特获得了女主角奖的提名,只是非常
可惜的是,在当时的气氛上,同一部戏中表演同样出色的贝蒂戴维斯绝对不
会落在她后头,而贝蒂戴维斯在奥斯卡奖上的优势可是十分明显的。再加上
要奥斯卡奖颁给一个略显负面的角色还是有些难度,就投票上来说她的角色
实在不讨喜,当年又几乎都是最优秀的女演员入围,安巴克斯特在得奖上难
度甚大,但提名绝对是实至名归。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本以为安巴克斯特
后来还会有更好的演出产生,但除了希区考克的《忏情记》
(I Confess, 1953)外,她似乎没有留下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并且
再也没入围过奥斯卡奖。
艾琳诺帕克流下《铁窗红泪》
对比其他几位入围者,艾琳诺帕克算是入围者中名气最小的一位,同时
《铁窗红泪》在今日的能见度也相对低一些,但这些都不表示艾琳诺帕克的
演出就不够优秀,事实上,艾琳诺帕克可是凭借著《铁窗红泪》拿下1950年
的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一奖,她的入围可是绝对够资格的。艾琳诺帕克生
涯共入围过3次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在当时也是极具演技的女演员之一。
如果看过艾琳诺帕克的外表,会认为她就是那种洋娃娃般外表的女演员
,但在艾琳诺帕克的选片技巧上,她却甚少演出那种单纯的爱情喜剧作品,
她能入围的作品都极具震撼力,《铁窗红泪》便是当中最好的代表作之一。
《铁窗红泪》故事聚焦上一个因为抢劫案而入狱的少妇,抢劫是她丈夫的主
意,而且也才抢了区区的40元而已,她因而被判与极重的刑责,可能得在监
狱中待上10到15年的时光。而她一开始也只是个天真的少妇罢了,但在经过
监狱生活的重重洗礼后,她开始变了个模样,一个适应了变态环境的模样。
以女子监狱为主题的电影,《铁窗红泪》应该是第一部,当然早一点的
《蛇穴》(The Snake Pit, 1948)也是接近的主题,不过是以女子精神病
院为主;只不过《蛇穴》还是以人性的美好为依归,并强调回归社会后还是
有好的男人在等待着你。但《铁窗红泪》就很不同了,它从头到尾强调的是
监狱的恶、管理员们的坏和政府的虚伪,和在这样特定机构内的机构化行为
,监狱不会使人改过向善,最终只会使更多本来天真的人变成一个犯罪人罢
了。
先前已说过艾琳诺帕克外表像个洋娃娃一般,她在这部电影的演出前半
段可说就是靠着外表,演出一个天真不懂人情世故的少妇角色,她不愿去抢
劫,但却因为说不过丈夫而踏入犯罪之地,并获得极大的惩罚。在狱中,她
历经了自己的孩子被人送走,管理员的的暴行虐待,最终她理解到了真实人
生的游戏规则,决定走向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艾琳诺帕克在后半段的演
出十分惊人,包含她被惩罚剪去长发变成小平头,以及在禁闭室里那空洞的
眼神,到了最后那自信的模样。同样是两段式的演出,艾琳诺帕克在前半段
的刻意,也营造出了后半段的大突破。
在看完艾琳诺帕克的演出后,完全不会怀疑她能获得奥斯卡奖的入围,
只是她遇上和安巴克斯特一样的情况,她的角色也不够讨喜。而且这样一个
最终走向恶的道路的角色,要获得奥斯卡奖的肯定也太难,所以艾琳诺帕克
也是入围高过得奖的意义。但值得一提的是,艾琳诺帕克在隔年又以《大侦
探故事》(Detective Story, 1951)中的有着过往秘密的少妇一角再次入
围女主角奖,俨然已成为了演技备受肯定的女演员。
贝蒂戴维斯提携《彗星美人》
很少有女演员在开场戏就如此吸引我的目光,但贝蒂戴维斯在《彗星美
人》的第一场演出就完全抓住了我的眼球。她所扮演的玛歌脸上带着蔑视的
样子在听着大奖将奖落谁家,好像一副完全了然于胸的模样,但却又是全然
地不在乎。这位前后共入围了11次奥斯卡女主角、并是首位连续5年都获得
入围的女演员,再次证明了她那惊人的演出实力,美国电影的第一夫人,这
样的称号果然绝非浪得虚名。
其实贝蒂戴维斯本来不在《彗星美人》的卡司名单中,而且就当时贝蒂
戴维斯来说,她刚和华纳公司结束了合作关系,开始了新的事业,她也面临
著年龄的挑战,她当时已经42岁了,她能选择演出的角色也越来越有限。并
且她和《彗星美人》的制片公司大众的老板也合不来,她最能参与演出《彗
星美人》著属意外,但就是因为这样的意外,也造就了她新的戏路的发展与
辉煌。
我一直觉得《彗星美人》和两位女演员们有很多的同质性,就拿贝蒂戴
维斯来说,她在戏里扮演的玛歌已经来到演艺生涯的末段,她即使还是个最
棒的女演员,但她的年龄不断地在提醒着她,她快要演不了年轻的角色了。
这点似乎和贝蒂戴维斯的实际生活相呼应,所以有好几段玛歌害怕被取代的
戏,好像就是真实经历的重复一般。贝蒂戴维斯能够驾驭任何的角色这并让
人感到稀奇,但一个和她生活有许多层面相似的角色要如何重新演绎,那就
是个极大的挑战,特别还要考量到舞台剧圈和电影圈的不相似,但贝蒂戴维
斯的演出显然还是游刃有余,并留下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场景与台词。
但演出与得奖向来就是两码子事,在1940年代中期过后,贝蒂戴维斯几
乎就开始走向下坡路,她已经五年多未曾获得奥斯卡奖的青睐,同时在华纳
末期关系的恶化也使得她没能留下些许更好的作品。所以演出《彗星美人》
对她而言就是个转捩点,她靠着《彗星美人》先是获得了金球奖戏剧类最佳
女主角的入围,并顺利杀进奥斯卡奖。对比《日落大道》在奥斯卡奖提名上
并不强势的表现,贝蒂戴维斯是很有机会拿下她人生的第三座最佳女主角奖
,只是很可惜的是,当电影公司宣布将安巴克斯特列入女主角奖争取名单后
,考量到之后所产生的票源瓜分效应,贝蒂戴维斯就这样和她史无前例的第
三座最佳女主角奖擦身而过。多年而后当多年的老对手凯萨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拿下第三座女主角奖时,贝蒂戴维斯还是心有不甘
地说:“那也只能算是2.5座而已,我迟早会先拿下第三座的。”不过实在
可惜的是,当凯萨琳赫本拿下第三座后,贝蒂戴维斯再也没有获得任何奥斯
卡奖的提名,而她引以为傲的女主角奖提名记录,而后也被凯萨琳赫本所打
破。
葛洛莉亚史汪森住在《日落大道》
如果今日能将奥斯卡奖结果重新选定,并且完全不考量任何的时代背景
与题材因素,就单纯只看演出的话,我绝对相信葛洛莉亚史汪森会在当时拿
下最佳女主角一奖。只不过像奥斯卡奖这样以会员制投票结果为依归的奖项
,对当时的葛洛莉亚史汪森来说确实太吃亏了,毕竟《日落大道》在中心剧
情上就是挖出好莱坞电影圈最为黑暗的一面。
比利怀德(Billy Wilder)为何会想要拍一部关于默片女星的故事,这
主要的灵感来源来自于他多次经过好莱坞的黄金地段日落大道时,对于那些
华丽大宅总有些许不同的想法,那个地段住的都是早年在好莱坞功成名就的
巨星们,而如今却多半都已退休或半退隐。在这样的想法逐渐萌生后,他开
始动念一个关于默片巨星想重回银幕的主意,并且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明星想
拍一部不合时宜的作品为主轴的黑色故事。
《日落大道》而后的成功就不用再花太多的篇幅来赘述了,这部公认黑
色电影之王的作品,这部电影总共获得了奥斯卡奖11项提名,同时在从最佳
影片、导演、剧本到男女主配角均有入围,只比《彗星美人》少了一些。但
对比先前在金球奖的气势来看,《日落大道》显然优势不再,开始落于下风
。葛洛莉亚史汪森先前虽在金球奖上扳倒过贝蒂戴维斯和茱蒂哈勒戴,但受
限于题材和非光明面的角色,葛洛莉亚史汪森想在奥斯卡奖上抡元有些难度
。她的演出可说是经典等级的,只是角色限制了她的得奖机会。
《日落大道》的故事从一开头就是个谜题,一个男子死于游泳池中,而
他却是这个故事的旁白,他会娓娓道来全部的始末,以及为何他会死于那,
接着故事开始精采起来。一个已经过去的默片女星诺玛戴斯蒙
(Norma Desmond)总想着要重回她最爱的电影圈,对了,她要重拍那经典
的《莎乐美》,她要再一次演绎这个角色,让世人知道她无与伦比的演出是
多么令人惊艳。但实际上,诺玛戴斯蒙早已被远远放逐于电影制片厂之外,
她已老去,并无法适应有声电影的拍摄工作,她早已被好莱坞远远地抛弃了
,她唯一能做的不过抓住个年轻俊美的编剧并回忆以往的经典荣光而已。
葛洛莉亚史汪森和戏中诺玛戴斯蒙也有着许多同质性,包含同样都是默
片女星出身,并已退出好莱坞多年。但葛洛莉亚史汪森并非是无法适应有声
电影而退出,她成功地从默片跨入有声电影年代,只是她的演出方式后来无
法获得更多人的喜爱罢了。但她可是几个见证奥斯卡奖从无到有的演员之一
,并入围了第一届(1929)和第二届(1930)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葛洛
莉亚史汪森在《日落大道》中最具亮点的一场戏莫过于结尾从楼梯上下来的
演出,虽然整体演出实在显得过于夸张,但考量到她所扮演的角色为默片巨
星,才会知道这场戏演得有多好。一个终其一生迷恋着摄影机、相机闪光和
名气的默片女演员,在已年华老去之际,还想演出个年轻貌美的莎乐美,最
后那句:“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的特写画面了。”再缓缓地向镜头移动,那样
的演出真是无与伦比无可取代,堪称电影史上的几个经典画面之一。
奥斯卡的1951年,其实能谈的故事还有很多,包含《彗星美人》和《日
落大道》在多数奖项上的两强相争;而《彗星美人》的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兹
(Joseph L. Mankiewicz)也完成了奥斯卡导演与编剧奖的二连霸,这也是
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了。但就整个当年的得奖结果来看,最具话题
性还是那女主角奖的争夺,什么?贝蒂戴维斯输了?那是葛洛莉亚史汪森拿
下吗?也不是?那到底是谁拿下呢?每个女演员都很强,也都值得一座,只
是得奖有时也得要有运气,茱蒂哈勒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次入围就拿
下了唯一一座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