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甚长
懒得看就跳到最后结论吧~
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 (FB粉丝团)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posts/670787706322172
幕迷影评
Blog: http://moviereviewist.blogspot.tw/2014/05/godzilla-2014.html#more
FB粉丝团: https://www.facebook.com/fofmovies/posts/532705913507531
哥吉拉 (Godzilla) 2014 体验怪兽灾难的恐惧
在谈论哥吉拉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先谈谈有关“灾难片”这种电影类型主体。有两项非常
的元素需要把握,第一是增加观众对于灾难的体验感;第二就是故事上人物角色需要完整
且不发散的安排。
在电影视觉特效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绝对在“身历其境”这点上越来越卓越进步
,也是让电影产业的娱乐性提升的一种动力。如何让电影观众在两个小时中,跳脱现实生
活,享受电影所呈现的事件,在故事剧情的演进中体会灾难的发生,我想就是灾难片导演
与制作团队上,需要努力的地方。
然而,综观近年来灾难片推陈出新,拍摄手法也是千奇百怪。从个人小时候看的第一部电
影院灾难片“ID4星际终结者(Independence Day)”开始,利用小型模型在用电脑后制
拟真,营造出仿真的灾难场景,一种让人具震撼力的视觉空间,让当年还是国小小朋友的
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仔细探究灾难片所呈现的方式,以“ID4星际终结者”而言,拍摄
镜头多以大规模视角呈现外星人如何破坏城市,而市井小民如何在灾难中求生,依照现在
的观众口味,似乎是缺乏变化。我认为,在近年来推出的灾难片中,已经对于这种拍摄手
法渐渐思考如何让观众在心中留下比其他电影作品印象更深刻的视觉冲击。
以J.J.亚伯拉罕于2008年推出的“柯洛弗档案(Cloverfeild)”作为指标性灾难电影来
说,以伪纪录片的手法纪录纽约一群小市民,在城市中求生存的过程,并大量搭配病毒式
行销手法,的确是一大突破。这样的拍摄型态俨然成为一种新型态的灾难片手法,后续所
衍生的类似拍摄手法电影也很多,例如西班牙导演Jaume Balagueró以及Paco Plaza的“
录到鬼(REC)”系列,或是Gonzalo López-Gallego导演的“阿波罗18号(Apollo 18)
”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因此个人认为,在如何让观众增加体验感方面若是能够做到好的“
视觉冲击性”、“身历其境感”、“紧张气氛营造”,灾难片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
然而,电影是一种全方位的艺术。他整合了影像、声音以及时间推演上最重要的剧情。灾
难片的规模可大可小,但是就“大怪兽灾难电影”而言就是相当大的规模了。再次回顾许
多灾难电影,若是要在大规模下的舞台,必定是要有相当鲜明的角色安排。以前述提到的
“柯洛弗档案(Cloverfeild)”,电影出现的人物相当多,画面中逃难尖叫四处窜逃的
民众也很多。但以核心的主角群们而言,故事剧情从开派对到灾难发生再到寻找女角最后
逃到公园等等的时间演进上,人物不超过五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安排,也让故事轴心
较不偏离太多。跳脱怪兽电影,以“明天过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则是以父子
亲情作为主线剧情,并以男女主角间的爱情作为辅助,成就了在全球气候变迁大规模尺度
下的故事,也是相当特别的安排。因此,如何让人物间的感情交流更加立体鲜明,在除了
特效以外若能有结构完整又相当流畅的剧情编排,我想就是观赏灾难电影中两项重要的目
标。
回到这部“哥吉拉”电影本身,哥吉拉从1954年推出第一部电影作品时,就是将哥吉拉的
定位设定成与核能、辐射线等有关的怪物。他的出现也代表着刚受到两次原子核爆攻击的
日本,以及接下来一连串许多国家在南太平洋上进行核子试爆等活动的时代背景。很多人
常说,电影的浪潮,主题的推出是一种对当代时局以及社会风气的镜子。哥吉拉反应了当
年核能热的世界局势、国际间冷战局势的写照以及受到原爆创伤后试图重新站起来的日本
社会,这已经跳脱了一般灾难电影类型,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指标性的电影主题,在日本文
化中代表了一个不可抹灭的象征。因此,就“哥吉拉”这部电影主题而言,是一个可以有
很好发挥的舞台,值得被现代特效科技再次重拍精进。在剧情上它代表了时代意义,在故
事的城市舞台中人类角色的编排上有很好的发挥空间,最后在特效上以现代科技制造真实
又震撼的场景,想必三方面补足下可以是相当不错的呈现。
针对本次“哥吉拉”我们一一分析剧情、画面(特效)以及时代意义等这三个不同的部分
来探讨,个人认为整体而言是表现亮眼。首先针对剧情,以在日本生活的核电厂工作人员
的家庭出发,遭受到灾变后的亲情父子关系;再到由Aaron Taylor-Johnson所饰演的男主
角家庭,与时代意义主题相呼应,旧世代与新世代的两家庭面对这样的架构下所发生的故
事,围绕在怪兽出现后的灾难上,我想是相当不错的编剧安排。而另外以君主计画的秘密
组织方面、政府、军方等等的人物,以渡边谦所饰演的芹泽博士为主,也是让我对于渡边
谦的表现印象深刻。个人从渡边谦在早期日本古装剧中的形象,再到“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i)”中的阳刚形象,再到“全面启动(Inception)”中阴险企业家的形象,
这次所扮演的博士与其他好莱坞电影中,疯狂科学家或是书呆子科学家这种极端的角色不
同,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一种懦弱或是无为的表现,而是一种以大自然制衡大自然的作为。
以个人研究环境领域而言,人类的在许多科技上认为非常进步发展,认为人定胜天,但就
环境科学而言,就算人类在怎么努力,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大自然的安排。我想就芹泽博
士这个角色,他无法像上帝一样制造生物(虽然日本版哥吉拉系列有出现以怪兽骨骼制造
的机械哥吉拉),人类也尝试过以核子武器摧毁怪兽,但就芹泽博士的角度,只是探究与
发现了新的怪兽相关知识,而非能够找到一个解决之道,唯一能做的就剩下物竞天择,最
后说出:”Let them fight.”的最终结论。
承如前述,在剧情上整体故事探讨了新旧世代的交替,不论是男主角与父亲间的冲突,或
是芹泽博士手上拿着的怀表,代表着人类在核子能发展上的历史意义。而电影剧情针对太
平洋核子试爆活动的穿凿附会,个人认为也是相当不错的安排,这让观众对于这个虚构舞
台有更有真实性,也让电影的亲历感加分不少。
就电影画面而言,特效的制作上有别于过去日本哥吉拉以布偶装在人造城市模型中打斗,
以全CG特效让电影的舞台更加真实,这点是无庸置疑的。个人认为在整体电影呈现上,有
别于一般灾难拍摄呈现上的运镜,“哥吉拉”在拍摄时多以人物的角度取景,在剧情上也
多以“人”为本出发,大大提升了“体验感”这部分的气氛。除了最终决战,有大量较大
景的拍摄画面,其他像是海边小女孩与父亲的奔跑、片头遭遇核电厂灾变的父母亲、男主
角执行核弹头任务时种种的运镜手法,几乎都以人类的眼睛所看到的视觉高度拍摄,甚至
是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例如男主角戴上防毒面具后的视角等等,让临场感加分许多。我
认为,若是以这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抱着希望全片都以怪兽打斗为主的期待观赏,“哥
吉拉”的娱乐性以及影像美学成就上的表现相当出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配乐方面,配乐家Alexandre Desplat以大量的铜管乐器及
打击乐,制造紧张气氛,也重新诠释了旧时代哥吉拉的配乐元素。有别于过去Alexandre
Desplat曾经配过的电影作品,包括“亚果出任务(Argo)”、“王者之声:宣战时刻(
The King's Speech)”等作品,这次的尝试的确成功让“哥吉拉”在各个场景中带入紧
张气氛,而当中的主旋律贯穿全部的原声带曲目,整体性相当完整。
整体而言,若您愿意放空自己,完全投入“哥吉拉”电影作品所呈现的电影空间中,绝对
是相当棒的享受。电影着重于以“人”出发所注重的临场感,而非如同“环太平洋(
Pacific Rim)”大量机器人与怪兽对战的电影作品。当然,哥吉拉对战穆透的打斗场景
仍然不少,且拜现代特效科技之赐,呈现也相当不错。就个人而言,再看到小时候电视台
上的哥吉拉活灵活现地在眼前出现,感受相当兴奋。而当中哥吉拉的吼叫、甩尾攻击、吐
出蓝色光线(火焰?)等熟悉场景更加真实且震撼,让我相当感动。而在剧情上,故事结
构很完整,当中几场生死离别的画面也是让人掉下眼泪,就以人物视角出发所呈现出的故
事,个人认为也是相当不错的呈现。
个人相当喜爱当中军人们从高空以高跳低开的方式,跳伞进入怪兽打斗的残破城市。透过
男主角从飞机上跳伞,慢慢进入灾区,并以他的视角隐约呈现出怪兽打斗的过程,视觉上
是相当具有创意的取镜方式。紧张感的呈现相当具有张力,并且就大方向而言,人类面对
巨大的怪兽灾变呈现的无力感,也是对世界一种警示作用。如同渡边谦所说的”Let
them fight”,充满无奈只能顺其自然。我想要说“哥吉拉”同时带有人类破坏环境等等
的主题,是有些言过其实。但我想这就是怪兽电影所呈现出的面向是非常多元,他所代表
的背后意义,或是所带给人们一种抚慰以及感受都是相当具有冲击性与值得让人深思的。
个人评分:8.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