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KANO 殖民历史中的民族自觉

楼主: lionswin94 (弟大勿勃)   2014-05-15 06:13:01
新闻网址:
http://www.filmcritics.org.hk/电影评论/电影新人类/kano:殖民历史中的民族自觉
作者:樊诗琪 - 2014-05-14
由执导《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到监制《KANO》,魏德圣善于处理台湾的殖民
历史,以不同故事呈现台湾的历史面貌,寻找多重殖民下的台湾定位。《海角七号》、
《赛德克‧巴莱》的好,不赘言,难得《KANO》毫不逊色,观众看到的不单是一个球队
的奋斗史,更是一段台湾日治时期殖民历史的整合。
颠覆的权力
于殖民的权力关系中,殖民者是权力的一方,被殖民的则是弱势。日本,作为殖民的一方
,坐拥权力与优越感,“嘉农”在日本遭白眼的一幕,记者嘲笑台湾球员,以日文对他说
“听─得─懂─吗?”正好把殖民者的优越感表露无遗。但《KANO》最终却颠覆了这种“
殖民”的权力关系。
电影开始于日本陆军大尉锭者博美因部队移防路经嘉义,特意要到“嘉农”的练习场上看
一看,把棒球放下,表示对他们的敬佩。锭者博美,对于嘉义球队吴明捷的技术,以及坚
持到底的决心,为之臣服。而本来嘲笑“嘉农”的记者,最后也被他们所感动,成为他们
的 fans。最后“嘉农”虽然输了,但全场一同喊著“天下嘉农”。反倒是日本对这支小
小的球队敬佩起来。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日本与台湾,殖民与被殖民一方,无论是军事、文化、科技,日本都
较为先进,然而,台湾那份连结于土地的情怀,纯朴而倔强的个性,最终反倒感动他人。
“殖民关系”,看似单向的权力占有,但社会内人文的互动,其丰富的内涵远超于我们的
想像。
“日、台”关系的重塑
不妨把《KANO》与《赛德克‧巴莱》对读,两者都聚焦于日治时期的台湾,日本的殖民时
期,不单是军事上占据台湾,还进行一连串的文化殖民,甚至连山区的的原住民,也要学
习日文。至于《KANO》,不单是语言,日本的棒球文化,以及先进的水利工程也都一一传
入台湾。
但两者对台日关系的处理显然不同。《赛》刻画的是日军、原住民的对立,是一场精彩的
攻防战;而《KANO》呈现的是多元与融合,日本人、原住民与汉人谱出了一首和谐的协奏
曲。当中的台日关系相当微妙,《赛》的台日关系是敌对的,《KANO》则以一种互助互补
的对等关系来处理,不论是“嘉农”的队员,甚至是日本教练与台湾棒球队,也倾向是一
种合作、互利的关系,帮助对方突破自己。朋友的关系是对等的,殖民关系是从属的。电
影显然在《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日台关系”的种种可能性,它突显台湾质朴、坚
决的一面,并认为这比所谓的文明、先进,更感动人心,更值得尊重。
不但是电影选角,甚至主题曲,与电影的主题亦是一脉相承的。电影主题曲《勇者的浪漫
》请来了台湾与日本两地歌手合唱,包括范逸臣、中孝介、罗美玲、舒米恩、Rake。令人
惊喜的,不但是两地的歌手,更是歌曲的语言:前半段是日语,后半段“过门”后成了国
语。这个安排,别具心思。虽然电影仍是以日语为主要语言,但在主题曲的处理上,则预
留空间予国语,两种语言均有“发声”的可能。语言,作为殖民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里
反而成为了一个互相促进的表征,台湾歌手以日语演唱,而日本歌手也学习以国语演唱。
可以这样说,电影正重新探讨日台关系的定位,乃一份“对等的关系”,并以此引申出来
的“友爱”去回应过往以战争、征服为主导的“不相等”殖民关系。
勇者的浪漫:没有根而生存
接下来讨论的是,电影怎样呈现出台湾于日治时期的一种民族的自觉。著名台湾作家林海
音说道:“没有根而生存,是需要勇气的”。这正好与电影的主题曲《勇者的浪漫》不谋
而合。要打开台湾的历史,也需要鼓起无比勇气。处于多重殖民的历史中,与中国虽一海
之隔,却忽远又近。这样落在海上的一朵浮莲,倘若没有根,要生存需要多大的勇气!对
不少被殖民的地方来说,主体的身份认同,是亟需探讨的。电影有些寻根的意味,也尝试
在殖民历史、独特的政治现况中叩问“我是谁?”
不难发现,鸡尾酒球队(日本人、汉人、原住民“三族共和”),指向的正是当时台湾的
社会状况。国共内战,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台湾山区的本土原住民,以及日治时期移到台
湾居住的日本人。“鸡尾酒”的球队,窥见台湾社会内部的丰富多元内涵,而更重要的是
,如何对待别人的眼光与嘲笑,在危机之中,表现出倔强的生命力,努力要结出甜美的硕
果,一如那个木瓜树的比喻。整部电影歌颂的绝对不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它所描述的“台
湾的美好年代”,不宜解读为日治下的台湾,它不是客观上的美好,而是内在的自强不息
、坚毅与倔强。而那美好的年代,可以是一个过去式,也可以是一个美丽的愿景。
KANO 球队,象征著台湾,虽然作为被殖民的一方,但没有自我矮化,一如甲子园决赛中
,一位球手所言:“不要小看别人。”我不觉得《KANO》是一出“媚日”的电影,相反,
它散发出的是一份民族的自觉,倔强的自觉。
作者: paultsai (In-house新生活)   2014-05-15 06:14:00
推坚毅与倔强的台湾人和《KANO》。不过马导又被神隐了...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4-05-15 08:37:00
推,不过在香港人眼中,认为KANO是魏的作品的比较多。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4-05-15 08:39:00
毕竟魏在香港的名气比马大很多,较有利于宣传。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4-05-15 08:40:00
顺带一提,KANO的香港票房已经来到450万港币了,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4-05-15 08:41:00
要挑战曙光的目标500万还是有机会
作者: monica04598 (04598)   2014-05-15 08:48:00
但香港现在戏院少.时段也不太好了.
作者: monica04598 (04598)   2014-05-15 08:49:00
同意作者..KANO明明就媚台..怎有人一直说媚日,怪~~
作者: QYuanZai5566 (仔爷)   2014-05-15 09:06:00
当时应该没有退守台湾的国民党?!
作者: AllenHuang (∴'☆:∵★.\:)   2014-05-15 09:07:00
KANO要下映囉 有空的准备末刷吧
作者: fuhoren (种树的男人)   2014-05-15 09:10:00
我觉得主题是土地认同,而不是民族认同。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4-05-15 09:21:00
很讨厌硬把电影跟民族认同扯上关系消费这种文章
作者: Muroi (绝对要爬上去!! ~"~)   2014-05-15 09:21:00
跟楼上有同感,土地认同+1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4-05-15 09:22:00
人家明明是一部历史上在这块土地发生的励志故事
作者: akira1121 (高-口+ㄦ)   2014-05-15 09:24:00
土地认同+1 有土斯有人 方能成国
作者: paultsai (In-house新生活)   2014-05-15 09:32:00
日、台的民族和土地两者是并立的,都有冲突点,无法偏废
作者: paultsai (In-house新生活)   2014-05-15 09:34:00
以民族性为例:坚毅倔强的台湾人vs.谨慎敬业的日本人
作者: onetwo01   2014-05-15 09:34:00
看到有殖民两个字的文章直接跳过...
作者: paultsai (In-house新生活)   2014-05-15 09:36:00
土地可爱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群可爱的人和他们的可爱的事没有人和事,都地不过是中性的物体或载体罢了
作者: Katarn ( )   2014-05-15 10:09:00
同样画面本来就会有不同意义诠释,换个角度也可以写说完美
作者: eco100 ( )   2014-05-15 10:10:00
"国共内战,退守台湾的国民党"??
作者: eco100 ( )   2014-05-15 10:11:00
当时国民党应该还没到台湾吧 汉人应该是更早移民到台湾的
作者: Katarn ( )   2014-05-15 10:11:00
收编。单是锭者到嘉义那段,就又可以作文章说美化他出战前的意志,形塑一种"人人各尽其职"的标位效果
作者: Katarn ( )   2014-05-15 10:13:00
然后再说这种普世的"斗志""不放弃""勇气"坚强" 在没有意识到行为正当性和后果的危险。这样就又一篇了,影像又是依旧
作者: ffaarr (远)   2014-05-15 12:04:00
整篇很不错,但怎么会犯了“退守台湾的国民党”这样的错…
作者: Touber (谢谢你9527~~)   2014-05-15 13:05:00
香港人对台湾历史比较没概念吧?
作者: ffaarr (远)   2014-05-15 14:52:00
谢谢楼上,是香港人这样可以理解了。
作者: farmoos (farmoos)   2014-05-15 17:01:00
湾生认同台湾多过日本内地。 外省二三代后也一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