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位舒琪不是台湾女星, 而是香港影评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8%92%E7%90%AA
文章出处:
http://iamhoracechan.blogspot.hk/2014/04/kano.html
复活节长假期,我去了台湾旅行,前前后后的日子又病了,最近看过的许多好电影都未有
空写,实在可惜,例如魏德圣监制、马志翔导演的《KANO》,就是不容错过的热血佳作。
今天舒琪先生在 Facebook 谈到影片在香港发行背后的故事,很值得一读,希望大家读过
这个动人的奋斗故事,会对《KANO》感到兴趣,趁最后机会入场欣赏,我肯定你会深受感
动的﹗
舒琪︰“我觉得我有必要表扬一下《KANO》的香港发行商曙光公司。自 6 年前的《海角
七号》以来,它一直都是魏德圣电影在香港的发行商。我也是 6 年前在台湾在它公映接
近尾声时才看到影片的。我衷心喜欢这部电影。回香港后立刻四处打听发行商是谁,就这
样认识了曙光的负责人 Dora。我向她提出了请求:魏德圣来香港宣传《海》片时,可否
到我们学校做一个讲谈。也就因为这样,我才认识了魏导。
《海》片在台湾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卖座纪录、振兴了整个台湾电影工业,但在
香港依然不被看好。在几次的见面下,我看到 Dora 购下影片的香港版权,除了是门生意
外,还带着对电影一份衷心的喜爱和信念。魏导到香港时,市侩点说,已经是个名成利就
的大导演了。但那次与学生的三小时对话里,我看到的却是个非常谦卑、充满挚诚的电影
工作者。对学生的不成熟提问,他都耐心而详尽地逐一回答,甚至坦率地承认那些地方是
影片的不足,带着腼腆地致歉。这之后,透过 Dora,他每次完成一部新片,都慷概地不
辞劳苦,一定会来学校跟学生见面。坦白说,他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曙光也没有义务每次
都给同学们安排一场独家优先放映,因为以我们学生的人口计算,那个宣传效果其实十分
低。
从《海》片到《KANO》,魏导的声誉一天比一天高,但在我们有限的接触与交往中
,我却没看见他有任何转变。他仍一如既往地谦卑、坦率、诚实。只要你跟他有超过 15
分钟以上的聊天,你自不然就会感受到那份由衷的 integrity,和这份态度带给你的舒畅
与充实。这几年间,我目击了他与 Dora 所建立的那份不仅是制作人与发行商的关系,而
是一种为了一个一致的目标而奋斗、作战的伙伴感情。发行《赛德克巴莱》前,Dora 跟
我说,影片成本高昂(在台湾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作为一名独立发行商,她应该没有
能力承担它的版权费。但没料魏导竟二话不说,还是把影片的香港版权交了给曙光。不用
我多说,从本地院商的角度而言,《赛》片几乎是一部不可能的电影——它有一个观众无
法读得出来的名字、它不但没有明星,所有主角还是台湾原居民、它的对白百分八十是台
湾土话,其余是日语;最要命的是还要分上、下集,每集的长度都超过 2 小时……但曙
光还是很认真、很落力的去宣传、推广。结果上下集加起来的票房是 500 万港币(《海
》片是 700 多万)。不很高,但以台湾片——加上上述障碍——来说,却是一个骄人的
数字。
来到《KANO》,又是另一项不可能的任务——3 小时、一样没有明星、棒球、日语
。Dora 两次让我第一时间看片。第一次是看剪接完成版,没有 CG、没调色、没做音响效
果。那次我是在‘果子电影’办公室里看的。那天我跟魏导约的是下午三点,我坐早班机
到台北,忘记了酒店中午前不让 check-in。一如既往,我出门的前一个晚上都几乎没睡
,只在飞机上小睡了不到一个小时。待到可以入住酒店时已差不多下午两时,坐出租车往
‘果子电影’途中已忍不住打瞌睡。我一直忐忑不安:要是影片看到一半我睡着了怎么办
?人家可是专诚给我特别安排的试映啊!我被带到电脑室里,戴上耳机,在一个 30 多吋
的电脑屏幕上观看。但结果是我由头到尾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被深深的吸引著。看到三
分之二,电脑不知怎地竟跳回影片开头去。正当我有点摸不著头脑时,魏导已推门进来,
找熟悉电脑操作的同事调好画面,我这才察觉原来他可能一直在房外偷看我的反应。影片
的后三分之一,我当然是哭了。不过,因为尴尬,我还是后来在返酒店途中才发短信告诉
他的。
半年后,影片终于大功告成。期间 Dora 不断找我聊天,问我有什么宣传良策。我
不做发行已久,早已跟市场脱节,想了一些点子,但相信作用也不大。影片在台湾首映,
Dora 做领队带了几名香港记者同行,因为她早就预估到影片在台湾一定反应热烈,想香
港记者们也亲身感受一下它那股热血力量。影片的 DCP 才寄抵香港,她便安排了一场试
映,要我找不同的友好测试反应。我叫了几名校内外老师和同学,个个流着眼泪走出电影
院,但没想到的是看戏中途,刘进图就在影院外不远处被凶徒斩至重伤。我们在震惊之余
,把自己与本城的急剧衰落,对比影片对台湾土地的厚实感情,和对一己信念的坚定追求
,更感受良多。
Dora 翌日给香港院商试片。下午她打电话给我,沮丧得像快要哭出来般。原来大部
分院商都反应冷淡,有人还中途离去,最后只有一条院线答应提供两家戏院放映影片。我
爱莫能助,只能安慰几句。但 Dora 却坚定地说,她还是会按照原订计划进行一切宣传活
动,希望藉著见报效果改变院商们对影片的印象和信心。接着的两个星期,她不停地安排
试片,争取口碑(我也帮手吹鸡,给她做了一场)。结果逐渐在网上和其他媒体上都聚集
了一股 momentum。影片在‘星影汇’试映杜比全景声版时(让我们给音响设计的杜笃之
欢呼三声!),她走过来跟我说,影片的放映戏院数目,已增至 19 家了!但那还是一场
硬仗,因为第一周映期后,院商为了迎接美国队长,势必大幅度缩减场次。不过她不会放
弃。魏德圣、马志翔、Akira 和一众年轻演员,将会陆续抵港宣传、打气……
The rest is (almost) history!
截至今天,《KANO》在香港的票房已经接近 400 万。Again,不算高,但
considering 所有因素,这其实已是一项小奇蹟。我觉得 Dora 确实是用 Kano 的精神
去做《KANO》的发行的,而有目共睹的,是举凡看过影片的观众,几乎没有不被影片打动
以至鼓舞、启发的。写这段文字时,Dora whatsapped 给我说要向 500 万进军。我觉得
有难度(走了个美国队长,蜘蛛侠又来了),但却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很多中六生都考
完了 DSE……
也因为这是 Kano!”
==
真的很感谢曙光公司的Dora小姐这么努力地让KANO在香港上映,
最终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口碑....
不过KANO在香港的上映也差不多到尾声了, 最终票房预估四百多万港币,
以这样的上映规模及题材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