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雷] 白米不该只是炸弹

楼主: m7413005 (小鱼)   2014-04-23 18:54:35
10年前的炸弹,充填农人的愤怒、绝望、无奈、落寞,在列车、街道、立法院和教育部旁一个个爆炸,扬起的尘埃和著米粒、纸屑飘扬,“我只是想解决农民的问题、寻找孩童的希望而已,有那么难吗?”
10年后,看着一株株从土壤中奋力拔起的向日葵朝着阳光长去,是什么激得她们活得如此用力?是大埔拆屋、桃园航空城、核四建厂、黑箱服贸...是官商勾结、贫富差距、城乡资源不均、产业发展失衡...是变形的都更怪兽、是看不见的未来,是在梦想之前,烦请你跨越一阶高过一阶的房价和物价。
10年过去,土地仍然回应不了杨儒门的控诉,只得长出一株一株向日葵,聊表沸腾的不甘。
“白米炸弹客”是部既内敛又外放的电影,平凡农家子弟的生活在政府加入WTO、开放农产品进口后遭受一连串紧密的撞击和失序,逼得他步步后退,从持续投书媒体、陈情行政部门,盼能追求土地正义和弱势照顾,直到退无可退,后方无路,“没有人是天生要让人欺负的!”倏地闪过脑海,杨儒门想起祖父母插秧时微躬的背影、死囝仔奔驰湿地所留下的脚印、无辜葬身在废土里的孩子...愤怒炼出手中17枚炸弹,他执意用自己的方式怒火燎原,但诚如搅和角所说,引爆之后,除了炸弹之外,会有任何人关心台湾的农业吗?
导演并未把杨儒门塑造成悲剧英雄,相反地,假如你从头到尾细细读来,会发现“白米炸弹客”其实是男主角心境由缺转圆、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茫茫然不知未来方向,接着目睹政府僵化的农业政策、面临财团和地方势力的勾结,更因此面对生命的失去和崩坏。杨儒门在悲痛过后,便将“唤醒政府”作为第一目标,甚至不惜冲撞体制,他此时的眼神就像是老鹰,方向笃定,并义无反顾。直至剧末,杨儒门前去自首时,外围的喧嚣于他如无物,他在社会上激起的涟漪,也就如同导演安排般,只是一幕幕快速掠过的场景,那些专家的声援、民众的恐惧、在地农产的
再崛起、政府诚恳或刻意地道歉….或许全部都不重要了,他看着彼方的自己,轻轻一笑,“已经无憾了吧。”对于未来,杨儒门已有了想像。
但我们有任何的想像了吗?在太阳花之后、在公民意识升起之后,台湾人究竟能将台湾的故事带往何方呢?
只能继续耕耘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