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学运中的电影人 /涂翔文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4-13 14:21:36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58/article/1259
独立评论 @ 天下 涂翔文
从大埔案、反核运动,到这次的太阳花学运,电影人的声音,一直是未曾消失的一股力量

小野、柯一正两位“台湾新电影”时期的战将,坚持了超过一年的“不要核四、五六运动
”,对学运同样声援支持;忙宣传新片的魏德圣,则捎来一封真挚动人的公开信,外加在
立院议场里播放《KANO》;万仁、王小棣、钮承泽、杨雅喆、叶天伦……等不同世代的导
演,全都以各自不同的发声方式,看见他们关心学运、甚至支持学生理念诉求的心声;当
然还有纪录片工作者们,一边参与、一边拚命捕捉所有现场画面的身体力行。
电影业在服贸议题上的冲击性,实质上或许不像其他产业那么强大,但关于面对中国电影
市场的压力与焦虑,台湾电影人则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因为看似乐观的浩大市场,背后
却仍有创作自由的大旗箝制。
以香港电影这十多年来的发展为例,过去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年产量动辄两百部以上
的荣景不再,“合拍片”蔚为主流,原汁原味的香港电影已经相对而言成为弱势。我们都
不希望台湾的本土电影,有一天只剩下为中国市场“接地气”的代工区,看见这一整群台
湾电影人的热情与团结力量,我宁愿乐观的相信,至少在电影创作上,台湾不至于迅速地
“香港化”。
两星期前,我和小野老师一起参加一场电影座谈会,从台湾新电影运动,谈到《海角七号
》之后的新浪潮,我们不约而同提起,虽然身处不同世代,但台湾电影人始终有一个很重
要的美学延续,那就是“写实”的力量。从《恐怖份子》、《悲情城市》、《不能没有你
》、《女朋友。男朋友》,到正在上映中的《白米炸弹客》等等,无论是重建历史、观察
社会,甚或是坚定批判,这些剧情片电影即使是虚构过的再创作,但经过时光岁月的淘洗
,似乎都远比电视上号称真实客观、新闻自由的那些矫情影像,更能真正为每一个时代留
下记忆。
这些电影创作者对真实有感,对人性有感,对生活有感,对议题有意见,对群众有热情,
对未来仍然怀抱希望。因为,如果没有锐利的观察眼光,没有理性的思考分析,没有自主
判断的信念,不可能反刍出足以打动人心的电影作品。对比于某些综艺大哥、秀场女王那
些傲慢与叫嚣式的言论,看看这群电影人在学运现场的演说,在FB上的论述与建言,我们
绝对足以想像,这场学运造成的冲击,将会如何深植他们的心中,滋养成将来的创作沃土
作者: Davidgood (我叫Jason不叫David)   2014-04-14 10:16:00
电影人真的大力支持学运,尤其杨雅喆,王小棣,柯一正
作者: Davidgood (我叫Jason不叫David)   2014-04-14 10:18:00
综艺大哥、秀场女王: 说的是徐乃哥和过气艺人熊海零
作者: Davidgood (我叫Jason不叫David)   2014-04-14 10:19:00
《女朋友。男朋友》就是以大时代学运为背景的爱情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