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末日哲学家 After The Dark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16:41:49
末日哲学家:血泪交织的春风化雨
本片片名很多,英文片名曾是 The Philosophers 后来则是 After The Dark ,中文片名
也有《末日哲学家》与《末日公投》两种翻译。看过预告片的,应该都会留下震撼的印象
:在南亚神庙与苍茫火山,老师带着一班学生面临世界末日生死存亡的抉择,展开血淋淋
的自相残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sWa2BIc1_8
还好,本片尽管有这许多暴力与末世镜头,其实都是幻想的,整个实际故事只是雅加达的
一个国际菁英高中的最后一堂哲学课,只是让课程的讨论幻化成震撼的实际影像而已,最
终没有人死伤,只有一场和平的哲学思辨而已。
哲学,是本片表面的主题,但这哲学非常简单浅显,懂哲学的不用过度期待,不懂哲学的
也不用望之却步。背后更令人省思的主题则是教育与规训,藉著这个国际菁英高中的课堂
场景,呈现年轻心灵击倒师长父权、挣脱枷锁取得独立、再和师长父权和解的成长故事。
在血淋淋的冲突表象下,这也可以是一场“春风化雨”的温情故事。
引言:哲学矛盾
本片若要说哲学家、哲学课,其实只是非常浮浅非常通俗的哲学而已,并不需要多读过什
么哲学知识,只是要回答几个通俗问题;真正读过哲学的人恐怕早就一层一层讨论这些问
题不知多少次了,不过没关系,这只是一个高中毕业少年的小小哲学讨论,任何没有读过
一丁点哲学的观众,都可以参与。课堂一开始,就带入了几个看似随机引出的老梗哲学问
题,或多或少都反应在后来的三场思维实验:
(1) 无限猴子定理 Infinite monkey theorem:给一只不识字猴子无限时间乱打键盘,总
有一天可以打出一出莎士比亚,无限时间的随机运作下任何事都有可能。
(2) 失控电车问题 Trolly problem :一辆失控电车会压死五人,你转个轨就会只压死一
人,转不转呢?这往往掀起功利主义看人命与决策的道德问题。
(3) 无知是福悖论 Ignorant bliss paradox :朋友在你紧急时能不能伸出援手?你没测
试就不知道,你测试了反而要扛着失望的包袱面对变调的友情。
老师在最后一堂课带领的最终思维实验,也是个老梗:核战爆发世界末日了,全班加老师
21 个人只有 10 人可以躲进地下碉堡一年再出来,肩负人类存续繁衍的任务,那么要投
票选出哪十个人进入呢?
这个思维实验做了三次,还都选择了非常具有异国风情的美景来让核爆登场,第一次选了
印尼东爪哇 Prambanan 神庙、第二次选了中爪哇 Mount Bromo 火山、第三次选了苏门达
腊 Belitung 小岛,都是印尼的绝美奇景。毫无意外地,这个可能很多人都做过的小思维
实验,就导向了人性与工具性的辩论。
议题一:人性与工具性
第一次实验:学生们不出所料地纯看专业选人,都是科学、建设、农业、医疗、法律这些
硬专业被选进入,其他商业、文学、艺术等都被排除。只有一个神祕的:老师是鬼牌,专
业保持神祕。最后才发现老师这鬼牌是致命王牌,不让老师进入地下碉堡,大家就只有在
碉堡里慢慢等死。
第二次实验:除了专业之外,还看了些人在专业背后的故事,同性恋、患病者、得癌症者
、不孕者等等都被排挤,除了专业还加上疾病与性别歧视的问题,也再次提醒我们歧视与
功利主义其实密不可分,同样把人当工具而不当自身有绝对价值的个人生命。这次更残酷
的是,非常着重女性的生育功能,不但男男女女要勉强配对,甚至老师还以人类存续之名
强迫杂交。碰触到了爱与性这个当代人最在意的私密角落,这个泯灭人性的功利主义更加
赤裸裸又血淋淋。而且再一次,只要事情发展不顺老师的意、老师的逻辑被辩倒,就再次
亮出老师的祕密武器,让大家全死。
第三次实验:最后一次,是学生的逆袭,这回舍弃了集体票选,改由学生们公认最具人道
关怀也最有洞察力的女主角 Petra一人决定,完全超出老师的逻辑,全部选择了看似最无
用与最边缘的人进入,甚至彼此牺牲相让,最后一群懂得生活、艺术、文学、娱乐的人们
在地下碉堡度过了滋养心灵的平静时光,一起面带笑容欣然迎接死亡;而另一半没能进入
碉堡的人们,也带着无畏自信在边缘荒岛找到了他们的世外桃源。虽然最终全死,但全体
留下了人性,努力实践了生命品质,死得其所。这个完全另类的解法让老师完全无法接受
,不愿承认这是哲学,但再也无法用他的“哲学”主导学生们的自由思考。
关于人的价值之辩论,与人的工具性思考之盲点,这都还是哲学问题,也都还是绝大多数
观众在观影时仍停留纠结的表面问题,甚至不论中文世界还是英语世界的影评也都聚焦在
这上面辩证来辩证去,然后再来批评这部片的哲学探索肤浅老套。然而,尽管“哲学”这
东西听起来好厉害有深度,我却觉得在本片只是表面而已;如果只停留在加入学生与老师
的简单哲学辩论,其实恐怕自己也不免陷入了这个辩论框架的陷阱中。
我看本片看得最过瘾的课题,其实是教育,尤其是套进自己在台湾所受的填鸭教育脉络下
,看起来更加震撼,包括更大的升学主义、文凭主义、弱肉强食。
议题二:教育的陷阱
本片最创新(要说真正首开先例当然说不上,不过表现强烈而精采)的电影表现手法,是
让简单一节在教室里的 21 人对话辩论戏码,可以脱离现实进入模拟世界,同一句话可以
前半句在现实课堂、后半句马上切换到末日核爆。一开始看预告片时我还以为真的是一部
致命的年轻学生大逃杀电影,还好这些恐怖场景都只是课堂的口头演练而已,让人在看到
各种不忍卒睹的死亡与暴力镜头时,都可以松一口气,毕竟都只是幻想嘛。
不过可怕的是,这个幻想影射回现实课堂中,竟如此真实地指涉平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
教育迷思,发生在课堂里时我们只知道生闷气却浑然不觉其恐怖,但本片真实地告诉我们
,许许多多教育的陷阱,就像末日的弱肉强食一样可怕:
1. 专业迷思:有用的硬科学存活、无用的人文艺术去死,这和我们升学主义教育中音乐
美术拿来上数学英文是一样的功利主义,和我们对理工与“三师”等专业无尽崇拜、
却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贡献嗤之以鼻,一模一样;有人以为今天这个社会早就看破了这
个迷思,但其实就连在这小小 PTT上都处处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的专业歧视。
2. 人类存续前提:专业迷思其实都基于思维实验设计中的前提任务 - 人类存续,这就
直接把眼前的 21 个个人生命全部抹杀了,让他们成为 21 个人类文明大计划的有效
率执行者而已,直接否定人身为人与生俱来的价值,终极地将个人工具化作为大使命
中的小蚂蚁。这和现行台湾教育诉求“培养企业能用的人”、“学艺术能吃饭吗”、
“工程师才是台湾需要的”等逻辑完全相同。
3. 十人限制:世界末日只能容纳少数人活下来的故事设定,就是红海思维,就是弱肉强
食的世界观,假设适者生存不适淘汰,要学生踩在别人头上竞争求存,尤其在这个菁
英中的菁英学校,老师开头就开宗明义讲了“世上大多数人只是庸庸碌碌浪费淀粉而
已,还好你们不是这些大多数人”。升学主义与文凭主义创造出的“菁英”,何尝不
是把全世界踩在脚下成就自我的神话阶级?
4. 互评机制:现在许多大学甚至高中课程的分组报告或团体作业,都采用这种外表民主
内里充满恶意的不负责任评分机制,让学生们表面花言巧语瞎掰一堆自以为是的理由
,实质在下面靠私交靠喜好靠歧视给分,不但给学生另开一扇霸凌之门,也挑拨学生
互相揭穿彼此根本不用揭穿的黑暗面,然后美其名为“让学生提早见识社会”。
5. 老师开枪:本片最戏剧化场景就是那个代表诗人的学生,他只要一说出“我是诗人”
四字,老师二话不说就是一枪。没用的人,就是没用的学生,想都不用想就要直接淘
汰的,这是极致的功利主义。这点非常似曾相识,由台湾过去的资优班与放牛班设计
、到现在的独尊大学贬低技职政策都可以看出。你我许许多多人在求学的过程中,都
曾经是老师的弃子,甚至被放弃了都没有胆子吭一声。
6. 老师的鬼牌 Wild Card:老师拥有随性的生杀大权,拥有学生所不知道的祕密武器,
拥有制定与改变游戏规则的终极权力,拥有最终决定一切命运的关键密码;“鬼牌”
就是神的伪装,老师就是神,不容学生质疑;第一次质疑,就是你们自己找死;第二
次不质疑了却倔将不听老师的话,就由老师亲手让你们全死。反应在现实,就是老师
给分的生杀大权:报告要过论文要过分数要 B+ 以上才能申请好大学,就是老师我的
终极武器,就算被学生挑战甚至被学生辩倒,整死学生就像捏死蚂蚁一样简单。
以上这些本片的思维实验指涉教育现象的隐喻,通通都是老生常谈,不用看这么一部电影
大家早就都知道了,不过本片震撼之处就在于:用世界末日的残酷直指教育的血腥,菁英
老师轻描淡写地排除学生,就如把学生推入世界末日般惊悚;菁英老师被质疑就随性杀人
,就如随性用分数定人生死般地致命。
议题三:少年成长的第一课
尽管在前两次思维实验中,老师都赢了,学生都死定了,但在第三次思维实验中学生根本
地放弃了功利主义专业、人类存续任务、弱肉强食的十人限制、甚至暗潮汹涌挑拨离间的
互评机制,完全无畏老师无尽的扣分与枪口威胁,走出老师的菁英逻辑完全想像不到的路
子,甚至完全放弃生存,转而追求末日的生命品质,最后带着满足笑容一起死去。彻底跳
出了老师的游戏规则与菁英思考。
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就是学够了基础知识后,开始打破老师的教条、打破既有知识的框架
,不论是要像女主角一样在正规战场以所学知识正面迎击,还是要像小配角“薯条哥”一
样用促狭的恶搞侧面拆解,都好。高中毕业要上大学了,过往跟着老师学习跟着老师思考
照着老师规则走的学生们,终于要跨过这个令人犹豫又徬徨的一关,挑战了权威,才能开
始无畏无限独立思考的新人生。
现实中若有一群国际菁英少年,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有本事做到这一点,抑或他们的修为
差不多就是本片少年学生们这种等级,因为“菁英少年”这个阶层本身就或多或少是被保
守大人创造出来、喂养出来的,要挑战将他们拱为菁英的既有结构,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容
易的事。
不过我相信,在西方与世界各地许多较开明的学校,自小的基础生活哲学训练恐怕可以让
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就已经跨越这一关。至于对我们一直被升学主义与文凭主义压抑、从来
不被鼓励思辨也不被鼓励探索自己的台湾中学生(仅概述广泛现象,并不排斥有许多例外
的存在)来说,倒是个铺梗够简单、剧情也够冲撞的入门电影。
而电影最后,镜头倏地由老师对学生的猫捉老鼠实验游戏,转向由女主角的眼睛来观看老
师了。这个最后一课,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个讨厌的、无聊的、恶意的最后一课,与老师的
最后一天见面,许许多多人带着鄙夷不屑的眼光冷冷地向他说再见。这时突然觉得老师很
可怜,设定严苛游戏规则的老师,自己反而是这个严苛体制下唯一逃不出去的受害者。
议题四:老师成长的最后一课
由女主角 Petra温情的眼光重新看一次老师,其实老师冷酷的外表下非常脆弱。一方面老
师有对学生未来成就的菁英执著,尽管希望学生独立思考却又不忍见到学生误入歧途,这
是属于许许多多老师的恨铁不成钢。但反过来想想:学生走的其他道路为什么就是歧途?
学生为何一定要成为老师眼中的钢?就像台湾升学主义中许多老师为学生不够用功、成绩
不够、考不上好学校而扼腕,一模一样,最终只是老师自己跨不去的心理难关。老师的成
功过去只是代表他在这个残酷升学游戏中胜利了,但他从来没有挣脱过这个游戏的无尽枷
锁。
另一方面,老师与女主角 Petra的师生恋在最后终于带出,尽管这种剧情有点洒狗血,但
也带出了“恨铁不成钢”这个情感的极致:“妳是最棒的好学生,妳怎么可以跟那个功课
烂又迟到的坏学生在一起?只有我能匹配妳呀!”反应在现实世界,就是许多对子女恋情
横加阻挠的父母、或是三令五申禁止学生谈恋爱的老师,总是说“他配不上你”或“别谈
恋爱荒废了课业”,其实都只是父母老师自己心中无法脱离那个菁英想像的枷锁而已。
当然,父母老师都还是爱学生的。知道得意门生 Petra还是坚定地走向自己不认可的道路
、也还是要继续和坏学生在一起时,只叹了口气,给她一个亲切的笑容,嘘寒问暖叮咛一
番,也给了自己不看好的小情侣一个祝福。最后还是心灵自由的年轻学生 Petra更为大器
,不管老师表现得如何专断暴虐,她看得到老师的爱心也能心怀感谢给予老师一吻 - 不
伦师生恋是有点洒狗血,不过这一吻代表的只是“不论如何,谢谢老师”。
严师总是嘴硬的,当女学生气愤地告诉老师“我不想带着对你的负面回忆毕业”时,老师
居然冷酷地答道“我才不管你对我有什么回忆,我只要你学习思考”。本片最后一幕,是
学年结束人去楼空的校舍,只剩老师孤独的身影,还莫名其妙地给了老师两种版本的结局
:一个是举枪自杀,一个是回想 Petra 的温柔笑容。
这是年复一年送走一批批学生的老师之落寞:我自诩作育英才、我自诩春风化雨,却徒劳
一场,不但没把学生教成理想的“菁英”,还惹得学生厌恶鄙弃拂袖而去。不过到头来,
这样残酷的铁血教育仍然帮助了学生懂得抵抗权威,这是挣脱枷锁独立思考的成长;而表
面鄙弃老师离去的学生,也会带着点滴感念,微笑在心头。
作者: goldberg123 (SmallHanWinchest)   2014-03-24 16:56:00
这部好看耶,有玩桌游的感觉
作者: hydeeric2002 (大頭)   2014-03-24 17:53:00
我觉得不好看,后面跟本是看谁嘴砲谁就赢...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4 18:10:00
蛮吸引人的
作者: jetalpha (月迷風影)   2014-03-24 18:21:00
感谢分享
作者: vidoci   2014-03-24 19:00:00
后面确实差了 这是合作不和谐的自然结果
作者: Niown (Niown)   2014-03-24 20:48:00
老师的角色很矛盾,最有逻辑的人却是生存者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1:20:00
我没觉得老师矛盾耶,因为我压根不觉得他照逻辑办事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1:21:00
他只是玩逻辑给学生出难题罢了
作者: goodevening (小玮柏)   2014-03-24 21:49:00
电影不好看,但是原po写的很好
作者: kc001234 (嗨)   2014-03-24 22:09:00
电影烂尾无误
作者: angellll (長尾巴的天使)   2014-03-24 23:20:00
演电影演爽的而已 美国的国难计画优先保障的人员就是老师一开始的人选XD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4 23:56:00
本片就是拍给楼上你看的呀 :)
作者: iceskycoldly (快快乐乐疯下去)   2014-03-25 00:31:00
后半的力道的确没有前半强 但有些画面手法还不错整体来说还满喜欢这部的! 可以推荐一下!
作者: a5378623 (黑云)   2014-03-25 03:21:00
超烂,后段处里根本只是嘴砲
作者: kelsey0429   2014-03-25 11:03:00
被写到好想看这部片!原po文章写很好!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5 11:27:00
敬佩楼上不怕雷文!本片的确值得一看,尽管许多演技与剧情细节未尽完美,只要带着自由的想像力,也可以尽情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5 11:28:00
欣赏它并接受它的启发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6 09:33:00
一开始就觉得很烂了= =搞什么有十个角色根本插花的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3-26 09:34:00
完全没有任何铺陈挣扎就挂了 这样很哲学吗?说错是11个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6 11:41:00
如果还把本片的重点放在哲学,那也许就被本片唬弄了。
作者: wavek (狗猫猫 m(OvO)m)   2014-03-27 17:37:00
太过于着重哲学会觉得是满烂的片 很多地方都很牵强
作者: ymj1123 (YMJ)   2014-03-28 17:40:00
电影整体还算好看,但烂尾无误XDD 烂到都想想翻桌惹~~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3-29 03:27:00
我只能说:结尾回到老师身上,不是大家所期待的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29:00
结局部分应该是有三个版本才对?1. 吃三明治、2. 自杀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0:00
、3. 回想女主角,似乎是为了对应三次实验?但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涵意就是……。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3:00
这部我是觉得超难看,或许哲学不是重点,但既然实验以此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8:00
为名,那就算没有很深刻的内涵,但至少别让他失去初衷。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39:00
问题三次实验除了选人部分有其用意外,后面的生活都太过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1:00
于脑补,特别是第3次部分,防偷枪耍心机那边实在挺可笑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4:00
的,这根本是在玩TRPG跑团吧……。对照后面Chips讲一王六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46:00
后,为了自肥就随便掰了三个死法将其他男性赐死,以便假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2:00
想可成立,实在挺讽刺的。比起为了大义(人类存亡)进行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5:00
NO SENSE实验,仅为个人欲望而进行的构想,逻辑完整性还
作者: watasiku (Do My Best)   2014-04-21 03:56:00
比较强,更突显了这片的失败之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