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评]KANO:半部好戏
http://tinyurl.com/kvp8hcb 好读版
MyScore:6.7
冲著魏德圣导演的名号要看电影‘KANO’的人要注意了!电影KANO导演是马志翔,魏导主
要的角色是监制。监制对本片涉入程度多寡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多数是大方向的提点,所
以观影前需以‘观看新导演作品’的心态进戏院,才不致与期待有过大的落差。
当然,不是新导演就一定有什么问题。电影‘KANO’开场戏的基隆港,带出火车,渡轮的
大型布景,还有一群日据时期的新兵服饰,让人想起电影‘海角七号’情书的延续。而
1931年日本统治时期,所有演员多数都可操著流利的日本话,也让人看出如‘赛德克巴莱
’在语言上坚持时代背景的坚持,都有延续魏导风格的传承意味,投资规模与用心程度也
显而易见。
从大至嘉义街景的场景搭建,嘉义动员人力的规模,甲子园球场的塑造,小至甲子员球员
开幕进场动作,首名打者与比赛终了必备的警报声,都有一定水准的合格表现(虽然甲子
园球场观众席仍有动画比例配置的视觉瑕疵)。演员选择不采用观众熟悉的脸孔(例如:林
美秀之类的老面孔),多数使用日本人与素人,也让那个久远又陌生的年代,有了更多挥
洒的可能性。电影‘KANO’采用学生球员为主体的策略,也让这部棒球电影的球技骨干,
得以充分的支撑。饰演主战投手吴明捷的曹佑宁,能相当正确且具美感地演出大车轮投球
姿势,饰演强棒苏正生的陈劲宏,打击姿势也有可说服人的主砲架势,这可不是一般奶油
小生可做得来的。所以,详实考据,忠实呈现,从场景或演出的细节还原当时时代的氛围
,都是‘KANO’相当突出的优点,尤其在台湾这个没有成熟电影产业的环境,这部电影在
视觉与听觉上呈现的成绩,都相当值得肯定。
这部电影的前段,所有元素尚控制在合理范围,也让人不禁对导演马志翔刮目相看,但越
到中后段越发现,电影的企图太大,想说得的主题太多,影片后段又发狂/失控般地大洒
投手吴明捷手指破皮又肯坚持到底的狗血(注:所为狗血,指的是常反复见于各类戏剧,
略显煽情的戏剧表现手法,于真实球员的表现无关),使得电影质感在末段有如大怒神般
,失速坠跌成如‘天后之战’、‘球爱天空’等级的棒球励志电影,只胜在少了些廉价的
嬉笑怒骂,真是相当可惜…。
将棒球观念转为人生哲理,是从汗水血性中提炼升华的方式,电影大谈谈种木瓜理论,两
次可以,三次就嫌多,尤其是冠军赛关键时刻,吴明捷手伤亟欲坚持,其它球员出来提点
老师?似乎也未尽合理;甲子园冠军赛里的叙事节奏,呈现一如偶像剧般的格局,剪辑零
乱与不合情宜的情绪反应穿插,都一再拖累电影进行的顺畅感。札幌强投锭住选手,身为
败军之将,面对恐惧与挫折,以及心态上对嘉农的折服,理应让编导有更大的挥洒空间…
,但面对吴明捷对赠球的冷漠,他仍愿继续成为死忠支持者的心理历程,恐怕不是和挑拨
族群议题的日本记者喊喊‘英雄战场,天下嘉农’口号就能交代清楚的。而这部电影到底
想谈的是:嘉农的棒球与土地连结?还是近藤教练与嘉农的不放弃精神?还是嘉农的三族
共合,棒球是选球共同的语言?还是青梅竹马的小小情缘?还是贩卖纯粹的棒球热血励志
?由于导演想讲的太多,其实有点暧昧难明,还是得看观者如何接收与感知了…。
对于看了多年日职的我而言,1931年代实在是太遥远,那一代的日职选手是不可能熟悉的
,嘉农的故事我曾听说,但唯一听过的选手是吴波(电影里爱打棒球的青少年),后改名吴
征昌,赴日加入巨人队,这也是少数台湾人能进日职,甚至登上名人堂的优秀球员,这样
重要的人物,虽不是当年上场选手,KANO里自然也不会遗漏他的。
而令人讶异的是,那个年代的省中居然都有棒球队,连我的高中母校都有(而且还是强队
?),这跟笔者高中时担任垒球社干部,但因场地因素而几乎被废社的状况,显见台/日的
棒球风气实在相去甚远。日本高校野球的蓬勃,绝非台湾可以相比,每年数万名高校选手
打球后,虽多数无法成为职棒球员,但事业成功者可以回馈棒球,稳健生活者可以继续当
死忠球迷,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才有从基层到职业一路而上的健全体系,基础雄厚,球员
也才有对抗黑金与赌博诱惑的能力,台湾球迷也才不会一再习惯于几年就循环一次的职棒
签赌兴衰。
甲子园的青春/斗志与热情总是最感动人的,怀抱着梦想进军甲子园,是许多日本男人年
少时最单纯也最天真的渴望。我喜欢看甲子园,喜欢那种纯粹,那种赢者笑着唱校歌,输
者哭着扒土回家的干脆。我渴望着唱着‘大海苍苍,高山昂昂…’的感动,即使高校生涯
已远,人生已不复得…。我也渴望着未来有一部真正优秀的‘甲子园电影’,谈谈92年星
陵高校永远获得敬远的松井秀喜,谈谈宰制高中球坛的森尾和贵为何最终无缘职棒,谈谈
06年田中将大与斋藤佑树的宿命对决,以及多年后的迥然不同的野球人生…。人生很多的
滋味,其实都在那颗红线球上演的故事里,都得以浅尝,得以挖掘…。
Kafel Chang 卡费罗 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