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是好的” 这是魏导前一阵子针对KANO的一些批评作出的回应。
KANO刚散场,心中被很多感动堆满,一时之间难以理清,这时我心中想起了魏导的这一句
话,解释了那说不出来的感动,以及前面有人提及的缺少的醍醐味。
知道魏导超过十年,从他筹拍<赛德克.巴莱>开始,到现在的KANO,以及可能的未来会出
现的<台湾三部曲>,魏导的野心是显而易见的;
他期待能将电影从娱乐及艺术扩展出更广泛的可能性,借由纪实的影像来记录、唤起深藏
在这片土地深处,却曾经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历史;
进而在浅显处,让人得到娱乐;深一点点,让人认识自己的家乡更多;
更进一步,建构出专属于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的凝聚力、共识,
或是笼统地一种民族主义;
不属于大中国,不属于荷兰,不属于日本,不属于本省、外省、或是原住民,而是属于
这个岛屿的每一份子;
如同美国作为一个大镕鑪,不同肤色,语言,种族的人们都因为居住的新大陆称自己是美
国人,魏导想要告诉大家的讯息是,这片岛屿上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不同的国族想像,不同的语言文化,但同样地都是台湾人,
一样是岛屿,但绝不是香港人或菲律宾人。
这是魏导的格局与气魄,但也同时是他的限制;
任何一条信念本质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只要它有优点,便必然会产生相对应的缺点;
坚持要在电影的场景、考据、甚至叙事上保持超然与客观,
同时就扼杀了电影重新创造与解读的权力与特色,
因此如前文有人提过的,当史料明确地记载着迎接球队的人喊了三声万岁,
那电影中就不能是一声,二声,或是换个更有气势说法;
换作是昆汀.塔伦提诺,他就没有这个包袱;
在恶棍特工中他可以大胆地创造希特勒是被杀死在电影院中,
仿佛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另一个事件,但同时因强烈明显的虚构成分,
而强调出了他对于纳粹的厌恶与抨击。
然而魏导没有办法,他说“真的就是好的”,受限于此,又没有足够多的史料及多观点的
诠释,造成了<赛德克.巴莱>既使人赞赏,但又令人婉惜的结果。
KANO有着同样的问题,但幸而导演是马志翔,在相当的成分上将魏导的包袱抽离了,
反而让KANO成为一个结构完整,剧情连贯的作品;
不过作为编剧,魏导仍然将这个信念的优缺点同时带入KANO当中。
先说优点,如同前面许多人提到的,考据完整,服装,道具,场景,发生的事件,包括比
数也都尽善尽美地呈现出最客观的样子。
再说缺点,由于是由现有史料的回推及再现,对于角色的深度及鲜明感都不足;
我们很难产生相应的共鸣;
以主角吴明捷来说,他的初恋中含蓄的情感和失恋时无奈的悲哀都显得不够深刻;
撒狗血一点,或许女生离去时对吴说
“现实中我们不能在一起,但我很喜欢你打球的样子,我会关心你的比赛,
想像你每一个球都是为了我而投。”
光是这样的改编就可以将一件单纯的事实带入新的意义;
但魏导选择了放弃,他把诠解的权力丢还给观众,
所以我们可以更自由地解读,吴要这么拼是为了自己、荣誉、或者真的是为了个女人。
只不过,电影对大众来说就是花钱买快乐,不是买学位或买知识;
魏导这样的坚持必定会限制了市场的广度,
举个真实的情况,我看了<烈火焚身 Incendies>后我跟家人说这部电影真是好看,
像是伊底帕斯悲剧的引申;强烈而无奈的悲剧洗涤升华了心灵的情感;
但结论是他们一点都不喜欢,觉得太闷;另一方面跟我说韩剧的<拜托小姐>很好看。
在KANO中,魏导在编剧上力求客观地重现,
尽可能地要表现出一群高中生年纪的小男生们单纯地拼斗的模样;
而对于这个存在的现象,魏导终于用一个小故事(笑话?)让我们明白他心中的想法;
那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要如何种出又大又甜的木瓜的小插曲;
略嫌露骨地,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困境中,没有退路的情况下,
人会尽己所能地将自己潜藏的一切都激发;
这样的意志,连带地会带动同伴(木瓜树)的底蕴,鼓舞出相同的能量;
而这份能量的表现,就是最珍贵的宝物(又大又甜的木瓜);
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
或许也是魏导借由这样的编排在讲自己;
对魏导的了解多一些的朋友会知道,包括<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在筹备拍摄的期间
发生了多少困难,有多少人否定他、嘲笑他,而他才是被钉了根钉子的木瓜树,
拼了命地要开花结果;进而带动了其他的木瓜树也产生更大更甜的果实;
就像导演KANO的头号功臣马志翔;
有在关心国片的朋友会知道,这十年来国片的质与量进步的幅度有多么惊人,
而我们观众,则是吃著又大又甜的木瓜的人们。
虽然,就我而言,最让我感动的部分与魏导所看见的不同;
最触动我的场景是吴投出了一连串的坏球送了对方二分外加满垒的情况下,
队友没有抛弃他,教练也没有撤换他;
这绝对是万分难得的情义,试想真实的世界,就以棒球来说,
在胜负关键的时刻投手连投了六个保送,会有多少键盘教练在那里说早该换人了,
输了刚好之类冷嘲热讽的话;
但吴的队友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一同鼓励他,要他投直球,防守交给我们;
当小里从原本要吴顾全大局换投下场,到第一个发声要他投直球这样子的转换,
就已经超越胜负的格局了;
我很感动,在人生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当吴,
拼死也要再赌一把,也要将自己完全燃烧;
但很少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当小里,鼓励著这些傻子再多走一哩路;
而最让人动容的,是这件事是真的发生过的,不是导演或编剧虚构出来的幻象;
所以或许,魏导说得也没错,
“真的就是好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队员们三次的落泪,
第一次的不甘心,第二次的喜悦,以及第三次混合了输与赢的复杂情感,
藉著画面反复地辩证,丰富了电影的深度与层次感,
这在国内甚至大多数国外的电影都是少见的高水准编剧格局。
文章不小心打得太长,如果说只是想按END看是不是值得去戏院看的人,
我会很真心地推荐,三个小时有点久,
但无论你只是想买个轻松愉快,想看个好故事,想对台湾的历史了解更多,
或是把电影当教科书在研读的人,都会找到自己想看的一部分,并获得升华,
也很期待以后其他台湾出品的电影,包括魏导的<台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