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种想要把现在感觉立刻写下的心情。
身为一个嘉义人,今天一路参加KANO在市区的游行,
再到棒球场内看了KANO的首映,只是单纯喜欢看电影并不专业的我,
试着尽量不爆雷,用简单方式让更多人知道KANO给我的感动。
今天游行时,有一位市区国小棒球队的小朋友上台致词,
虽然难免紧张与生涩,但最后,面对着马路上满满的人,
他说:“我要变得很强,我要变得很强很强,
我要加入职棒,我要代表国家队,我要去打美国大联盟。”
这就是运动,全心投入且毫无保留,很容易让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而被打动。
其实在地方上算是从小耳闻的故事,加上小时打过棒球,
所以当初一听说魏导在构想要拍这部电影便非常期待,
加上后来愿意让打过少棒的马志翔导演来导这部片,
敬佩魏导大器的同时,更是让对本片的期待加倍再加倍,
因为亲身打过并热爱的运动,处理起来一定更加深刻,较抓得住精髓且更能打动人。
片中演员也是请真正的学生选手们来演,动作实在非常到位,
大幅提升了整部片的可看性、完成度与说服力。
因为难得有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搬上大萤幕,那种感觉难以言喻,
虽然是个完全没经历过的年代,但因为和土地有所连结,期待同时却充满好奇,
那样今昔对比的心境略带违和,却非常贴近而又真实。
棒球场内的天气微凉,一片漆黑只有夜色中隐约透著球场的轮廓,
抬头甚至看得到星星,最后灯亮起,眼前就是垒包与红土,
真的有种想跳进场内跑垒一圈的冲动。
这两年多来持续关注电影拍摄的状况,听到终于杀青时很开心,
但当知道离上映还有十个月时差点崩溃,觉得时间过得超慢,
一度想去看嘉义拍摄中的片场,怕破坏乐趣还是硬著头皮忍了下来。
最后,果子电影团队延续一贯的风格,
愿意考据史实并不惜成本,在细节上有所坚持。
成果也带来了非常有说服力的品质,将故事说得丰富、细腻、到位且动人,
加上负责编剧、监制的魏导这次在剧本和内容的取舍也有所进步,呈现出很棒的效果,
马志翔导演更是将整部电影处理得很流畅,第一部长片特别值得肯定。
本片的故事与结局忠于当代并原貌呈现,
平铺直叙地让观众参与球员们一年多来的苦练与比赛过程,
简单参杂些时空上的顺倒叙,配合恰如其分的笑点和小插曲,
偶而穿插几句台语,感觉就像平时会发生在周遭你我身边那样的亲切。
一种温暖自然的风格连贯全场,配上比赛时的激昂澎湃,
眼泪很容易不自觉落下,却又舍不得因擦拭错失任一个画面,
整体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三小时一点也不觉得太长。
同时片中带到了嘉南大圳的部分,
巧妙地将同一块土地上的同一群人们,用两则美丽故事连结,
藉农人对兴建大圳的质疑与不看好,仍持续耕作,努力生活;
衬托三族共和的嘉农球员们初期没赢过球却天天喊甲子园,
尽管受到身旁人们的嘲讽与挑衅,依旧埋头苦练;
施工技师人在异乡却全力建设,期望完成庞大工程造福一同生活的人民。
一场天灾,有人身体受伤,施工受阻;有人作物泡汤,心血尽失;
也有人遭逢打击,求助无门;有人蒙受戏谑,脸肿鼻青,
更是说明了在这土地上,你我不分族群,结果将一起接受,一起承担。
到最后大圳完成,水库终于开通,
这份精神也一同灌溉,一同滋长,并随着球队一战又一战的胜利,
将同块土地的人民如水流入渠道般紧紧结合在一起。
唤起人们的热情与对家乡国族的认同,一起关心每一颗球,每一场比赛,
到最后永不放弃,跨越种族,让整座城市沸腾,整个甲子园球场为其感动的天下嘉农。
这放下种族、国籍、背景,单纯为共同目标奋斗的精神,
不只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打动了日本作家菊池宽,
更进入街道巷弄,传送到每人日常生活。
灌溉属于这块土地人们的血脉,成为彼此的共同记忆。
当年的嘉义市容非常美丽,充满名符“画都”的艺文气息,
富风格且人文风味独具的建筑林立,和今日现状一对比不免感慨。
我们脚踩同一块土地,曾经为了一颗球一起尖叫,一起掉泪,
在这一同成长,一同欢笑,一起经历每件事,
一起拥有许多矛盾、遗憾,却也值得骄傲的记忆。
唯有这块土地的人民不论背景与族群,别看轻自己并齐心努力,
勇于承受苦痛和艰辛,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地咬牙坚持,
才能赢得国际各国家尊敬,发自内心为我们呐喊,
而我真心盼望结满金黄稻穗的那一天。
我们是嘉农,来自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