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血,释放正义的猛兽──Dredd
※※
一个失落的巨城,一个混乱的街区。
两个特警,两把枪,两百层楼,他们能杀死多少坏人?
……
原订2012年上映的《Dredd》,台湾发行商翻译为《超时空战警3D》。但可惜这部电
影后来在CP和MDC的官司纠纷中被牺牲,发行时间无限期延后。现在台湾观众想看到这部
电影,或许可以找找看香港或大陆的DVD版本,本片的港译为《新特警判官3D》,陆译则
是《特警判官》。当然,如果英文程度好的话,直接上亚马逊订购英文版的蓝光影碟也是
极好的选择。总之,台湾现在似乎已经放弃院线上映了,直接播映在电视,如果想看没有
被电视尺度删减的版本,可能就找找影碟吧。
《Dredd》是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我个人对漫画原作了解不多,以下的剧情与心得分
享纯粹从是电影的观后感想。称不上评论,只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并希望这部评价出色但没获得票房肯定的好电影,真的能够顺利的拍成续集。﹝目前网络
上已经有连署希望续集上映的网站,相关粉丝页有五万多人按赞。﹞
所以,《Dredd》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Dredd》的时空背景建立在被诅咒的未来,八亿人口居住在一个横跨波士顿与华府
,被称为“巨城一号”﹝Mega-City One﹞的超大型都市。都市内充满犯罪与暴力,帮派
拥枪自重,执法机关无力管辖,犯罪大量产生,治安败坏至极……于是“判官”被赋予了
至高无上的执法权力,他们身兼法官、陪审团与刽子手,同时是保卫人民的警察,也是制
裁罪恶的法律维护者。
本作主角Dredd就是巨城一号的传奇判官,他嫉恶如仇并且熟习法典,以正义为所做
所为的唯一依归。非常有趣的是,Dredd这个角色从电影开始到结束都戴着判官的头盔,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露出真面目。根据原作的设定,Dredd不露脸的原则,是因为他代表的
是某种正义的概念,而这种概念“不应该有一张清楚、形象鲜明的面孔”。
或许可以这么说,Dredd呼应了一种信念,一种充满愤恨与怒气的狂暴之力,他是正
义的,但他同时也让人害怕。他的眼中没有灰色地带,“凡恶人,皆可杀”的信念让这个
角色的正义并不像蝙蝠侠或美国队长一类的英雄角色一样充满包袱。相反的,他的愤怒与
凶恶让他充满力量,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正义的化身,更是充满焦躁,随时都会“越界”的
恐怖力量。当然,Dredd对法律的拥护让他不至于成为一个私刑者,但法律赋予他的至高
权力又让他拥有比私刑者更高水准的制裁力量。
《Dredd》一作的故事主轴即是以同名主角“Dredd”的视角出发,借由他带领新手判
官﹝Rookie﹞Anderson前往被帮派控制的两百层居住型大楼“Peach Trees”大开杀戒的
故事,我们亲眼见证“巨城一号”的一天,见证一场正义与罪恶的拉扯,从开头跟结尾,
我们可以轻易看出这一整天的杀戮不过只是“巨城一号”的正常景像,它不是什么拯救世
界的大救援,更不是什么憾动宇宙的外星人防卫战,它的故事格局“不大”,但也因为这
样,我们更能从中看出“巨城一号”在铁与血之中的正邪对抗。那是极为迷人的概念。
Dredd这个角色,充满了老式动作英雄的风范。他的正义与狂暴是完美的开火动机,
面对犯罪当机立断毫不留情,他的枪火底下毫无怜悯,但依旧选择只对青少年犯罪者发射
晕眩弹,而将最猛烈的砲火保留给那些离弃正义的迷途灵魂。Dredd不但在动作上狠劲十
足,他同时也保有一些老派动作英雄的幽默感,当然,他戴着头盔,不茍言笑,所以你会
疑惑他到底有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但这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他依旧会在关键时刻,用中
气十足的嗓音唸几句吐槽。
这样的角色,呼应了《Dredd》一作迷人的影像风格。强烈的写实暴力和血腥,却又
带点莫名的迷幻,我们看到他一枪又一枪的打穿犯罪者的脑袋和身躯,用各种枪砲火药杀
光挡在眼前的杂鱼。而《Dredd》一作更保有某种未修饰的暴力,其实这是一部相当的险
棋,它并不迎合主流市场的口味,而是选择某种极端的方式去表达电影中的冷血世界。我
们看到无辜民众的尸体瘫软的倒在路旁,被清洁机器的刷子碾过;我们看到被剥皮的罪犯
从两百层楼高的地方坠下,还不忘将尸布掀开来重新定义什么叫“血肉模糊”。
不要说儿童不宜,这很明显已经不是儿童不儿童的问题了。﹝好吧,我承认我也还没
满18岁,不过台湾就没上映啊,我是看国外的影碟,应该不归台湾分级制度管吧?﹞
电影中出现一种新型态的毒品,让周围时间变慢,并表现出迷幻且色彩鲜艳的影像风
格。这是一个有趣的尝试,它让电影的世界变得相当不真实,却又点到为止,只起了点缀
作用而不喧宾夺主,电影中大多的场面依然是在写实的环境下进行。
把话题拉回前头,我们看到新手判官Anderson。她是一个变种人,拥有透视人心的超
能力。而她加入判官行列的原因,是某种尝试“改变巨城一号”的理想。﹝“Yes, I
believe I can make a difference.”﹞有趣的是,我们看到Dredd在听完她的理想后并
没多作批判,而是以“令人钦佩”来作回应。﹝“Admirable.”﹞
当然,在开头,这样的回应多少有点尖锐甚至可能包含不以为然。但我们可以慢慢看
到的是,Anderson拥有某种Dredd缺乏的特质。她多了一些怜悯,她或许没有像Dredd看遍
巨城一号的腐败,但也正因如此,她对人性仍然保有希望。在两次的道德判断中,
Anderson终于认清自己的理想,并做出了与Dredd截然不同的决定。她保留了正邪之间的
灰色地带,很有趣的是,Dredd在结尾的评定中也接受了Anderson的特质。
在Dredd的纯粹正义中加入了Anderson的质疑,也让《Dredd》多了一点剧情引发的乐
趣。
在“Peach Trees”,一个叫做Ma-Ma的女毒枭控制了整栋大楼。Dredd与Anderson必
须在两百层楼的罪犯中设法生存,其中还加入了押解罪犯这个不确定因素。虽然这样的故
事听起来与印尼动作电影《全面突袭》有些相似,但据IMDB上的资料表示,《Dredd》的
剧本概念早于2008年就完成了,并无抄袭的可能性。
看到Ma-Ma,她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残暴罪犯。差别在于她是一个女性,这是很有趣的
设定,在Lena Headey的强势诠释下,这个角色相当有说服力,但可惜的是电影本身除了
耍狠之外并无给她太多表现机会。但这不影响剧情的精彩度,在Ma-Ma的带领之下,整个
“Peach Trees”确实充满了异样的犯罪气息。她让人相信那确实是一个肮脏街区,且让
人相信整个巨城一号还会有更多一样的街区。或许,在叛变判官的比喻中,我们可以对巨
城一号有更多了解。“这城市像是一个绞肉机,人们从一端进去,肉从另外一端出来。”
其实,整部电影有一个很打动我的点,但在导演有意无意的未强调之下,它并不是一
个很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在Dredd与Anderson用炸墙方式逃离Ma-Ma的机枪扫射时,
Dredd尝试联络中心,而镜头带到Anderson一步一步走向冷风吹袭的天台边,表情充满迷
惘的看着夜空下巨城一号的无数街区。不只“Peach Trees”,巨城一号还有上千上百个
一模一样的罪恶居所,我们看到Anderson的金发随风飘荡,而后转身,再度望向Dredd。
或许我终究无法得知,在那一刻,Anderson到底想的是什么。但不能否认,那个绚烂
夜空下的孤独正义之景,已经完完全全的掳获了我的心。
……
文章的最后,我们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吧,总共64个。
Doesn't matter, had judge.
※※
网志图文版:http://orangecat1027.pixnet.net/blog/post/50389050
今晚九点STARMOVIE要播映这部电影,所以特别把之前写的文章PO上来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