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暑假作业

楼主: Deadshot465 (十三)   2013-12-09 11:40:49
这篇算是小弟在电影板上的第一篇文章。
我并不算是个很常看电影的人,导演很有名,但我对他也说不上是熟悉,
而其实一开始就知道这部片并不是走商业片的取向,
他的确也绝对不算是烂片——虽然跟自己想像中的还是有点落差,
总有些地方感觉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即使从头看到尾,也很难保证自己完全没有漏看到任何东西,
所以如果有不妥或不足的地方还希望板友们能不吝提供意见。
微防雷
暑假作业这部片,个人感觉算是可圈可点。
首先屈尺的风景真的很美,在导演的拍摄下,在都市生活惯了,
还真的有点难想像离台北市不远处就有这样一个漂亮的地方。
国小生活的写照,像是放学时间道声再见,下课时间一同出去玩耍等场景,
也让人有种“啊,我以前也是这样呢”的怀念感。
此外,剧中的不少笑点,可能是我笑点本来就不高的关系,看下来其实真的挺有趣的,
不会有种冷场或很难笑的感觉。
整部片的剧情,就在故事设定的背景下展开,我想也不必赘述太多,
小宝的父母要离婚,与讨厌的妹妹先后被送到独居的爷爷居住的地方度过暑假,
他所要面临的暑假作业与课题,不仅侷限于实质上真正的暑假作业,
更多的是适应这种乡下的生活、顽固的爷爷所坚持的传统、
与和自己在截然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同学间的互动、面临双亲离异的问题等等,
故事就是以这些为主轴开始发展,而姑且不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至少我认为我大概可以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意义,以及何谓真正的“暑假作业”。
这部片其实在中间以前,就我那场来说,包含我在内,观众的反应其实都是还不错的,
笑点比较多,情感的描写很细腻,小宝的戏份多,即使不需要大量的台词与对白,
也可以从他的表情和周遭的互动窥视到他内心的情绪。
然而,在片子到了中间之后,
整部片的叙事风格和拍摄手法却走向了不是很合我胃口的方向。
其实就跟板上已经有的几篇雷文一样,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一个个短暂的场景和画面,
它们之间的连结性开始让我感到有点薄弱。
我可以体会导演似乎想要借由不同时空背景下种种画面的呈现或对比来传达的讯息,
但是许多环节的交代不清,让人有种支离破碎、稍嫌多余而不是那么洗练的感觉。
像是板上已经有人提到的老师跟爷爷之间的关系,
虽然大概有所猜想,但直到爷爷说出“她是我女儿”才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而在这之前让人看到的却只是爷爷对老师莫名其妙地破口大骂,
且对于老师离婚的事情(即便那或许不是剧情的重点)、对象是谁、爷爷为何反对、
老师不是来寻求原谅等等,影片的着墨却甚少,
让我当下有种:“喔,两个人有问题,呃...然后?”的感觉,
更不用说为什么妹妹那么地不认识应该是自己姑姑的老师;
电影当时的宣传是提到小宝从一个都市生活出来的小男孩,
在跟同学的互动与乡下的生活中逐步走出户外,
但这部分导演似乎只是大量地使用了玩耍、回家睡觉、玩耍、再玩耍的画面轻轻带过,
从每天一副苦瓜脸的男孩,突然就摇身一变变成在跟同学玩时笑开怀的小男孩,
法文剧在片中本来以为很重要,但其实真的我也觉得不是那么重要,
尤其戏剧演出时台下的许多人还一脸无聊的表情,
画面突然就又切到老师问他们开不开心,让人感觉很是莫名,
也许小学生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跟同学打成一片,
那或许是我个人的问题,我还是觉得这在描述小宝心境的转变上,连结还是有点薄弱;
大熊家的生活场景与画面,我大概也可以认同导演或许是想要借此对比小宝的家庭,
有的家庭是这样乐天知命、温馨动人,
小宝的家庭却是爸妈居然会因为嫌麻烦而把小孩丢给爷爷,
然而因为这是两个时间上也不尽相同的场景,
电影中又仿佛跟随时间轴般像是流水帐地带到大熊家里的画面,
这在做对比上我个人也不是那么地喜欢,
就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外面卖火柴,跟看到房屋里享用大餐的别人家,
这时间点是一样的,对比感很强烈,但暑假作业却不见得都是这么一回事,
更不用说老师去探望大熊家奶奶的那个桥段我也觉得有点不知所云;
小宝的爸妈从一开始说是要离婚而把小宝与妹妹放到爷爷这,
到后来揭露原来根本只是他们两个人也想“放暑假”,
然后呢?一直到电影的最后,感觉爸妈拿着麦克风被爷爷训了一顿后,
好像也没有什么成长,那如果只有小宝一个人成长了,家里的情况却还是这样,
问题真的有解决吗?还是重点其实不在于小宝家的问题有没有获得解决,
而只是在小宝有没有长大,老实讲我有点不确定;
名铨在戏中即使不见得称得上是第二主角,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
然而看到最后我真的觉得名铨是整部片最悲剧的角色,从头到尾都非常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的就跟小宝成为好朋友,这点就算了,反正两个人成为朋友不见得需要理由;
明明人缘不差(甚至可说是好),莫名其妙地下去射鱼,同学还叫好,
结果莫名其妙地就被一个人丢在那边(seriously?),然后莫名其妙地就死掉了,
结果除了那形式上的默哀之外,真正为他感到难过的却只有小宝,
而且小宝还是个转学来不到两个月的学生,来安慰地居然还是也是同学的大熊,
奇怪了,难道跟名铨同班那么久,班上同学都没一个真的为他的死难过的人?
尤其那句“他是我的朋友,怎么可能不难过”让人有点惊愕,
让人怀疑班上同学都不把名铨当朋友似的,不然怎么好像一点也不难过;
自己暗恋的大熊,直到自己死了对方却好像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意,
连那个大熊面具送都没送出去,大熊居然还把自已送的螳螂转送给小宝,
也不知道到底是小学生真的本来就该那么单纯,大熊转送螳螂只是为了安慰小宝,
大熊面具留给小宝作纪念也很值得还是怎样,但至少名铨生前的愿望没一个有实现的,
我个人真的觉得他也太悲剧了一点,
另外他刚被救起来时镜头take到的那人一直重复大喊“名铨!”、
“叫救护车!”个人也觉得稍嫌冗长;
爷爷因为自己的老婆过世很久,活到这把年纪一定也有人生的体悟,这点我认同,
而且我很喜欢石头象征的意义跟最后小宝也把画有名铨的石头投进水中的设计,
但因为孙子的好朋友过世了,
就跟孙子说:“你要学会孤独,因为没有人能陪伴你一辈子。”我觉得也有点跳tone,
没有人能陪伴你一辈子是个事实没错,可是这跟前面的“学习孤独”又是两回事,
你可以学习对人的生死坦然以对,但是不见得你就要学习怎么当个孤独的人,
而且讲难听点一个成人都不见得能对这种事泰然处之了,
跟一个小六升国一,同侪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的孩子讲这种哲理,
不是说不对或不行,但也太沉重了点;
最后,其实我觉得“麻烦”这个词的意思有很多,
有时候可以形容一件事很棘手,有时候也可以形容自己很厌烦,
或许小宝的爸妈把小孩托给爷爷是因为较偏向厌烦,
但最后在车上,爸爸说爷爷在住在家里,很麻烦,我觉得又是较倾向于前者的意思,
我不知道这样描写的用意也是为了对比每个家庭的不同还是怎样,
但至少我不觉得它只有唯一一种解读的方式。
总归来说,看完整部片,尤其是后半的部分,有种幻灯片的感觉,
每一个场景的描写跟人物的感情演出的确都挺细腻的,
可是画面与画面、人物与人物间的连结与描述却不是那么强。
大约在后半之后,我还听到坐我隔壁的一对情侣的男方说:“这真像人生剧场。”
离场时还有个妈妈跟自己的老公说:“这算是我进电影院看过最不好看的一部片了。”
也不知道这就是导演的用意还是习惯,
但如果今天整部片暑假作业关注的是一个都市小孩心境的转变与成长,
我可能会宁可电影在小宝、名铨、大熊等主要人物上的描写更细致、更详细一点,
而不是只是用一个个没什么叙事内容的短暂画面与场景带过,
反而使一部题材良好、演员素质佳的好片架构变得那么松散,算是蛮可惜的。
作者: GN01283319 (活在珊瑚中的鱼)   2013-02-09 14:29:00
作者: kingkong (坚持到底才是王道)   2013-02-09 21:49:00
推 满认同你的看法 有些地方的确是毫无头绪...
作者: zangyo (柚子)   2013-02-09 23:45:00
推这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