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政府官员一提到电影产业政策,满脑子都是补助补助,想的都是要如何分配资源
但大家都知道由公务员来分配资源是最没效率的做法,因为事不关己就便宜行事
君不见国片辅导金都是被哪一种货色刮走一大部分????
听说早期还有导演先将辅导金分一半放口袋,剩下靠压榨工作人员或随便拍拍来交差
因为台湾电影圈很小,今天你当评审我来申请,后天我当评审你来申请,谁想得罪人?
倒楣的就是没人脉的,新人有潜力又如何? 想出头!先过老屁股这关吧!
我认为政府比较好的做法是修法让投资拍电影可以抵税,提供企业投资拍片的诱因
让市场机制去决定电影产业要如何运作,而抵税额可以是投资额的150%甚至200%
投资拍片只要有50%的机率回收或甚至亏本都无所谓..因为如果抵税额是200%
等于投资10亿拍电影可以帮企业抵税20亿,虽然拍片亏了10亿但抵税时又补回来了
况且万一投资的电影中了,获利分红回冲给企业,财报好看股价上升,老板笑呵呵
假如担心投资拍电影成为企业逃漏税管道,可以限制每年申请的额度,例如一年100亿
某H企业申请30亿,投资拍片花30亿,回收5亿,抵税60亿,虽然拍片亏25亿,
但财务报表抵税后获利5亿,企业主爽歪歪..而电影产业多了30亿的投入,
这30亿可以拆成6部成本五亿的电影或是一部成本就30亿的史诗钜片...
只是政府税收短少60亿看大家愿不愿意接受? 反正当年的22K方案也花了200多亿...
假设台湾大企业都把一年100亿的额度申请光,用这100亿的规模投入电影产业..
你还会觉得台湾的导演、编剧、演员会是问题吗?
嫌钱太多花不完,就请布莱德.彼特来演大尾鲈鳗给你们看!!!
※ 编辑: QK14500 来自: 114.25.190.75 (12/08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