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版上才有文章讨论“奥斯卡影后提名大战”,来来去去又是一堆中老年
英美澳女星,各个风华绝代、全球影迷纷纷向他们致敬。但来看看一部中老年
法国妈妈演的小品电影,这演技一点都不抢眼,但是多面相、多层次、丝丝入
扣、浑然天成,比起任何一个锋芒毕露的奥斯卡影后都毫不逊色!
这部片就是《巴黎御膳房》,由法国总统府爱丽榭宫的前任女御厨自传改编。
本片的主旨是什么呢?它并不讲清楚,不像法国艺术电影探讨议题,也不像英
美剧情片常喜欢把话说白,这个法国小品电影就简单给个剧情架构,简单讲个
故事,给你生动丰富的演技,与看了食指大动的佳肴特写!
欣赏角度 1:满桌佳肴,一窥美食堂奥
无论能不能看懂本片、或能不能享受剧情与演技,本片可以让任何人享受的就
是美食!本片的美食在总统男主角的要求下,都不是充满摆盘装饰的华丽菜色
,而是充满食材原味的家常妈妈料理,一个个特写镜头看奶油、高汤、慕丝,
看泛著油光颤动的鱼肉、看织理鲜明的满篮松露、看新鲜沾满泥土的蘑菇、看
看送进炉子前的食材搭配、看锅里蚌壳砰一声开口、看送上桌前最后淋上神圣
的酱汁... 光视觉上就是美食飨宴!
而就知性上,透过女御厨准备每个料理的过程,从种植、选才、采收、采购、
食材搭配、香料搭配、酒类搭配、时间与火侯、厨房管理、菜色规划、上菜韵
律等等层面的学问通通都能见一二。我自己不是个会煮饭的人,看这些并没有
能够记下什么知识,而只是对厨艺的各种面相都有大开眼界的感觉,也才发现
厨师就像乐团指挥家一样,是从头到尾、从广到细、每一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
并且精准掌握完美呈现的艺术大师。
如果是懂一点厨艺的观众,或甚至是懂法国料理的观众,也许看起本片来会有
更多共鸣?
欣赏角度 2:活力女御厨,害羞小女生
而这个年近六十岁姿色也平平的女主角,演起女御厨来栩栩如生、有多面的魅
力也有多层次的表现,演起来克制而低调却很精准,没有什么英美电影喜欢的
“飙戏”场景,而多是中距离镜头很家常地侧写他在厨房内、在宫内、在南极
基地的表现,侧写就好,从旁观者缓慢的眼光自然可以看到她的面貌。
从一开始从穷乡僻壤被召唤入宫,像刘姥姥逛大观园般在巴黎诚惶诚恐,浑然
不敢相信居可以得到御厨的殊荣;在下了决定接下这份工作后,摇身一变成为
指挥若定的私厨大将军,对内与小甜点师傅亦师亦友地合作,有权威派头也有
一起学习开发的兴奋;对外与公厨的男性主厨们据理力争,有女性冲破玻璃天
花版绝不畏惧的霸气,也有时常忍不住发怒暴走的傲娇;而对上那位神龙见首
不见尾、戏份极少但画龙点睛的老总统,突然间大将军变成了害羞小女生,仅
管表面仍然维持专业的架势与礼仪,但身上每个毛孔都突然多了一分粉丝见到
偶像的感觉,与总统的每次美食对话尽管故作稀松平常,转头却马上翻书开发
新菜色期待下次给总统惊喜。
同样是美食片,比起世界驰名的影后梅姨《美味关系》,这个法国阿姨演起传
奇女御厨,少了各种锋芒毕露的飙戏,却用身上每个毛孔低调地打造了更隽永
更多面更有深度的厨房故事。当然美片与法片本来就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
但无论如何,这种平凡深度演技绝对不会输给风华绝代光芒万丈奥斯卡影后,
是否犹有过之那就见仁见智了。
欣赏角度 3:从皇宫到极地,自我追寻
本片可以看美食、可以看女主角,那么剧情呢?这是我比较看不出答案的一环
了,不过本片提出了一个双线平行的叙事架构给我们一些线索:
第一条线是几年前的御厨生涯,每天努力开发菜色、执行三餐任务、而要同时
对付隔壁公厨大男人们与总统府官僚总管设下的壁垒,每每奋战到灰心时,与
总统爷爷短暂的一席话又让她精神百倍再接再厉;而第二条线,则是几年后换
了工作,到南极为法国的南极考察团科学家们当随军大厨,在极地为这群宅男
们引进美食欣赏、餐桌礼仪等等新生活。两条线的切换,往往用两条线中似曾
相识的场景瞬间转换以做比较,突然间从华丽皇宫到了冰冷极地、突然间从一
流御厨房转到苍白简陋的基地大锅饭厨房、突然从一堆高高在上的官僚嘴脸转
到一群天真直爽的大男孩笑声。
显然,女主角在御厨的各种奋斗与改革,最终还是失败了,不过为什么黯然离
去后选择了如此极端的另一个跑道,本片却没有多交代这心理转折,看来有待
观众们各自在这强烈对比中自行解读。但无论如何,她对这群极地科学家男孩
们来说是一颗天上掉下的明珠:是她为男孩们带来了礼仪、带来了生活品质、
带来了每天的期待与欢笑、也把冰天雪地男孩们变成一个温暖家庭!
男孩们最后的告别演出,是本片有笑有泪的 happy ending 。欢乐过后,女御
厨又回到了她的沈潜,尽管与萍水相逢的女记者随口分享了她的下一步计画,
但仍然保持一种矜持的神祕,在一望无际的冰洋中继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