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托朋友的福,贱价让了一张金马影展的票给我,
而有幸看了这部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
虽然坐的位置糟透了,但是戏我挺喜欢。
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这个新加坡家庭的成员有:
扛起家中经济重担,却中年失业、投资失利的爸爸。
临盆在即、却无法安心待产、劳心劳力的职业妇女妈妈。
调皮捣蛋、对4D(类似台湾的四星彩)很有研究的10岁儿子。
有个酗酒的老公、即将满周岁的儿子、刚到这个家庭帮佣的菲律宾女佣。
故事很简单,
聪明又调皮捣蛋的儿子是学校的头痛人物,临盆在即的妈妈在公司里负责人事的工作,
三不五时就会接到学校打来抱怨儿子的电话。因此面临家中即将到来的新生命,
无暇兼顾家庭与工作的状况下,聘请了一个菲律宾女佣来帮忙打理家庭。
但面对家中突然多了一个陌生人,一个10岁又调皮的小孩,捣蛋、不合作、欺辱、
种种的自我保护机制,给女佣来了当头棒喝。
但是在爸妈忙于工作疏于家庭的背景下,弟弟被迫跟女佣生活,
从一开始的唱反调到后来的依赖....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不想讲太多的原因是,11/29要上映了,避免爆雷爆太大。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让我觉得有种“拍的很像纪录片的剧情片”的感觉,
可能是故事的日常真实感,就像是隔壁老王家或是身边亲朋好友家发生的事情,
自然而然的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也就这么跟着剧情发展下去。
因为我妈从事了10几年的外劳人力仲介,
因此对于贯串全剧的女佣这个角色,特别有感觉。
我们家没有请女佣,但是我见过各种形形色色的女佣,
印尼籍、越南籍、菲律宾籍的,听过各式各样的故事,
也从被叫底迪一直到被叫葛格。
当中有已经来台湾好几年、老油条到交台湾男朋友的;
也有菜到连中文都不太行就跟人家落跑的;
有知道顾主家兄弟们吸毒却不愿离开,似乎要跟他们谈恋爱的;
还有印象最深的,有借我电脑用skype,只为了打电话给性侵她后落跑回美国的顾主的。
因为我妈是个把女佣当朋友、当一个让她们在台湾可以依靠的人,
因此当她们去顾主家报到之前、遣送回国之前、转换顾主的中间、
甚至是她们放假的时候,我家就是她们在台湾的栖身之地。
我听过新来的女佣晚上关起房门的哭声、听过她们兴奋的用母语讲著电话、
吃过她们做过道地的家常越式春卷、我也载她们去新老板家去移民署、
甚至还帮她们买过卫生绵。
这些人的模样与故事,鲜明的活在我周遭的环境里,成为我人生的一部份。
那种寄人篱下、看人脸色、为五斗米折腰的个中苦味,一尝就是好些年。
运气好的,三年到期顾主千托万请求妳再来,
运气差的,不用三个月就叫妳回家去吃自己。
运气好的,推著老人公园散步晒晒太阳,
运气差的,翻著病人提着点滴把屎把尿。
有家室会盘算的,咬紧牙根撑几年,回家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
没牵挂想不开的,包袱款款就开溜,四处躲藏甚至去出卖灵肉。
她们离乡背井,为了赚取在我们眼中不起眼的微薄薪资,
做的是我们不愿意做的工作,换个角度想,我们真的应该感激她们。
这让我又想起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调皮的弟弟为了陷害刚来的女佣,在卖场里偷偷塞东西到女佣的提袋里。
经历了店员的拦阻报警、警察的扣留诘问、回到家妈妈的疑问责难后,
女佣冲进房间摀著弟弟的嘴,濒临崩溃边缘的说了一句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被欺负的”
孤立无援、无可奈何、怒不可遏却又得极度隐忍的一句话。
当然这部电影不是只有外籍帮佣的部份,
剧中的爸妈面对的生存尊严、生活压力,亲子之间的教养问题,
步入30岁的我们这一代,即将成家或已经成家的,都可能会面临到或著已经遇到的问题。
google了一下,导演陈哲艺今年29岁,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新加坡史上首度在坎城影展获奖,今年金马入围六项的小成本制作电影“爸妈不在家”,
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