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台湾影评 胡慕情文章:鸟目台湾

楼主: TenorKevin75 (Kai)   2013-11-07 18:37:58
【周四专栏】胡慕情:鸟目台湾
2013/11/07
作者: 胡慕情
关键字: 看见台湾 齐柏林 环保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727
“有一个人,他是台湾第一人,用飞行的方式纪录下我们的土地
这样的角度跟高度,你才可以看见台湾的美丽跟哀愁
齐柏林就是用这样的高度,带我们去看台湾,理解台湾,甚至是爱台湾。”
~~《看见台湾》预告片旁白
壮阔的空拍景象,全新的观看视角,由浓厚土地色彩导演侯孝贤监制、配以导演吴念真的
旁白,《看见台湾》不是商业片,此等阵容却让人联想“超强卡司”四字。
三年前,长年服务于国道新建工程局的齐柏林,开始以“阿布电影公司”之名,陆续在脸
书等媒介流传台湾空拍照片,不同于过去齐柏林空拍照片凝视的美丽景色,这回他纪录更
多台湾地土的伤痕。印象有一次,齐柏林拍摄到桃园观音藻礁海岸遭传统工业区怵目惊心
的红黑废水污染的惨状,透过俯瞰,清楚呈现干净与脏污海水的泾渭分明,引起舆论回响

同样的污染情况过去不乏平面纪录,但未曾引起这么大的撼动,俯视与影像的结合,确实
是改变的力量支点。齐柏林宣告,他要拍一部属于台湾土地的电影,并因此辞去工作、舍
弃退休金,负债买昂贵的空拍设备,他相信,这部电影得以召唤并促成改变。此外,“还
可以和政府对话、让老百姓的声音出来”。(注一)
十一月一日上映后三天,电影票房已破千万,直拼同一档期的好莱坞大片《雷神索尔2》
。买了票进场,抱着疑问在黑暗中等待。原因之一是观影前得到来自社运圈的负评,原因
之二是所有的预告宣传,最后只让我留下了“齐柏林”的个人印象。他双手交叉倾吐倾家
荡产拍摄的心路历程、为一个画面如何苦苦等待……预告片中当然不乏地景的美丽与创伤
。但若片名不叫《看见台湾》,观影者能否辨识哪些地貌属于台湾?除却皮貌,导演要如
何透过影像呈现岛屿的本质,以及在短短不到两小时内,开启与造成伤痕的元凶的对话之
可能性?
电影先出现苍翠的山峦、雪融的孤寂,低调的泥滩、蔚蓝的海洋,阳光瞬移的闪闪发亮,
导演提供观影者辨识地景的方式是字卡标示:中央山脉、大霸尖山、桃园藻礁...。精心等
待的大景,捕获视觉,然后吴念真的声音缓缓出现:“不要怀疑,这就是台湾。如果你没
有看过,只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
壮丽地景之后衔接农耕渔捞的生活场景,吴念真说著“我们养活自己,为下一代创造更好
的未来。”然后是许多动物的画面配以“动物和人和谐共存,是谁惊动平衡埋下灾难的种
子”的旁白。下一段把时间拉回2012年6月的大雨成灾,导演述说极端气候、集中降雨对
岛屿的伤害,接着以“槟榔、高山茶、高山蔬菜、观光上山”应对山坡地的破坏;以水库
淤积和鱼塭超抽地下水导致地层下陷来论述水资源;消波块对应海岸消退;传统工业区废
水对照河川乃至海洋污染;至于空污,是以台中火力发电厂为象征;对耗电的论述,是高
铁的运输。以家庭垃圾提醒人类的过渡消耗。然后是许多101大楼的空景,导演感叹:环
境保护和繁华发展似乎是永恒的拉扯。最后他呈现一些民俗画面以及农村样貌,佐以湾宝
洪箱与宜兰赖青松踏土而作的画面铺陈收尾,镜头飞越花莲玉里的稻田,田上有脚印,然
后是原住民孩子在玉山上唱拍手歌,举起国旗挥手。
片中的起承转合相当单纯:台湾很美、我们倚靠土地生活、我们破坏了它、请大家一起守
护。这四段转折更可浓缩成一句话:你们不知道自己在践踏这块生存的岛屿。从电影画面
与幕后花絮,毫无疑问:导演自认对台湾土地有爱。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无疑是浓缩他前
半辈子于空中纪录,这段“未曾看过岛屿全貌”到“窥见岛屿伤痕”的人生经历。可惜的
是,当导演坚持选择全空拍的视角贯穿全片,就同时注定了他的论述高度未能随空拍提升
,且“与政府对话之不可能”的结局。
空拍的优势在于提供迅速掌握全局的观看视角、增强视觉刺激,以及帮助观影者建立大的
地理概念或历史观,它能扫描,检视,却难仅以此进行辩证。整部片我们未能听到土地及
岛屿人民“真正的声音”,只能听到旁白的叙说。现场音的意义不在于听觉的效果,它象
征的是唯有在能收到现场音的角度,观影者才得以清楚土地与人究竟如何互动。否则,地
景就是地景,即便诠释者告知了人和土地相互依存,那也仅是概念。
台湾的环境问题确实出于人。导演的论述立基没有错。但一个清楚知道台湾环境问题、想
和政府对话的影像工作者,绝对不会仅采用召唤美感的平浅角度进行创作。
纪录片与商业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纪录片希望让影像发挥“传达知识与观念”、“展开
沟通”等功能,而不只是“刺激感官”、“影响情绪”。要达到展开沟通的功能,必须追
问台湾为什么美?人们和土地如何共生?共生之中有没有矛盾?我们如何破坏岛屿、是谁
主导破坏?当创作者未能向下钻问,观影者就只能得到印象。
是,《看见台湾》里呈现的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环境“现象”。山林水土的崩解,基
本上可以“国土规划”的主轴去贯穿,无论农业上山、休闲观光、临海工业区,水资源与
水库,这些问题在齐柏林的视角下,却被停滞在1980年代的反公害思维,事实上几十年来
环境破坏现象的产生,关键原因早就不在环境污染防治或工程技术进步与否,而是政商一
体的发展思维与结构。最清楚的案例就是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除了产生公害污染,更
衍伸导演在片中所提到的湾宝社区面临的土地征收问题,导演却对高科技产业只字未提。
由于全空拍相当耗资,除了小额捐助,拍摄经费几乎来自企业。其中一笔捐款正是富邦文
教基金会,但富邦同时也是欲开发国光石化的民间大股之一。石化业的影响是沿海渔业经
济崩盘、空气污染与严重地层下陷,但电影对后两者完全没提,电影画面仅幽微提点“人
工塑化岛”与海争地,却将填海造陆造成的凸堤效应、工业抢水的水资源耗竭,分配给海
堤与渔民抽地下水养殖。但事实上,电影画面里的抽水管与地层下陷无涉。或许有人要说
,这么短的片,要如何把那么多问题说完。但当创作者知道说不完、说不清,会有误解,
为什么还坚持这样说?
此外,导演认同苏花高,更支持以核减碳。在电影里,他没有以文字与声音阐述他的个人
意见,朋友私下透露,这是因为齐柏林的性格,对重大争议会隐藏自己的观点,留待观众
反思。但电影上映前,导演戴立忍曾建议他全无旁白,齐柏林却说:“但我觉得这部片子
主要还是要让大家看得懂,所以我并没有那么勇敢,还是有旁白。”那么,片中什么时候
需要有旁白解释,导演究竟如何选择?他空拍了四座核电厂,但没有以语言评价。不说,
是因为富邦文教基金会的董娘陈蔼玲反核?但齐柏林是否真的不说?他空拍台中火力发电
厂,画面至少出现两次,并强调中火是全世界排碳量最大的火力电厂。
齐柏林是懂画面语言的人。
电影未能剖析这些复杂的环节,最后还选择将合唱团孩童登玉山举国旗那一幕剪入并做为
结尾的意象,对我来说无疑是彻底的讽刺。台湾最后仅是图腾,是导演的爱与梦想的载体
,但观影者被唤醒的爱要往哪里扎根?其疑问要与谁辩证?这样的叙事使得观影者接收的
批判是残缺的,甚至是不痛不痒或将导致误解的。环境议题与思辨空间在缺乏纵深与凝练
的情况下,被让渡与压缩了。
因此,当导演于片中置入好长一段101大楼的空景,并发出“环保问题与经济发展是永远
的矛盾对立与无解”的感叹,对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呓语。看似点出很多问题,实则什
么也没说,完全体现苏珊桑塔所说:“你说得越多,我知道的越少。”
一部电影当然不可能完全肩负起反转思考的重责大任,对一个新进导演如此要求也太苛刻
。往好处想,以空拍为全新视角的电影,确实接引了一些对环境破坏陌生的人,但同样的
,这不影响也不能影响我们检视这部纪录片的必要。这一连串的感叹与不适,源于在此视
角下进行强力行销的结果:当媒体只推波助澜一个人的善意而忽略视角的狭隘与扁平,《
看见台湾》就将如九二一灾后全景工作室拍摄的《生命》一样:观看《看见台湾》成为“
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某种仪式性的活动”。(注二)
卡谬曾说:“世上的恶几乎都来自于无知,而善意假如未加以阐明,也可能和恶行一样造
成重大伤害。至于最无可救药的恶则是无知到自以为无所不知并自认为有权力杀人。杀人
者的灵魂是盲目的,假如未能尽可能地洞澈,就没有真正的善也没有美好的爱。”我无意
质疑导演的热情,更愿意相信他的诚意。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拍摄背景与叙事方式,
终将导引支持土地不当征收的行政院长江宜桦,利用这部片“增进土地认同”的荒谬情况
发生。
明辨与飞翔的高度并不一定相关。岛屿的生成终究源于海,源于地土。走出戏院至今,总
觉得齐柏林还没降落。我不知道他还想飞翔多久,但期待观影者被接引后,能比他先降落
,落实他在预告片里所说:“从空中上飞来飞去,最后还是要双脚踩在我们的土地上面。

注一:放映周报〈轻抚岛屿的伤痕—专访《看见台湾》导演齐柏林〉
注二:〈滥情主义与去政治化—当代台湾纪录片的一些问题〉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2-01-07 18:51:00
作者说的也没错,但是齐柏林作的就是高空摄影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2-01-07 18:52:00
要怎么与政府对话?? 把官员吊在直升机外面作访问??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2-01-07 18:53:00
还是要当空中狗仔队,偷拍相关单位的官员??
作者: fruitchen   2012-01-07 19:10:00
她对话的意思已经在内文里了,不是形式上的那样。
作者: les5277 (小赌怡情,大赌兴家。)   2012-01-07 19:42:00
真酸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2-01-07 20:17:00
我觉得这部片少了直接点出问题政策来,于是一般人看完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2-01-07 20:18:00
想知道怎么会变这样,我们能做什么...而不得吧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7 20:21:00
对不起,我完全同意作者。未看之前已心里感到不安:不会是部藉“美”来占“批判”便宜、赚同理心吧?然后其实只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7 20:22:00
是更占便宜地用美丽的空拍,浅薄地以为做到了“高度”?看完后,我更坚定了我的不安。再次对喜爱本片的人说抱歉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2-01-07 20:23:00
其实我原以为会很批判XDDD不过很温和甚至有点切离现实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7 20:24:00
纯个人观感。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2-01-07 20:36:00
作者跟推文都没说错,但是以高空摄影的方式,真的做得到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2-01-07 20:37:00
作者所要求的程度吗? 戴导甚至觉得连字幕口白都可以拿掉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19:00
我觉得 齐擅长的是空拍 和 讲出自己的想法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20:00
但他的表达不是那么样完全地清楚 换个角度想 他呈现了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22:00
很多的事实 但不完全地去导向观点 不把我认为的 依照我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23:00
想灌输的 灌输给你...所以此片不朝搧情路线或呼吁路线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24:00
他只是把他擅长的空拍 他努力去做的 看到的呈现给观众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7 21:25:00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平实叙述 但作为和想法留给每一个观众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7 21:29:00
本片完成品的内容,只是表达齐柏林自己(或还有其他外围如吴念真、侯孝贤或富邦)对问题的眼界而已,真的不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7 21:30:00
用期待太多,就当他在说自己想说的话听听想想就好,何必期待他的深度能够鞭辟入理甚至影响政策?
作者: imweater (YES MAN)   2012-01-07 21:41:00
作者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电影是给一般人民众看的
作者: imweater (YES MAN)   2012-01-07 21:42:00
大部分的人可没他这种想法深度, 我觉得这样就不错了
作者: fruitchen   2012-01-07 21:50:00
这部电影的资金集资和观众反应,很像是这个社会在向导演
作者: fruitchen   2012-01-07 21:51:00
买赎罪卷,出了电影院之后,结构问题有被撼动吗?
作者: fruitchen   2012-01-07 21:53:00
湾宝那段最是反讽,造成农业危机的高科技与政府征地问题
作者: fruitchen   2012-01-07 21:54:00
直接被忽略不见,这其实是去脉络化的拼贴。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7 22:09:00
赎罪券的说法我很认同, 许许多多的慈善、捐助,甚至蜻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7 22:10:00
蜓点水地上街头游行抗议,都算是赎罪券的变形。最廉价的赎罪券则是连署或脸书按赞
作者: xFANx (超级扇子)   2012-01-07 22:26:00
适当留白也是导演与观影者的互动方式 故事不一定要全部讲完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7 22:40:00
你相信他是没讲完,我却担心他是根本想不到
作者: ouso   2012-01-07 23:43:00
"我无意质疑导演的热情...."这种造句法,跟"我无意反同志..."
作者: ouso   2012-01-07 23:44:00
如出一辙,有够虚伪。
作者: ouso   2012-01-07 23:46:00
为什么不能诚实点?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21:00
赎罪券也是“现象”,反应热烈未必是齐导演预期中的(关于赎罪券齐泽克有很精彩的论述)。直觉这样的美的呈现,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22:00
似是一种讨好,至于讨好的对象是谁,我宁愿还是觉得是观众。讨好观众是种美德,但再穿上批判口吻的外衣,不免让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23:00
人垢病。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35:00
全心拍了片讨好,又担心太过直接,于是加了点批判语汇,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36:00
站出来也能更理直气状、有所依据一点;作者语法虚伪吗?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2-01-08 00:37:00
也许她只是用了跟导演相同的语法说话而已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2-01-08 00:41:00
这年头,廉价地批判一下,本身就是一种光环与卖点。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27:00
我相信今天给不同人拍 一定有不同的作法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28:00
如果给吴念真主导 可能整部片的手法和导向会完全不同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29:00
我个人还是倾向给齐柏林鼓励 毕竟他带给了台湾人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31:00
鸟瞰这角度的观点 对于台湾人对这块土地的认识还是相当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32:00
有帮助 但或许有人认为电影应该更具冲击 省思 和 激荡吧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2-01-08 01:35:00
他是个很棒的纪录者 但我觉得 跟"电影"有段差距就是~
作者: ericlapse (MWP)   2012-01-08 01:40:00
齐柏林在访谈有说了,他本来要拍更多环境议题,但很多人
作者: ericlapse (MWP)   2012-01-08 01:41:00
跟她说第一部片别吓到大家,所以期待他的下一部片吧!
作者: ericlapse (MWP)   2012-01-08 01:42:00
别忘了片名叫做看见台湾,而台湾有美与丑很多不同面向
作者: Jeremy208 (jeremy)   2012-01-08 08:55:00
影片深度一定要和大众妥协 才有机会引起回响
作者: Jeremy208 (jeremy)   2012-01-08 08:56:00
要说是大家鸵鸟心态也可以 沉重批判只会让人却步
作者: taied (我不是正妹...)   2012-01-08 16:42:00
政府高官及商业大老看了会有感觉吗?还是继续破坏
作者: silentocean (宁静海)   2012-01-09 00:21:00
那何不先从自己做起呢?永远只怪天怪地怪政府怪财团?
作者: JimOBrien (family man)   2012-01-15 01:21:00
作者跟导演一样啊~ 想批又手下留情X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