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uke (全台找笔电!!)
2013-10-25 02:05:13图文网志版:http://blog.roodo.com/ruke/archives/25835604.html
电影预告:http://youtu.be/GLX-HeXCgQI
女性影展《原来你还在》寂寞的骗术
很喜欢杨南倩导演之前参与编剧的《到阜阳六百里》,这次升格当导
演的首部剧情长片作品《原来你还在》虽是从宗教题材出发,实际上发
展的却是一段以“失去”为题材的疗愈故事。黄河饰演的郭因出狱后无
所事事,招摇撞骗成习惯的他看到路过的喇嘛,决定依样画葫芦;他弄
来了袈裟和念珠,学藏文念起经,看到陆奕静饰演的妇人便凑上前去,
没想到信仰虔诚的妇人就把她眼前的“喇嘛”当成活佛带回家供养,相
处的过程中却意外勾起两人心底的回忆。
对黄河来说,当他小时候跟着“天才哥”生活的时候,就只懂得用招
摇撞骗赚钱,说好听点是让富人花钱找到心灵寄托,说难听点有点像宗
教敛财,但无论如何总是各取所需。但如今两人分道扬镳,郭因独自一
人总想起两人的过往,兄弟是一辈子的,但谈到利害关系的时候,他势
必得选边站。对妇人来说,宗教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因为丈夫长年飞往
大陆,她仅能与独子两人共同生活,而一场意外夺走了儿子性命,她带
著愧疚和自责度过每一天,深信迎接活佛入厝,可以渡化迷失在人间的
儿子到极乐世界去。
《原来你还在》是一段陪伴与被陪伴的故事,无论是无条件奉养活佛
,或是依靠有钱人无偿奉养,都是各取所需;冒牌喇嘛上Youtube有样学
样,每天早起念著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藏传佛经,却在日复一日的生
活中慢慢融入妇人和逝世儿子的生命里,信仰虔诚的妇人与其把奉养年
轻喇嘛当成赎罪的过程,不如说透过照顾年纪与儿子相仿的郭因,填补
自己心中的寂寞。
故事中段,工作繁忙的台商丈夫回来了,他压根不相信喇嘛念念经就
真能让儿子安息,对郭因这个假喇嘛总抱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也对妻
子的虔诚无可奈何,因为他忙于工作而冷落了家庭,让他就连失去孩子
的时候也无法陪伴,于是他只好放任妻子对宗教的沉沦,也让自己继续
在工作忙碌中忘却失去儿子的伤痛。虽说夫妻同住一个屋簷下,但家庭
却早已分崩离析,而喇嘛的出现却有很微妙的重新拼凑起这个家庭,故
事这样的设计其实十分有趣。
另一方面,与非亲非故的“天才哥”共同生活的回忆不时在郭因的新
生活中不断被想起,大庆饰演的天才哥放荡不羁,对人生自有一套道理
,他小时候就带着郭因闯荡天涯,教会了他许多如何应付这个世界的道
理,到了电影后段,从片段破碎的细琐场景中,观众才慢慢拼凑出关于
两人如何分道扬镳的细节,在扮演喇嘛的过程中,郭因也开始反思自己
这样作的意义。
觉得很有趣的是,郭因这个角色在片中具备很多身分,既是“天才哥
”的好兄弟,也是让家庭事业好转,帮助漂泊灵魂安息的仁波切,但除
此之外,他自己仿佛也在寻找自己的真正的身分,仿佛是扮演着死去的
儿子,接受着妇人的照顾,他既得到了没能得到过的家庭温暖,对那个
家庭来说,也仿佛是暂时填补了家庭里永远缺席的那个空缺。但是到头
来,不管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好像都不重要了,不管念的经是不是真
有效用,最后果真是信者恒信,就像诈骗是愿者上钩的道理一样,或许
我们要的也只是一种陪伴而已也说不定。
很喜欢陆弈静的演出,因为实在太扣人心弦,她把失去儿子的母亲,
找不到生命寄托,既是无止尽的思念,却又找不到到底该怪谁的迷惘诠
释得很深刻,看大银幕的时候觉得有一点点感动,其他演员也很喜欢,
但可惜的是大庆的演出虽然很有魅力,每次一出现的时候都被他的不羁
气质所吸引,但可能囿于篇幅而删减掉不少,搭配最后令人感到意外的
结局,导致自己看到后来,觉得有点突然以至于失去方向。
但是《原来你还在》想讲的东西我很喜欢:宗教的意义不在于信仰的
对象是真是假,而只需要自己相信就好,毕竟那只是作为心灵依靠的一
种管道,或许我们心中其实都有寂寞的部分,都在等待一处需要依靠的
地方。电影从宗教这个元素,向外发展出的亲情、孤独和生命课题,其
实留有很多在心底慢慢发酵的空间,整部电影从摄影、音乐到光线都展
现出十分和缓的风格,但故事中出现的元素有点多元复杂,看着看着却
有点不知道心中对生死或寂寞这主题,思考出来的答案是什么了。
(2013/10/17@光点华山电影馆,台湾国际女性影展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