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争锋:迷宫的尽头,是否有光?
图文好读网志版: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25760128.html
《私法争锋》始于冬日的一场狩猎,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与儿子祷告后,扣下扳
机,一条脆弱的生命于焉倒下,这场宁静的杀戮揭示了剧情主旨,重点并非暴力
的血腥后果,而是人们对于自身暴行的合理化,于随之而来的道德困局。
故事场景位于蓝领阶级居住的北美郊区,恶劣溼寒的天候与荒凉的地景,在摄影
大师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简约的镜头调度下呈现出格外粗朴的质感,灰
濛的色调毫无血色与生命的痕迹,死气沉沉的小镇宛如被神遗弃的现代荒原,而
原本只是两个平凡家庭的感恩节聚会,因为小女孩们的失踪,瞬间变调为张力十
足的侦探悬疑心理剧。
当魁北克导演丹尼维勒纳夫(Denis Villeneuve,注1)以格局恢弘、悬疑曲折的
《烈火焚身》(Incindies)问鼎奥斯卡后,他对黑暗题材的犀利刻划很快获得好
莱坞青睐,吸引杰克吉伦霍伦、休杰克曼等一线巨星慕名加入卡司,尽管制作规格
升级,他仍维持一贯沉缓冷静、不愠不火的风格,没有花俏的镜头、不故弄玄虚,
静默中仅偶用低频音效和配乐强化高压的紧迫感,让故事与表演发挥真正的张力,
两小时半的片长,观众的一颗心始终悬空,每当侦案过程看似有所突破,角色却
又一头栽进死胡同,或是触发新的危机,直到影片结束前的那一刀俐落剪辑,观
众仍无法斩断悬念而有喘息的机会。(注2)
主角杰克吉伦霍(Jake Gyllenhaal)已非首次演出警匪悬疑作品,从《黄道索命
带》(Zodiac, 2006)中锲而不舍协助查案的插画家,到《火线赤子情》(End of
Watch, 2012)中的火爆刑警,这位斯文小生已逐渐拓展出不同戏路,足以胜任浑
身刺青的硬派阳刚警探(hard-boiled detective),而正如同《黄道索命带》,
本片的缉凶与推理反而成了次要重点,如同无解迷宫图像的隐喻,片中每个角色都
是肉体或心灵的囚徒,因着自身的执念或创伤,造就了自我或他人的禁锢。
失踪的两名小女孩显然是片名所指的囚犯(prisoners),心急如焚的父亲凯勒多
佛认定正义无法伸张,选择绑架涉案弱智青年艾利斯,将他关在已故父亲的旧居
中,使他成为犯罪事件另一端的禁脔;反观凯勒一角,父亲的自杀似乎也塑造其
悲观、抑郁、暴力的人格特质,不愿转售或出租旧屋的他,对过往悲剧无法释怀,
而父亲身为狱警的设定,亦暗示了他如宿命般重复了父亲的过去,在这个废弃的
囚室场景不只关了艾利斯,更关了另一个如野兽般的痛苦男人。(写到这里不禁
想起柏格曼《处女之泉》中因丧女而决定自行主持“私法”,备受煎熬的父亲。)
当黑人夫妇得知凯勒绑架艾利斯,挣扎于良知而有所软化,却又想找到失踪爱女,
最终选择昧著良心坐视惨无人道私刑发生,陷入进退维谷的道德困境;曾蹲过少
年感化院的警探罗基同样有着不堪的暴力过去,他因破案压力日夜在侦讯室审问
嫌犯、伏案搜寻线索、待在车内跟监,全程孤军奋战、深陷谜团的他,不也形同
另一名犯人?另一名嫌犯鲍伯泰勒因童年被诱拐、下药的心理创伤,只能透过不
断模拟过去情境来纾解身为受害者的痛苦(或者,他欲借此想起因被下药而失落
的记忆);此外,镇日忧郁昏睡的多佛太太、因恋童性侵案而酗酒的神父,乃至
于结局所揭露因丧子而心理扭曲的绑架犯夫妇(一个被弃置在黑暗地下室、一个
活在亡夫的阴影里),整部电影没有一个角色拥有真正的身心自由。
全片紧绷窒人的压力,有大半来自于阴暗幽闭的室内空间,家庭场景正是暴力的
根源与恐惧的现场,无论是苍白的日光、夜晚的昏黄灯光,整部片的低调打光几
乎和恐怖片如出一辙(例如温子仁《厉阴宅》);在主题意识上,导演曾在受访时
表示影片两大主角:警探罗基与父亲凯勒,正如古典西部片中律法体制(警长)
和草根庶民(牛仔)的化身,试图用各自的方式去追求正义的出路(类似的二元
形象可参考约翰福特的《双虎屠龙》)。在笔者看来,凯勒与罗基,其实是在天平
两端的同一种人,罗基是体制下被规训、拥有合法执照的暴力使用者,凯勒看似
火爆失控,但他一开始对警方办案的质问其实无误(艾利斯幕后另有同伙,只要
针对他的家庭背景与“婶婶”多加调查,照理不难找出蛛丝马迹),然而司法体
制的人力不足和漠然,迫使愤怒无助的个体选择以“私法”实现心中的正义。
回到第一段笔者所提“对施暴的自我合理化”,从那段猎鹿前的祈祷,以及父亲
向儿子说明“繁殖过多反而会饿死其他小鹿”开始即可看出编剧对于深植美国本
土文化的宗教信仰,以及人扮演“生死仲裁者”的正义概念多所批判。
凯勒施以残忍的酷刑前覆诵了狩猎场景的祷文,挣扎中怒吼“为什么你逼我这么
做?”;曾经虔诚四处传福音的琼斯夫妇,因丧子而决定“对神宣战”,病态地认
为孩童的失踪将使人们陷入绝望而失去信仰(蛇诱惑人背弃神的象征不言而喻);
曾性侵孩童的神父在听了琼斯先生告解后(代表琼斯的内心深处仍有信仰),竟
选择“替天行道”,将之绑架并囚禁于地下室至死(绑架犯为涤静罪孽反而自寻
死路,被另一名败德的宗教狂热者绑架,多么讽刺的安排),在在都质问了人们
在极端的处境下,能否谨守道德与良知的界线。
全片步调对于习惯好莱坞电影贲张叙事的观众可能沉缓了些,情节布局与逻辑推
理上虽精心安排,仍有些许未说明清楚的瑕疵:例如鲍伯泰勒为何要潜入俩对夫
妇家偷走失踪女孩的衣服?(重建犯案现场的动机似乎不够强烈到让他自曝于险
境。)如果真正的“艾利斯”逃走,那么他逃去哪了?黑人小女孩乔伊又如何在
被下药的状态逃出女魔头的控制?如果对于反派与次要角色的心理动机、事件来
龙去脉有更深的着墨,或许能让略显牵强的真相更加说服人。但综观来说,全片
绝对是丹尼维勒纳夫前进好莱坞的一次成功出击,在大篇幅宛若迷宫般叙事之后,
仅以寒夜中微弱的幽幽哨音,简洁有力地勾起观众无限悬念,宛若那幅没有出口
的迷宫图,惶惑与不安穿透了银幕尽头,盘萦不散在观众的想像之中。
注1:国内影迷对于魁北克导演丹尼维勒纳夫(Denis Villeneuve)应该并不陌生,
1998年他以《8月32日》(32nd Day of August on Earth) 初试啼声即入围坎城一
种注目单元,并被片商春晖引进国内;2006年以《迷情漩涡》入选闻天祥老师策划
的最后一届台北电影节;2009年再度以同样冷冽的黑白电影《蒙特娄校园屠杀事件
簿》入围金马,2010年则随《烈火焚身》访台,甚至与导演钮承泽有一场热烈的对
谈。http://ppt.cc/QAzA
注2:此种在紧张处迅速收尾而留下悬念的手法,令人想起2011年金马放的《迷
濛梦寐》(Martha Marcy May Marlene),以及谈论恋童议题的奥地利惊悚片《密
室禁脔》(Mi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