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借用原标题,我要回的是下面的回应。
推 musimed:我并不特别喜欢或讨厌艺术电影,当然很多时候我看不太懂这 09/12 14:20
→ musimed:点我必须承认,但是像蔡明亮导演和杨德昌导演这样的做法 09/12 14:21
→ musimed:会让我觉得他很伤害那些支持他们的台湾影迷(虽然我不是) 09/12 14:21
推 musimed:拍电影的确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喜欢你的作品,也不一定都懂 09/12 14:24
→ musimed:但你连看的机会都不给的话,真的有一点过于孤芳自赏了 09/12 14:25
杨德昌不让《一一》在台湾做商业放映并不是为了气观众,也不是在孤芳自赏。
我节录一下《光影言语:当代华语片导演访谈录》里对杨德昌的访谈:
(p.252~p.253)
******************************************************************************
白:《一一》在国外市场非常成功,在纽约也放映了大概有半年,但在台湾却一直没有
上映,是什么原因?
杨:是台湾发行问题。
如果现在问我,做过那么多电影,现在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我第一个想到是,尤其是做完《一一》以后,我更加肯定“我们相当幸运地不幸”(笑)。
因为我们这个环境相当不好,所以我们必须接触很多很多事情。
做为一个导演,在另一个环境的话,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做的,很多基础建设会帮他做好。
在台湾,你除了要编剧、要教演员怎么演戏,还要做所有所有的事情,
你要去租摄影器材,很多很多工作,包括发行。
《一一》能否上映,现在还是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这个访谈在2002年12月17日),
因为版权不在我的手上。最近版权才到我的手上,而所有的时机都已经过了,
拥有者也知道他在这里得不到什么好处。
我就说,如果你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么把台湾的版权给我,起码我可以让我的朋友看到。
发行其实是台湾电影最糟糕的一环。
所以我刚刚提到,最不幸的是即使有这么多有能力的人参与台湾新电影,
做了这么多建设性的事情,可是因为发行上有很多不合理的规定,
让我们的电影很难在台湾得到很好的利润。
即使我们的电影很受欢迎,仍然难以生存。这是很扭曲的生态。
所以后来台湾电影在台湾整个发行的结构垮掉,并不是因为好莱坞的片子来了,
我们没办法竞争,而是原来的架构有很多很多问题,
而主管机关并没有敏感度去及时改正。甚至到今天还觉得是我们的片子拍得不好。
比如很简单,《一一》获得坎城提名的时侯,我的助理打电话去新闻局申请旅费补助,
新闻局第一个回答就是“你们这个不是台湾电影”(笑)。
真的很令人灰心。我拍电影最沮丧的时刻都不是遇到什么困难,而是听到这样一句话。
我做这个工作已经二十年了,却得到这样的回应,我还能说什么?
白:国片在台湾确实有一种污名,我也曾无数次听到许多人断然地说“我不看国片”。
杨:国片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可惜。我并不怪这些观众,
因为真的是很多发行公司把国片的名声搞坏。
因为他们一定要用“我们的电影没人看”这种方式为他们的损失辩护。
然而他们得到减税,我们得到什么?
当时有很多不对的事情,我们的片子很受欢迎的时侯,
片商赚到钱就把钱投到香港去拍香港片。
有些其实是一些很简单的洗钱过程,为什么主管机关没有看到?
事隔这么多年,现在讲起来是满戏剧化的。
******************************************************************************
这个访谈到现在也过了十年了,台湾电影也是起起伏伏的过了十年。
发行跟主管机关到现在有改变吗?
我觉得蔡明亮导演也是对台湾电影的发行环境死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