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这篇前,还特别先把版上总舖师的文先看过,发现大部份的评价都很好,
也有点担心是否自己的心得太偏颇,但如标题所说,题材我很喜欢,却少了一点感动。
我很喜欢这个题材,如果说我的美食回忆存在于一次次的手机FB打卡照片中,
而导演却呈现了我没有经历过,只能在90岁的外婆中,偶尔零碎听到片段,
却是那时代的长辈最美好的美食回忆。
很喜欢配角们在这部片的表现,林美秀已经成为家人心中,"妈妈"演员的代名词,
他的演出自然到味,同样的台词,从她口中说出来除了自然外还能引人发笑。
水脚A/B(冒牌流氓)在戏中的表现出来的各种面向,不论是一开始的讨债,
中间做菜的认真带着搞笑,结尾露出的善良本性,也都吸引著全场观众的目光。
三大师父的北(憨人师)与中(鬼头师)也都将剧本的角色诠释的非常到位,
充份表现出 憨人师 不与世俗争利,却理解料理如何带给人们幸福的精神,
鬼头师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名声,要的是技艺上的登峰造极,他追求的那接近神乎其技
的瞬间,很喜欢他在片尾知道自己的菜色最终已得到评审发自内心,认定一生中最回味的
一道菜时,那个微笑及离开。
更别提那对分别五十多年的老夫妻带给观众的感动,对面邻居的三姑六婆个性,
小吃店对面老板娘的争风吃醋,甚至照顾老师父的外佣默默学会的老师父众多绝活,
这些配角成功演活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能见的到老百姓角色。
但可惜的是,如同一开始所说,我仍然少了点感动,精彩的片不担心片长,但担心的是
冗长,是的,一到比赛时,评审太多段的特效及夸张式的感动,反而令我感到
麻木且无趣,这样的特效如果能好好的用一次,可以体会到某道菜的不同凡响带给评审
的冲击,以著名星爷代表片食神为例,薛家燕最后的表现,当场将唐牛与星爷分出高下。
也将薛家燕在食神的表现,成为人人口耳相传的经典。但在此片中,我看到的却是太多次
的夸张表现,反而显不出特色,的确总舖师的菜色对抗当中,往往评审会有不同的意见,
并非像食神般有绝对的高下。但太多的特效,却没有增加比赛的精彩,
反而让我对此片扣了点分数。
进入拼盘大赛末期时,琐碎的剧情的过多,却让我也感到剧情张力不够,或许是受到
日式美食漫画对抗赛的影响,总觉得花好长剧情在布局的两千五百年的酱油,应该是
扮演其中一道胜利菜色很关键的角色,没想到就这样轻轻带过使用在之前未曾烦恼
如何重现的菜色中,也就轻轻带过的输了,我看到了很多小人物的人情味,
无论是大学生/对面老板/货车司机/重机网友的人情味,
但总为老板的珍藏感到有那么一点不值。
女主角为了挑战自己对鱼的恐惧,挑战炒鳝鱼,却差一点就赢过鬼头师将一生的心血
寄望在的无怨无悔,在未到结局之前,当下,实在引起我颇大的反感,
事实上,女主角心境转变虽合理,但在每次的胜利中却显得稍嫌牵强,
后期与男主角互动略嫌薄弱,也是引不起我与两位主角共鸣的原因。
或许是配角过于出色,扣掉女主角以外角色的演出,都让我有精彩到位的表现。
或许是剧本角色的定位,似乎显不出夏于乔的演出能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在女主角许多
剧情演出的同时,让我即使是第一次观看本片,却希望手中能有摇控器将其快转带过。
除了每个配角精彩背后的小故事之外,许多台北熟悉的场景,也带给我许多亲切感,
譬如在西门町饭店,女主角台北车站的奔跑,国父纪念馆的比赛,
甚至最后的便当店,应该是在士林常去的某家炸串店。
这些都拉近了距离感。使得该片看起来份外真实。
如果能扣掉一些琐碎的剧情,让整部片更紧凑,以及比赛部份能够将双方的对决
用另一种更精彩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此片必定是值得成为经典的佳作,虽然这些
缺点瑕不掩瑜,但在思考再三后,很可惜的我最后却给了普雷,即使如此,看到最近
几年越来越多的国片的蓬勃发展,相信未来的国片必定会有更多面貌的进步及呈现,
仍然推荐版友前往一看,体验只能在祖父母口中听到的总舖师文化以及欣赏演员们
精彩演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这样的国片呈现不同的台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