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历史、人物、典故,我们都是透过电影才知道的。
就像大联盟首位黑人球员,杰基罗宾森Jackie Robinson(永远的42号)的故事。
“二战后,大联盟是白人only的球赛,黑鬼只能在烂场地玩自己的区域赛,
1947年道奇队打破联盟里种族歧视的潜规则,签进大联盟首位黑人球员,
就在1947年4月15日,罗宾森穿上他的第一件背号42号的道奇队制服
以先发一垒手的身分登上大联盟。同年罗宾森亦获得该年度新人王,
并于1949年获得国家联盟的最有价值球员奖。”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打破黑白藩篱历史的,是当年道奇队总经理布兰奇瑞基,和他签下的罗宾森。
这场历史有两个身影,一个是在场边看台上的经理,一个是在场内的杰基。
因为难以忍受“棒球被种族歧视玷污,还因此埋没好球员”球团经理哈伯
像个革命理论者,把热爱棒球的革命,包装成“只是为了生意”的战略;
战术执行就靠杰基罗宾森“忍辱负重”,用一场接一场的好球憾动人心。
电影里哈里逊福特饰演的道奇队总经理,是这么回应起初坚决反对他的助理
他说:‘我知道纽约有批黑人球迷,你看美钞它不是黑也不是白,它是绿色的。’
当他要求年轻气盛的黑人球员杰基(查得维克波斯曼)碰上种族歧视要忍辱负重
我们超带种的黑人主角立马回呛:‘难道你要签一个没种反击的球员?’
哈里逊福特则给了我们充满智慧的回复:‘我要的是一个有种不反击的斗士。’
所以当有好事的记者追问黑人主角,作为首位联盟黑人球员有什么政治意义时
面对撩拨种族议题敏感神经的问题,他也懂得四两拨千金说“这里薪水比较高”
在不友善的大环境里要改变世界,需要的不是咄咄逼人跟体制对着干得蛮牛,
而是一球一球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与认同。有时候也要妥协点无伤大雅的东西。
就像他担心白人队友不习惯,总等到最后才独自冲凉,这是体贴的文明作风。
电影没有突然林肯、马丁路德金上身,慷慨激昂布道演说“I have a Dream!”
也没有爆裂反抗。这场宁静革命里,只有一个“认认真真打好每场球”的身影
他只是作好一个球员的本分,但他的付出却像是春天的细雨一点一滴润透田地
突然有天整片大地都抽出嫩芽,长成绵连无尽的稻浪,整个社会都为之改变!
在他之后的1950年代里,有更多黑人进入大联盟,而时至今日,每年4月15日,
所有大联盟球员都会换上42号球衣,以此纪念永远的42号-杰基罗宾森。
和2011年的《魔球》相比,唯一缺憾的是这部棒球传记片太focus人物了,
我们看到主角一次一次上场打击,被“白”目的球迷跟敌队挑衅、K触身球,
也看到他一次次面对屈辱所展现的不卑不亢,当然也包括几次被激到几近崩溃的情绪。
唯一没看到的是一场好球(唉,连给个半场、关键局的都没拍出来)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