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台湾电影跟韩国电影的差距有多少

楼主: hide1213xj (破坏 无谋 创造)   2013-07-13 18:02:34
找到一篇讲韩国电影市场的文章
(文长)
韩国电影市场现况
选择韩国电影市场作为与台湾电影市场比较,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太多类似的
背景,两者在二十世纪初都同样有被日本殖民的历史 (台湾被统治 50 年;韩国
被统治 36 年),同样都是在美国的影响之下,由威权独裁体制转化为民主政体,
两者都面临敌对的军事威胁 (台湾 v.s.中国;韩国 v.s.北韩 ),并且目前仍然是互
相挑战的政治实体。两者经济发展,在土地、资源、人口 (台湾 2,300 万人;南
韩 4,600 万人) 都相差不大的背景下,电子产业起飞和国民所得大幅成长都在八
O年代,产业结构虽然不同,台湾以中小企业居多,而韩国以大企业为骨干,但
是经济成长率在八O年代并无分轩轾。经历了 1997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两者开
始出现差距:台湾虽然安全渡过金融危机,但是政治纷扰却让外资收手、各产业
成长趋缓;韩国选择一次打消金融呆帐,却是却越挫越勇,在倒掉 17 家国内大
企业之后发愤雪耻,在 IT 电子业、宽带娱乐和影视工业上突飞猛进。特别是电
影工业,台湾在辅导金制度下奄奄一息,而韩国从 1998 年以后一飞冲天,现在
对亚洲娱乐的影响力甚且超过日本及香港。
为了要说明这六年来韩国电影的蜕变过程,有必要回顾 1998 年的情况。毫
无疑问地,1998~99 年为韩国娱乐电影大跃进的一年,从票房统计纪录,能更清
楚了解这一爆炸现象。首先,将票房成绩说明如下(以下所列数据均以汉城观众
为准):
第一名《鱼》(Swiri,244 万人,Swiri 为韩文英译,是韩国特有鱼类)
第二名《神鬼传奇》(The Mummy,89 万人)
第三名《加油站打劫事件》(金相辰导演,97 万人)
第四名《骇客任务》(the Matrix,89 万人)
第五名《灵异第六感》(Sixth Sense,87 万人)
第六名《泰山》(82 万人)
第七名《Tell Me Something (张允贤导演,75 万人)
资料来源:“九O年代的韩国电影”
“电影欣赏”杂志第 102 期 / 曾素秋
其中《鱼》、《加油站打劫事件》、《Tell Me Something》是韩国国产娱乐片,
这三部片卖座和当年好莱坞进口强片不相上下,再加上《不留情面》以及《怪兽
龙》两部,1999 年在汉城票房纪录破 50 万名以上的韩国电影有五部之多,而《鱼》
一片全国卖座累计更超过了 620 万人次,以 350 万美金制作的大成本,却创造出
十倍的回收。相对照过去十年,汉城上映票房 50 万名以上的韩国电影还不到十
部,在 1998~99 一年之内出现大量观众支持,这现象在韩国影史上从未出现过。
但是这现象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酝酿了十年的生聚教训。
回顾八O年代以来韩国电影的发展,并没有像台湾“艺术电影”一枝独秀的
传统,而是以商业体制为主流,“艺术电影”和纪录片为辅。当“台湾新电影”
风风火火引领风潮,杨德昌、侯孝贤扬名海外影展的时候,韩国没有出现任何一
个国际知名的大师。而且刚好相反,韩国电影圈面临内忧外患的状况。八O年代
韩国政治动荡不安,大统领朴正熙遭暗杀之后,掌握政权的仍然是与过去相同的
军事政府,在掌控著电影的发展。而在举办 1988 年汉城奥运后,韩国社会逐渐
无法抵抗开放的压力,美国直接输入的电影开始侵入韩国。与台湾相比,情况更
为糟糕,他们既缺乏大师,更没有辅导金。当时较为突出的三位导演:《七秀与
万寿》的朴光洙、《成功时代》的张善宇、《搞笑人》的李明世,拍摄的也是商业
娱乐片,虽然也号称“韩国新浪潮”,但是在美国影片大军压境之下,只能说勉
强在韩国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影坛上也并没有太高知名度。这种状况
一直持续到九O年代:
即便到九O年代中期,韩国电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仍不高,1993 年为
15.9 %,1994 年为 20.5%,1995 年为 20.9%。当时电影市场景气低迷,电
影界也弥漫着一股危机意识,悲观言论四起,不少电影界人士认为,电影
市场长期萎靡不振,将会步上南美之后尘,或许韩国电影工业亦将从此消
失。
“九O年代的韩国电影”
‘电影欣赏’杂志第 102 期 / 曾素秋
好莱坞挟其发行优势,垄断了韩国电影市场 50%以上,香港及欧洲又瓜分了
剩下 30%,再加上日本电影进口,韩国电影国片占有率持续低迷,如韩国人自言:
面临陷于生死存亡之秋。而这段期间,正值韩国要加入 WTO,韩国与美国持续
进行贸易协商,双方达成协议:“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必须超过 40 %,否
则韩国将完全开放电影市场。”1997 年金融风暴刚过,大企业投资电影纷纷收
手,当年韩国市场占有率不到 20 %,消息传出,群情哗然。
紧接着在 1998 年 12 月汉城就发生了“光头事件”:在韩国电影人大团结之
下,不分独立制片或商业电影,从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剪接、音效、技术
人员、片商、工会……集结了上千人走上汉城街头示威,许多导演头上绑着白布
条,演员举著自己的放大黑白遗照上街游行,表示“韩国片已死”,要求政府能
够限制外来电影数量;韩国电影院在没有映演一定数目比例的本国产电影之前,
不能够上映外国电影。包括:现任韩国文化部长李昌东、以及“青龙赏”(相当
于台湾金马奖) 历届影帝、导演、韩国电影协会主席金东虎 (同时也是“釜山影
展”主席) 以六十多岁将近七十高龄,集体聚集在示威现场剃光头抗议。第一位
剃光头的导演林权泽 (1987 年执导“替身”一片,让姜受延荣登威尼斯影展影后)
事后回忆,当时他们电影工作者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求韩国政府正视这个问题:
剃光头在韩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比剃光头更严重的就是自焚了。我
们为了韩国电影的存在而剃光头发,让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情,为了电影我们甚至可以去死。我们不是在开玩笑。
资料来源:“ 林权泽导演访谈录”北京新京报 / 2003-11-18
当年韩国本土电影数量不足,而同时美国已经占领了韩国 70 % ~ 80 % 的电
影市场,很多影片代理商和戏院为了票房利益,都希望能够只上映好莱坞电影,
韩国政府从 1970 年制定了“配额制”(Screen Quota),规定“电影院在一年内必
须上映满 148 天本国电影,违反者必须遭受法律制裁”这项规定即将面临取消,
同时韩国的经济部为了向美国要求更好的贸易条件,也对文化部施压,要求废止
“配额制”(Screen Quota)。
韩国电影圈的这项抗议行动,适时的得到国际声援,法国官方正式表态支
持,让韩国政府及时收手,与美国重新谈判。协调结果仍是:如果 1999 年当年
的票房纪录无法超过 40%,那么也将意味着在好莱坞电影配额的协商中,韩国
必须无条件的让步。在这种气氛下,韩国电影圈结一致抵御外侮,努力拍出好看
的电影,在国内观众民族意识高涨、全力支持国片之下,1999 年,韩国国产电
影市场占有率刚好突破标准,达到 40.2 %。
此后“配额制”(Screen Quota) 一直维持至今。在 1999 年的高峰之后,韩国
电影 2000~2001 年市场占有率就始终保持在 38 ~ 39 % 上下,2002、2003 年甚
至冲高到了 50 % 和 48 % 的水准。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国产电影市场占有率的
情况,韩国电影可说创下了历史的新高,例如:1998 年日本国产电影只占了 30.2
%、法国占 27.4 %、英国占 14 %、德国占 9.5 %,可以说除了美国电影之外,其
他所有国家的本国电影市场占有率都在逐渐缩小,唯独韩国电影一枝独秀,而且
产能持续不断攀升。换句话说,韩国电影已经慢慢真正获得了韩国本地观众的喜
好。根据最近 (2004.06) 的票房统计资料,韩国影史上卖座前十名,有八部是本
国片,好莱坞入榜的只有两部:
表 1: 韩国影史卖座前十名排行榜
(片名依照台湾发片翻译)
排行 影片名称 国家 年份 观众人数 (万)
1 太极旗 – 韩国 2004 1,150
2 实尾岛风云 ) 韩国 2003 1,110
3 朋友 韩国 2001 820
4 鱼 (Swiri) 韩国 1999 620
5 魔戒 3 – 美国 2003 600
6 共同警戒区 韩国 2000 580
7 总统要出嫁 韩国 2001 570
8 杀人回忆 韩国 2003 520
9 家族光荣 韩国 2002 510
10 魔戒 2 – 美国 2000 510
资料来源:‘新闻周刊 Newsweek’ 日文版 /. 2004-06-09
从 1999 年导演姜帝圭执导的谍报动作片《鱼》创下全韩 620 万人票房开始,
韩国国片票房就扶摇直上。即使是 1999 年创下全球影史卖座纪录的《铁达尼
号》,在韩国都打不过《鱼》,令好莱坞片商惊讶不已。隔年《鱼》的票房纪录很
快就被导演郭东泽的黑帮情义电影《朋友》打破,该片创下全国 820 万观众(票
房折合为 14 亿 7000 多万台币),之后韩国片年年刷新纪录,到了 2004 年,看过
《太极旗 – 生死兄弟 (Taegukgi)》(台湾译名) 的韩国观众已经超过了一千一百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现在,韩国人已经可以骄傲的说︰
“ 银幕配额制度已形同虚设,因为每年最卖座的都是韩国片。”
姜太榛 / 韩国制片协会暨戏院协会主席 / 2003
从产值上来看,2003 年韩国本地票房总额五亿八千万美元 (大约 194 亿台
币),次于日本的十九亿三千万美元,和印度的八亿两千万美元(注 6)在亚洲市
场排行第三,但是韩片外销出口却是亚洲第一。光是台湾地区票房就已经打败台
湾本地电影了,仅《我的野蛮女友》、《鱼》、《我的老婆是老大》三部片子的台北
票房收入就已经超过台湾国产电影全年营收。
表 2: 台北地区韩国电影卖座前十名排行榜
排行 片名 上映时间 票房(单位:万元)
1 我的野蛮女友 2002 .06 1,200
2 鱼 1999 .11 438
3 我的老婆是老大 2002 .08 400
4 退魔录 1999 .11 95
5 朋友 2001 .10 94
6 共同警戒区 (JSA)2002 .07 76
7 触不到的恋人 2001 .11 49
8 残骸线索 2002 .01 46
9 死亡教室 1999 .09 39
10 灵魔 2001 .05 15
(片名依照台湾发片翻译)
本研究制表 /
资料来源:“韩国热,台湾矛盾”
‘新台湾周刊’Vol. 327 封面故事 / 文:陈乃菁、张杨干 / 2002-01-27
除了台湾,香港地区也溃不成军,很快的也被韩片攻陷。被认为亚洲电影圈
中,最具商业卖相的香港电影,从 1997 年开使没落之后,韩国电影圈即着手计
划攻占香港电影原本所拥有的市场。2001 年风靡台、港、中三地,韩国卖座第
二名,郭在容导演的《我的野蛮女友》,结合日本偶像剧与港式无厘头喜剧的风
格,卖座惊人,横扫东南亚各国,成为特别是台湾、香港与中国三地年轻人重要
的流行文化现象。《我》片所带来一连串的影响,甚至动摇了亚洲传统男尊女卑
的价值体系。在好莱坞“梦工厂”以 75 万美元,加上未来票房营收的 4%,买
下《我的野蛮女友》美国重拍版权之后,这股热烈回响吸引了‘时代杂志
(Time)’、‘新闻周刊 (Newsweek)’分别以专文和封面故事来报导韩国电影兴起的
特殊现象。
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韩国电影的成功要归功于政府的支持,和大企业的投
资。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 1999 年参考美国各大企业的年收入报表,赫然发现迪
士尼(Disney)集团的收入竟然远高于国际商业机器 (IBM) 的营收,原来推展
影视工业,竟然比苦心扶植资讯工业要来的划算许多,因此政府除了先前所述的
政策之外,还有计划、有系统的派遣电影从业人员前往日本和好莱坞受训取经,
使得韩国电影人才,不论在摄影、电脑动画特效、制片经理人、美术设计,都有
相当专业的表现。。另一方面,韩国社会对电影教育的尊重,使得电影教育在韩
国变成相当热门:
近来韩国各大学增加最多的科系为电影、影剧系,高中毕业生中,未
来想报考与艺术相关的在学生中,亦常以电影系作为第一志愿,这些经过
苦战而入学的大学生,在对未来前途不确定下进入电影界展开生存竞争。
另一方面,为了学习电影而出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亦有千名以上散布在世
界各处──纽约、巴黎、莫斯科、北京,几乎只要有电影学校的都市就能看
到韩国学生的足迹,
“九O年代的韩国电影”
‘电影欣赏’杂志第 102 期曾素秋
这些学电影的人才学成回国后,并不表示就有机会留在电影圈。许多九O年
代进入市场的新人导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其中绝大多数只留下唯一的处女
作便无疾而终了。但是这些大量进入电影圈的人才,是造成韩国电影复兴的重要
因素之一。
到了 2004 年的今天,韩国电影与电视工业已经凌驾全亚洲,取代香港成为
亚洲的好莱坞。而大企业的对电影投资 (如:三星 Samsung、大宇 Daiwu、现代
Hundai、LG……),除了资金投入改善了电影的制作环境,以及帮助戏院硬件设
备的现代化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概念的导入,帮助了韩国电影圈接收好莱
坞的片厂制度,以及建立标准作业。由于投资资金庞大 (包括:大宇汽车投注大
笔资金在《鱼》与《共同警戒区(JSA)》等动作片),因此所有的创意都必须经过
精准的商业公式计算,电影制作过程就如同高科技公司扁平化组织的经营,必须
兼具迅速与效率。工作过程中,强调各部门专业人才的分工,各领域专业人士的
发言权与导演不相上下,而没有像台湾导演一人独大的状况。
另外,“明星”的建立也是韩国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韩国影视界近五年来
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偶像明星,其明星产业包装与行销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擅长此
类工作的日本艺能界。日本偶像因为长期欠缺卖座与质感俱佳的国际电影包装,
这几年在亚洲的地位已经不如韩国,而韩国挟著成功的电影产业将明星体制顺势
外销,包括:张东健《朋友》、元斌《太极旗– 生死兄弟》、裴勇俊《丑闻》、全
智贤《我的野蛮女友》、沈银荷《残骸线索》、李英爱《JSA共同警戒区》、韩
石圭《鱼》……,不仅电影卖座,在台港中三地都已成功的奠定巨星基础。
1999 年才成立的“釜山影展”(Pusan Film Fetival),韩国人自认为是九O年
代电影圈十件大事之一(注 7 ,在影展主席金东虎强势带领之下,结合全国上下
心力,以“亚洲电影窗口”自许,不仅主动积极造势,参展作品数量和水准也年
年精进,举凡重要大片开镜 (《H:Murmur》 2002 年大卖的惊悚悬疑片,台湾
译名《分尸》 也都尽量选在釜山开拍。为了证明韩国比香港更好莱坞,类似《浴
火赤子情》 Backdraft,美国片 1991)这种消防队题材,香港名导演杜琪峰曾经
尝试结果失败的片种,韩国人奋力在釜山完成。釜山市政府为了支持韩片《夺命
警报》的拍摄,动用公权力让拍摄小组就地烧毁一栋市有大楼建筑物。这种拼博
的精神持续五年下来,让“釜山影展”声势逼人,已经有凌驾“东京影展”之上
的样子,俨然亚洲第一。
分析韩国电影产业兴起,既缺乏艺术片传统,也没有国际级电影大师,全部
是商业主流,硬碰硬的面对好莱坞;另一方面,新进导演在“独立制片”的领域
也能获得影评青睐,在小众市场生存。研究亚洲电影的学者 Chris Berry 专文直接
称呼韩国这种电影模式为“Full Service Cinema”模式(注 8 :相较于香港不断的
有新的商业类型电影出现,或是像台湾、和日本靠少数电影大师独撑国际影展大
梁,国内票房萎缩的情形;在亚洲只有韩国能有“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并
存的市场体制。也许韩国人觉悟到艺术至上的电影是无法生存的,“拍得好看”
(Well Made) 的电影才真的有价值。在 1998 年之前,从国外念完电影回国的新进
导演想开拍商业电影的仍屈指可数,但现在许多导演却积极表现出对商业片的野
心。事实上,韩国的影评人对商业娱乐片一向漠视,即使是票房卖座的《鱼》也
同样在影评上被骂到体无完肤。台、港、中三地影评人对韩国电影的评价大多也
是“重量不重质”,认为韩国电影在人文关怀,艺术表现上缺乏深度。然而,韩
国商业片导演根本不去理会影评人,反而花费更多力气去了解观众的反应。几年
下来,过去拒看韩国电影的年轻观众,现在已经成为韩片的忠实拥护者。市场发
展和影评人的观点背道而驰,观众却对影评人的评论无动于衷。从商业市场成功
之后,接连几位导演 (例如:金基德、李昌东……)在国际影展频频获奖(注 9),
证明了韩国电影不仅商业卖座,艺术价值也获得了国际肯定。韩国先花五年时间
在商业电影市场立足,再回过头来进攻大型国际影展,其成功不仅让当地影评人
哑口无言,更是教台湾电影圈汗颜。
注 6 ‘新闻周刊 Newsweek’英文版 / 2004-05-03“Blockbuster Nation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3-07-13 18:04:00
侯孝贤也是拍商业片起家的,蔡明亮甚至是先从电视剧做起
作者: ambe (())   2013-07-13 18:06:00
感谢提供相关资料参考
作者: allenmusic (艾伦)   2013-07-13 18:49:00
结论韩国有规定戏院需上映国产电影多少百分比 台湾没有
作者: qk8121718 (阿贺)   2013-07-13 18:52:00
其实台湾国片几乎都有上阿 但是一部比一部难看...
作者: JEON (果然是乡民的世界)   2013-07-13 21:58:00
楼楼上结论真好笑 你认为现在实施百分比票房会 ?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3-07-13 22:26:00
台湾现在如果实施电影配额 会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国片没错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3-07-13 22:27:00
但几年后好片会愈来愈多 这本来就是必要之恶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3-07-13 22:29:00
总不可能天赐神通 一夕之间大家都变成好制片好导演好演员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3-07-13 22:30:00
好摄影好剪接好配乐好美术设计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3-07-14 00:53:00
其实从光头事件可以看出韩国的性格 性格显现在作为上 台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3-07-14 00:54:00
湾现在似乎没办法走这种比较激进的路线~国家状况也不好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3-07-14 00:55:00
应该说 政局不稳定~政局不稳 其他也不容易发展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