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末日之战 -任何鸟事都有可能发生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3-06-24 01:33:57
网志版:
http://www.wretch.cc/blog/grafishbanet/7634306
一名前联合国调查员杰瑞,因多次前往危险地区出生入死,最后辞去工作一心一意只想照
顾陪伴家人。在某个平凡的早晨,神秘的疫情在全世界各地爆发变得不可收拾。杰瑞再次
被联合国召换,并陪同部队以及病毒学家前往世界各地试图找出病毒根源,加以找到解决
疫情的方法。
若说电影是一门奇妙的艺术,是一种观众乐在其中的魔术,一场华丽的骗局。我认为,“
僵尸”题材电影已经是可以称得上一种另类的电影文化,一种次文化艺术的格局。他之所
以迷人、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是使用既有世界观的架构,但又保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套
句在“末日之战 (World War Z)”里海豹部队队长所说的,“Shit can happen.”,任何
鸟事都可能发生。然而,就“僵尸”这种东西基本的设定有许多不同的改变,从僵尸电影
始祖乔治罗密欧的干瘪又动作缓慢的僵尸设定,到近年重拍“活死人黎明”的柴克史奈德
一名惊人之作“活人生吃 (Dawn of the Dead)”加入了僵尸奔跑的元素,使得电影紧张
程度加倍;再到“28天毁灭倒数 (28 Days Later)”对僵尸本身的设定定义为感染者,并
大量使用职业运动员演员,让僵尸狂奔、愤怒等情绪表演呈现在大银幕上。总总僵尸题材
的电影可说族繁不及备载,各个电影对于僵尸的定义也都有所不同。因此,若要单纯解释
“僵尸”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物”?弱点?特性?习性?为什么造成这样的世界危机?这
样的现象?都有所不同。因此,这样的多元化,可就不同电影制作团队解释变化,就是我
认为僵尸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而就如此庞大又多元的设定,如何有系统地将“僵尸”这种东西呈现,并且告诉世人如何
对付这样的东西,又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我想就不得不提到麦克斯布鲁克斯 (Max
Brooks)这位奇才,这名美国作家写出第一本有关僵尸题材的参考书“末日关键生存术:
战斗知识与技能 (又译打鬼战士:末日求生指南)”教导读者如何使用适当武器以及求
生技术,在僵尸横行的混乱世界中生存。如此系统化又完整的世界观,加入现代世界的时
空背景,让整个僵尸爆发的可能性似乎提高了不少。而在他的第二部作品“末日之战:政
府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又译打鬼战士:档案Z)”这部作品,时空背景设定在活尸大战后
的世界,一名调查员针对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所作的访谈中,拼凑成一本伪口头
纪录的采访文学。内容不只是一位个人,而是有不同人在僵尸疫情爆发时,所发生的事情
。作者针对现在的国际情势加以发挥,并且让僵尸疫情扩散的议题提升至全球性的问题。
这不仅是一个相当突破性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新鲜且贴近真实的小说。而“末日之
战 (World War Z)”这部电影作品,根据这本“末日之战:政府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小说
改编,参考了这样的世界观,加以改编而成的。
若是了解“末日之战 (World War Z)”的来历,我想在观赏这部电影时可能会有非常极端
的感受。就个人读过小说后看完电影,认为小说采多人口述的记事文学着成,若要直接原
汁原味的搬上大银幕的确相当困难,且没有必要。而将电影的焦点集中在布莱德彼特所饰
演的联合国调查员杰瑞身上,是将庞大的世界观收敛在单一小角色眼中所呈现的眼前发生
的事物上,我认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改编手段。而就单纯记事,或纪录这整起僵尸疫情爆
发的过程,电影虽然精彩,但就略显单调空洞。因此,编剧又再加入了家庭、亲情以及在
乱世中建立的同伴情谊等多重感情元素。如此一来,又使得电影又与小说更加偏离,俨然
成为一个独立于小说外的独立故事,只是利用小说中的世界观做为主题而发挥的电影作品
。另外,在僵尸的设定上,电影也与小说有所出入。狂奔、感染力强且有惊人的叠罗汉能
力等僵尸设定,虽然在小说中并未提及,但我认为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最大卖点。有别于以
往僵尸电影,如此冲击性十足的画面呈现,是让电影作品的娱乐感提升,且鉴别度十足的
地方。
我认为,正所谓“任何鸟事都有可能发生”。僵尸的设定因人而异,是多元且可以加以发
挥的空间,因此在众多电影中的小细节或是一些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没有必要太苛求。也
可以试想,若是实际恐怖场景发生在你面前,绝对不是坐在舒服的观众席中所说的一样轻
松吧。而在电影一开始所提及的台湾所发现的狂犬病疫情的字句,我认为也是电影具世界
格局的表现,并不用针对所谓的政治隐喻加以穿凿附会。因为电影与小说一样,都是以世
界格局的大角度,看待这场僵尸疫情爆发。台湾能够在这样的故事下在电影以及小说中被
提及,可见世界上知道台湾的人还是很多,我想不仿换个角度想想,也是值得庆幸的吧。
就整体而言,“末日之战 (World War Z)”的剧情架构尚属完整。而收敛后的故事剧本,
在节奏上掌握得宜,且成功制造出相当紧张又紧凑的故事剧情。大量使用摇晃式镜头以及
跟拍主角们奔跑、前进等前后视角等拍摄手法,使画面更加具有真实感。几个大场面的场
景营造,如预告片中使用的僵尸叠罗汉场景;费城等城市的直升机空拍场面;飞机上有僵
尸等创意十足的场面设计,都让整部电影的格局扩大,是相当具有震撼力、冲击性以及话
题性。
在剧情上的安排,我想电影简单可以分割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疫情爆发,主角一家人
逃往安全地区;第二部分为主角与家人分离,到不同地区进行调查;最后第三部分为主角
在医疗研究机构中探险的桥段。在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连结上,尚属流畅。而在第三部
分,就个人而言在画面风格、细腻度及流畅度俨然是两个不同的电影风格,相当突兀且诡
异。可以了解的是,电影中为了造就几个紧张气氛,安排了不少制造声响、吸引僵尸围攻
主角群或是突然冲撞、奔跑等场面。但这些集中在建筑物中的桥段,似乎将格局缩放太小
,以至于明显张力不足。而几个大镜头停留在僵尸牙齿咬合制造出齿间敲击声,僵尸睁眼
瞪人等画面,也让在电影院里的观众发出噗嗤笑声,就我在电影院中不时皱起眉头思考,
这真的是导演刻意安排的笑点?还是无心插柳呢?我想,总总在桥段上的连结桥梁,在后
续故事剧情上略显不足,可能与电影制作过程中发生的坎坷有关,但因为如此影响了电影
品质及连贯的风格,实在是相当可惜的地方。
过去几部僵尸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如“28周毁灭倒数 (28 Weeks Later)”开头,主角Don
抛弃Alice奔跑于草原上的桥段、使用;“活人生吃 (Dawn of the Dead)”中,小女孩咬
烂成年男子脖子等恐怖血腥画面。种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我想就是僵尸题材电影最重
要的首要任务:“制造具代表性的经典画面”。个人相当喜爱“末日之战 (World War Z)
”中几段“正常人在僵尸潮中,有如河川流水绕过水中石头的镜头”。画面相当具有冲击
性。我想这应该是能够做为“末日之战 (World War Z)”最具特殊又有鉴别度的画面了。
另外,使用Muse的Isolated System具有电子、流行摇滚风格的音乐作为电影开头,并穿
插Youtube流行且广为流传的影片片段,也仿佛是在告诉观众,这些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
,并且真实的。而在配乐上使用Marco Beltrami这位作曲家的配乐,也是营造紧张气氛的
成功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上映后不久便传出布莱德彼特有计画拍摄续集的传闻。我想,就个
人而言这是乐观其成的。因为就原著小说中的故事相当多,将世界的格局缩小,单就其中
一个地区所发生的故事加以发挥,我想也是可以拍摄出相当精彩的故事。
个人评分:7.1 / 10
作者: reallurker (一个好人)   2013-06-24 02:01:00
标题换一下可能会更好
作者: keninvin (康欸)   2013-06-24 02:27:00
富春山居图 -什么鸟片都能上映
作者: nostar (减肥中)   2013-06-24 13:44:00
光是一开始女彊尸两个头锤破挡风玻璃进车咬人 魄力满点啊
作者: coolfuc (大温暖)   2013-06-25 07:34:00
写的还不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