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骗流量版:http://blog.xuite.net/aliali/blog/72789128
片名: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
导演:巴兹鲁曼(Baz Luhrmann)
编剧:史考特费兹杰罗(F. Scott Fitzgerald)
巴兹鲁曼(Baz Luhrmann)
克雷格皮尔斯(Craig Pearce)
演员:李奥纳多狄卡皮欧(Leonardo DiCaprio)
凯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
陶比麦奎尔(Tobey Maguire)
乔尔埃哲顿(Joel Edgerton)
阿里表示:人正真好。
巴兹鲁曼曾经以“罗密欧与茱丽叶”、“红磨坊”取得成功的评价,
对他来说,要重现“大亨小传”中的绚丽派对、摩登爵士年代的氛围,
正是他的拿手绝活。
他在电影的前段,花了很多心思打造东卵的布坎南豪宅及西卵的盖兹比派对,
将原著中描写的,美国20年代经济大萧条前上流阶级的挥霍无度,
确实地以画面呈现出来。
不过,电影既然是建基在经典文学《大亨小传》上,
很显然地只有华丽是不够的。
巴兹鲁曼在道具、场景、服装这些物质需求固然很到位,
但小说中精雕细琢的隐喻、意象,在电影里边却淡了,
男女主角的爱情成为唯一主线,从书中搬出来的只有“情节”,
人事物的评价直接由尼克的旁白下结论,
坦白讲这不是优秀的叙事手法,只能说导演在原著的元素和精神拿捏上,
和我预期的有些落差。
◎电影
改编文学作品一向是个挑战,
但不管如何,它总是先以一部电影的身份来面对观众,
所以我们还是先就电影面来看。
老实说电影的前半段让我有点失望,在叙事节奏上稍嫌破碎,
而本该是一场重头戏的尼克首次参加盖兹比派对,
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视听效果。
虽然人很多很热闹,但事实上没有什么能抓住观众目光的,
派对上没有吸睛的表演,分镜几乎都是中景甚至远景镜头,没有特写,
所有的人物都是过场的龙套,毫无反应,就只是个龙套,
仅有的功能性是塞满萤幕,造型也只能用空泛的“华丽”来形容。
照理来说巴兹鲁曼应该是非常擅长这种热闹歌舞的场面编排,
不知为何选择了用这种破碎的手法来处理,
一下子转对话让剧情延续,一下子又切换为营造纸醉金迷气氛的派对,
然而剧情部份还在故弄玄虚,派对流于嘻闹,
预告片中因为剪辑的关系,看起来很漂亮,不过放到了正片中就稍嫌失焦。
这一段有些可惜了。
大概到盖兹比和黛西的重逢,这部戏开始渐入佳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这印证了导演只想把焦点放在小俩口的爱情。
(严格说起来其实是盖兹比的爱情。)
◎选角
导演在选角上拉回了很大的分数,
陶比天生就是这种路人角色,伊莉莎白活脱就是20年代走出来的卓丹,
我很喜欢凯莉墨里根诠释女主角的气质,
她让黛西多了一些天真,少了些小说中的公主病,
尼克说黛西容易让人着迷,浑身散发著光彩似的,
凯莉脸上确实挂著这种迷人笑容。
而李奥本身确实有盖兹比那种大亨气息,
重点是,李奥演戏出了名的用力,
盖兹比也是很用力地在演“大亨盖兹比”这个角色,
我真的要说这种负负得正其实效果意外的好啊!
神选角,不解释。
◎配乐
费兹杰罗创造出新词“爵士年代”(the Jazz Age),
这个词代表了20年代充满活力的一面,
这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经济大萧条则要到1929年才会登场,
正是美国以战胜国姿态狂飙起飞的年代。
尽管如此,巴兹鲁曼并没有将配乐侷限在爵士乐,
他和饶舌歌手Jay Z合作,除了传统爵士外,
也引进了其他类型的音乐例如嘻哈,
我可以理解他想要用多元类型音乐衬托不同剧情的用心,
这个部分效果见仁见智,
但加入嘻哈这一点,我认为在文化意义上是有点不太搭轧。
不过,由拉娜德芮(Lana Del Rey)演唱的主题曲“Young and Beautiful”,
非常扣人心弦,我可以连续听上一整天,十分推荐。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OqIonzyq8cY
◎小说与电影
免不了要拿来和原著讨论一下。
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是“20世纪美国百大英文小说”排行榜的第二名,
仅次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虽然刚出版的时候销量并不好,但在50年代再版后,
《大亨小传》很快地受到广泛的注目,销量和知名度都水涨船高。
坦白说,以原著的角度来看,
本里认为电影并没有打算完全照着原著的精神来说故事,
这部份的取舍导演肯定有他的考量,我却觉得有点可惜,
毕竟《大》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也不着重在缤纷派对,
将它视为一个小俩口回不到过去的惆怅,似乎不能解释它的历久不坠。
费滋杰罗说:
“我将《大亨小传》立基在‘幻象的破灭’上──
正是这样的幻象,世界才能如此鲜艳。你无须理会真假,
但求沾染上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
盖兹比当然是爱黛西的,
但更精确的说法是他爱的是想像中的黛西、过去的黛西,
以及这样爱着黛西的自己。
盖兹比对自己有许多不满,他否定了成为盖兹比以前的自己,
他希望藉着重新打造的自己,来圆从小的梦想,
和出身名流的黛西,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是这个梦想的顶点。
在原著中有一段提到:
“他有时一定也觉得黛西并不如他梦想得那般完美--
并不是黛西哪里不好,而是他的幻想有着过于庞然的生命力,
早已凌驾黛西,凌驾在万事万物之上”;
“一个人所梦想的对象,无论如何热情似火,无论如何明艳动人,
都比不上他心中萦绕的那个幽影幻象。”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他再怎么努力扮演,他依旧只是个演出来的大亨而已,
所以在汤姆揭开他的底细之后,
尽管只是语言的调侃,尽管在场的尼克、卓丹、黛西都偏袒他,
他却仍是露了底,情绪失控地向汤姆咆啸,
这是黛西不曾看过的盖兹比,她因此转身。
盖兹比企图重现“过去”,让他失败的,他抛不去的,
也是过去。
在书中的许多二元对立,在电影中都被简化甚至舍去了,
例如说传统上流社会的东卵与新兴贵族的西卵之间的对照;
例如说盖兹比一天到晚接的那些电话;
例如说贫穷与富有间的不平衡关系;
本里觉得没有拍出来的部份,最为可惜的两段是:
其中一段是用开车来比喻尼克和卓丹的感情,
在电影中并没有交代他们俩曾在一起,
小说中尼克提醒卓丹开车很不小心,
卓丹则回复,只要别人小心就不会出事啦!
尼克则说,那如果妳遇到了跟妳一样不小心的人呢?
后来卓丹将这个论点套用到她和尼克之间,
我认为这个譬喻相当生动实在,
电影因为没有让他们在一起,而舍弃了这段精彩的对话,
颇为可惜。
另外一段是,
盖兹比的父亲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一段相当讽刺,
因为他参加的其实是詹姆士盖兹(盖兹比的本名)的葬礼,
相对地,几乎没有人来参加“盖兹比”的葬礼,
尽管他曾经大方地让全纽约在他的派对狂欢。
即使穿上再怎么华丽的外衣,
当铅华洗尽,还能认得你的人,
才真正值得你分享人生。
(盖兹比被杀的时候,只穿着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