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49414770
事情是这样子的。笔者日前去旁听以前同事所开设的课程,同事
要求修课的同学要问问题,而其中有一个同学的问题好像是“有没有
可能存在没有摄影机拍摄而成的影像?还有,有没有可能存在没有剧
情的电影?”
可能因为笔者所学的关系,同事就说到时候由我来回答。后来虽
然没有真的请我上台去回答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两个问题后者笔者已
经思考很久了(前者则不值一提),而这个问题也同样一直是许多导
演所想要挑战的。
李欧‧卡霍(Leos Carax)便在他最近的作品《花都魅影》(Holy
Motors)试着挑战了这个问题,或者说即使他无意挑战这个问题,在
笔者眼中这个作品依然可以视为是对这个问题的挑战。
他挑战这个问题的进路或许对有些人而言并无特别值得大书特书
之处:这部影片仿佛一部短片集,其中甚至出现了延续他在拍摄另一
个短片集《东京狂想曲》(Tokyo!)的角色设定的短片;似乎比较值
得一提的是这些短片是有主轴的,都是由同一位男主角所扮演。然而
这些短片之间的起承转合或者说是叙事结构却难以辨识﹑,我们只能
看到一个男主角被轿车载着仿佛到处在跑趴一样地赶场;每每正当我
们情绪要融入情境时,故事总是嘎然而止,给观众措手不及的错愕感
。
但对笔者而言,该片的叙事方式正是透过这样的方式来破坏一般
预想中的叙事结构。要说这片是短片,但这片明明就有明确的主轴,
尽管这个主轴几乎并不涉入任何的剧情,只是串连个短片的一条赶车
的路线;但若要说这片是长片,则有笔者上述所指出的情况。这样的
手法被笔者说起来似乎简单,但在观影时情绪上不断被引起的错愕感
,实则该片最成功之处-亦即从情绪的层面上去破坏观众对长片往往
会有的情绪上要求起承转合的期望。
因此在最后一个短片段落以及最后整片结局时,这些桥段依旧让
人感到错愕也就不那么让人感到那么难理解了。当然,错愕感并非本
片的专利,但引发错愕感的来源则是本片所罕见甚至独有-即笔者一
再强调的破坏叙事结构以及节奏。
这样的手法或许可以给一些短片制作人不同的灵感。以往的短片
集往往会有过于零散的问题;但所幸这样的问题总是会被意识到,拍
摄城市我爱你系列的制作团队便在他们的第二个作品《纽约我爱你》
(New York, I Love You)中着手尝试处理这个问题。在片中不同的
短片彼此有着松散的仿佛家族相似性的关联-不同的短片之间可能会
有重复的角色,这一个短片的主角可能是下一个短片的路人,不同的
短片有着重复的场景;而这正反映了都市的某个样貌,就好像我们每
天上班上课时总会遇到几个不认识的熟面孔一样。
而李欧‧卡霍的这部作品虽然被视为是长片,但因为上述手法的
缘故,或许可以给往后制作短片的团队一些不一样的灵感;而这个作
品所做的挑战即使不是前所未有,也是极为大胆而值得称许的。在拍
摄这部作品之前,李欧‧卡霍过的是领着社会救济金过活的日子;但
这部作品一出,我们可以说他根本不需为他领社会救济金感到羞愧,
因为他的天才不应该浪费在其他的事物上,一个国家的社会救助能够
支助他继续创作,反而彰显了该国的制度是如何不让一个艺术家流落
街头而导致一个杰作胎死腹中(当然,也得这个艺术家够格才行)。
感谢这笔社会救济金,好让我们能够看到一部伟大而大胆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