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心灵勇气-更好的生活?

楼主: sytsyt (0.0号:)   2013-03-30 15:08:36
同样为能源议题,但步调、描述方式,都不同于“永不妥协”。
这部电影以小镇居民“如何选择”的拉扯过程为主,
不说正义与良善的绝对、不站在环保的立场,
而是让我们去思考,到底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以及“大都市的经济发展”vs.“土地”。
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每个家庭、每个人,不管是波音退休的物理老师、只是想让小孩上大学的父母,
都知道有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你也不想你的小孩上不了大学吧?
依我现在看,你们家小孩上大学的机率是0,
不上大学就要当工人,而现在工人的就业机会很低。”
“我搞不懂为什么你们总是阻扰,
没错,我在说的就是Fuck you Money,
当你们车贷缴不出来、大学学贷缴不出来的Fuck you Money”
于是,Steve与同事拿下了六成的合约,
多数的居民相信“土地底下的财富”,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即使他们隐约知道,“能源议题就是选边站,没有保持中立这件事”。
即使知道,背后可能有一定的代价。
那么,代价可能是什么?
“告诉我,曼哈顿、纽约有几座天然气井,没有吧,
你要我们拿自己的土地去供应那些大城市,但后果是我们在承担?”
“你要我怎么告诉孩子,孩子爸爸的土地被我卖掉了?”
“我不想当卖掉祖产土地的罪人”
“我也需要这笔钱,但只能说,好险我够老,老到有机会坚持最后的尊严”
“你搬走了,告诉我,我可以搬去哪?”
一次又一次的哑口无言,一次又一次的默默离开。
Steve开始思考,
自己对金钱与都市发展的信仰、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是否如此绝对。
而真正的动摇,
来自于原本应该把钱拿去让小孩上大学的爸爸,却把钱拿来买跑车。
他终于了解,自己以为会对这小镇带来好的改变,没想到带来的是挥霍与贪婪。
好的生活,不一定如此的好。
而一直不愿意面对的自己,从农场长大的自己,究竟从土地上学到了什么?
“我不是教他们认识植物或养殖植物,而是责任”
一句话,唤醒他对谷仓的回忆。
“这是我们的谷仓,我们不做,谁要做呢?”
即使Steve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也发现天然气公司的欺骗,
但他还没决定是否要诚实面对。
直到,卖柠檬水的小女孩出现了,
“25分钱就是25分钱”
于是他说了实话,让居民们有场公平的“选择”。
我不知道,
Steve选择这样做,是不是与他对“失去农场”的遗憾有关。
或许他这样做,等于弥补了轻易离开自己土地的自己…
Ps.
1. 这部片名的翻译真的很烂。
2. 以上台词如有出入请见谅,脑袋只记下片段,没有全部记下。
作者: kutkin ( )   2013-03-30 15:39:00
作者: lulenei (Lu)   2013-03-31 02:54:00
推~~
作者: mnb8 (台湾制造LED灯管销售)   2013-03-31 08:48:00
最后会不管工作,说出心里的话,真的是需很大的勇气~
作者: kto135 (KTO)   2013-04-18 16:59:00
推你的对这篇精辟的分析
作者: gevenlin   2013-06-02 00:26:00
看你总结这部的重点 我好像又更加了解剧情了 推一个
作者: tom111023   2013-06-28 13:05: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