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剧情大纲所吸引,所以去看了这部片,试想,一个人的生活出现了只有自己
听的见的口白,多么特别的构想,在塞车时,不耐烦的按著喇叭,却听见第三人对
自己的不耐烦行为作出解读,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和女孩子约会时,听见口白
说著自己紧张和别扭的行为,应该有怎样的表情和心境,这是我看到剧情后对电影
的预想,可惜,事与愿违,这部电影大大让我失望。
虽然独立制片吸引到大卡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比起“小太阳的愿望”、“火线
交错”、“四十处男”等片,“口白人生”显的有点不知所谓,似乎想要轻松的步
调去描写人面对死亡,却在面对死亡的心境转折过于缺少琢墨和挣扎,那样的痕迹
淡泊到无法分辨这究竟是一部平淡无味的爱情喜剧还是有真正想要探讨什么东西?
是巧合还是我的偏执,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都在转折的地方表现不佳,虽然有不错的
开头,不错的承接,不错的结尾,就是在转折处无法引起我的共鸣,虽然这一向是
好莱屋习惯塑造刚性角色的旧习,但独立制片如此,最近看的港片“我要成名”亦
然。
对于一个角色心境转折,通常给予的契机当然不能过于随便,在“口白人生”中,
“税与人生”这本小说是主角哈洛的转折关键,但在电影院灯亮起我的第一个想法
是:即便主角死了,这还是一部无聊至极的小说。事实上许多美国著作都非常擅长
描写极其细微的小事,就如同书评家批评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可以把每天都发
票写成小说一样的无趣,而电影中利用这样一部无趣的小说或许可以说服主角从容
就义,但可能无法说服观众。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过于违背人性的电影,安排一个角色离开他刚交往的女朋友去进
行一项可能可避免的自杀行为,恩…安排的有点突兀;说到突兀,我认为突兀也是
这片的毛病之一,对于许多象征性的表示情节出现的也很突兀,“little did he
know”让达斯汀霍夫曼改变态度的很突兀;手表突然起笑很突兀;主角哈洛也转性
转的很突兀。
再说谈的不够深入这个毛病,这部片点到很多可讨论的问题却浅尝辄止,这个部分
很遗憾。似乎接触面对死亡,却又不想因为死亡的恐惧改变影片轻松的步调,似乎
给予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又怕过程流于俗套,不愿意碰触过于艰深的画面表示,想讨
好观众群又似乎显得乏味,于是看完电影,我对于他想表达的内容有些疑惑。
这部片也并非一无可取,不少人给这部电影不错的评价,艾玛汤普森诠释一个神经
质的作家丝丝入扣,尤其拜访达斯汀霍夫曼时,东张西望的神情,或是在揣测自杀
的人心境的样子,神韵都很微妙微俏。在电影一开始大量使用的动画线条也很精致
特别。严格说起来整部电影的运镜、光线、演员表现都在水准之上,题材也很别出
心裁,大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只是还是很可惜的,我认为他可以拍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