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写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没有尝过被女孩子拒绝的
滋味。
《记得香蕉成熟时˙杨醒波》
回首香港电影黄金三十年,总有些片段在脑海中不断的浮现,伴
随着走过青春岁月,就像在生活中烙下一个印记,仿佛这些人真
的存在过我们的生命中。
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想起一段耳熟的对白,引述著片中人物
的台词,然后回想起记忆中的电影画面。所以当批踢踢流行着“
高义,你他妈杂碎!”“我是跟乡民进来看热闹的。”时,我竟
感到一种认同感:我们都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
这些让人再三回味的角色,可能是标叔一家人、可能是林正英师
徒、也可能是黄百鸣的开心鬼……这些角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占
有相当多的份量,往往在想起时,还会带着温馨的回忆。
如果要说有什么对白让我感到深切的认同感,那定是杨醒波在邀
约婷婷参加圣诞舞会时被拒绝后的牢骚:“少年不识愁滋味,写
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没有尝过被女孩子拒绝的滋味。”
多半是某个穷极无聊的晚上,偷偷爬起来看电视,躲著父母将这
部电影看完,在那个尚称保守的年代,《记得香蕉成熟时》这种
电影可是父母眼中大逆不道的邪恶之作,然而,真正看过这部电
影后才会发觉故事所陈述的并不是单纯的性喜剧这么简单。
1993年上映的电影,是以成年后的杨醒波为第一人称,讲述著发
生在1981年,杨醒波14岁那年的故事,片名隐晦的以“记得香蕉
成熟时”暗示著青涩的成长过程。
如同所有14岁男孩一样,杨醒波的14岁面临着一连串的转变,自
己忽然梦遗,11岁的妹妹初次月经来潮,青梅竹马的玩伴女大十
八变成为美少女,家里搬进了一个美女房客,初恋、圣诞舞会、
叛逆期的来临……。
在生理与心理都逐渐迈向成熟、转变的14岁,杨醒波交错在徬徨
犹豫间,身处孩童转变为大人的年纪,电影以幽默的旁白交错著
Bee Gees的经典老歌First of May,忠实的呈现了青少年的困扰
与迷惘,平淡而带着丝丝愁绪。
对性的疑惑、对恋爱的憧憬,还有喜欢却不敢开口的暧昧情愫,
贯串了整部电影,没有精彩的特效与动画,或是热血的剧情,只
是淡淡的陈述著杨醒波的成长,我们可以从杨醒波的故事中找到
似曾相似的感觉,就好像在述说著自己少年时的某一段回忆,然
后在电视机前默默的感动着。
因此当我们看到杨醒波为了梦遗而尴尬,为了妈妈到学校而觉丢
脸,为了跟妹妹抢厕所而吵架,就像看到一段也曾经在自己身上
发生过的事情,在产生共鸣的时候露出会心一笑。
其实导演在片中赋予的不只是性,反而着墨更多在家庭观念、传
统道德上,在儒家传统的架构下,父亲代表的是一种威权的存在
,而曾志伟饰演的父亲则试图建立起一种不同的父子关系,在面
对孩子生理心理上的转变,他先是拉下父亲的姿态,以搞笑的发
音来解释生理的转变。
镜头一转,又让杨醒波见到他从未认真体会过的父亲工作的场面
,对父亲的形象产生质疑。然后才在片尾一段请父亲喝茶的交谈
中,和父亲建立起一种互相信赖的情感。
就像他在和父亲走出餐厅散步回家的路上说的“其实当时我并没
有相信老爸说的话,不过看见他那么努力的在我面前解释,突然
之间我觉得解不解释都不重要了,因为老爸已经把我当成同辈了
。”
每次看到这边,我总是想起那种父亲认同你成为大人的转变,每
个男孩成为男人,仿佛都要经过这样的一个片段,那就像杨醒波
说的,解不解释都不重要了,因为老爸已经把我当成同辈了。
看着这部电影,总是沉醉在电影的气氛中,那是一种青春的滋味
。而青春的滋味其实很难定义,每个人领悟到自己正值青春年少
时,或许是对隔壁座位女孩的身影感到心动,或许是一群人故作
镇定的租著A片,或许是收到别班女生的情书,又或者是在路灯
下哼唱着自己作的小曲,我们往往在这一连串的征兆出现后才惊
觉成长已经不知不觉的来临。
回头再看《记得香蕉成熟时》这部电影,追寻着电影中令人难忘
的片段,然后细数自己的过往,才明白成长原来是一种古怪的东
西,当自己正值其中时感受不到他的存在,身为过来人时却有着
无限感伤与惆怅,原来真个是青春一去不复返。
我们曾经都有过这样的纯真年代,所以看起这部电影,就像是在
一个半小时内重温自己的过往,重温自己的青涩岁月,这是一段
平凡的故事,这也是一段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
当故事中的主角不再飞天遁地;当故事中的主角不再拯救地球;
当故事中的主角跟我们一样有哀伤有迷惘,有一段酸酸甜甜又苦
涩的初恋时,我们就能从杨醒波身上找到自己仿佛已经远去的少
年时。
《记得香蕉成熟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年少轻狂的滋味,有无限
的青春可以挥霍、可以追求、可以义无反顾。
当影片结束时,再翻翻自己的日记,翻翻自己的相簿,看着凌乱
的字迹,看着嘻笑的表情,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心动,当时的笑颜
,当时的徬徨与焦虑……再回首,终于明白年轻岁月就这样嘎然
而止,消失得无影无踪。
少年初识愁滋味,原来如此苦涩、如此不舍。